出差,本該是“短期工作任務”,可一旦變成了長期奔波,就意味著生活要被迫遷移。
我最近就遇到了一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公司讓我長期出差,每個月光酒店住宿費就得花7000多。
算一算,一年就是接近9萬的支出!我心想,要不干脆租個房子,相對便宜不少,既能省錢,還能讓我過得舒服點。于是,我去找領導溝通:能不能直接租房,走報銷?
結果,領導的回復讓我徹底迷惑——
“酒店是公司認可的支出,租房報銷不了,你要租就自己掏錢?!?/strong>
說實話,這一刻我愣住了。
酒店花費高企,報銷毫無障礙;租房更經(jīng)濟,卻成了“不合規(guī)”。
看似合理的制度,背后卻暴露了職場中的一種荒誕邏輯:公司寧愿花大錢,也不愿“變通”去省錢。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是不是領導故意刁難?其實未必。更多時候,是企業(yè)制度“懶得改變”。
——酒店有發(fā)票,有標準流程,報銷簡單,不用額外承擔風險。
——租房需要合同,周期長,財務要審核更多材料,麻煩不斷。
于是,公司選擇了“花更多的錢,走更省事的路”。
可問題是,這些錢終究都是公司的開銷,最終還是要壓在業(yè)務預算和員工績效上。
換句話說,看似公司買單,其實員工自己也在間接承擔。
我和同行聊過,發(fā)現(xiàn)不少人都有類似經(jīng)歷:
有人每月在一線城市酒店花掉上萬,公司不讓租房;有人提議合租,直接被否掉,說是“不安全”;還有人被迫住在離客戶很遠的地方,因為“只有那家酒店能報銷”。
這讓人不得不感嘆,很多時候,不是員工不懂成本,而是制度不允許員工去做更聰明的選擇。
長此以往,結果就是:員工住得不舒服,工作效率打折扣,公司財務報表上多出一筆“冤枉錢”。雙輸?shù)木置妫瑓s被僵硬的制度維系著。
其實,企業(yè)完全可以找到折中的辦法:
比如與公寓公司合作,簽訂長期合規(guī)合同;或是制定“長期出差租房補貼標準”,讓員工自主選擇。
這樣既能節(jié)約成本,又能提升員工滿意度,何樂而不為?
但遺憾的是,很多公司寧愿讓錢流走,也不愿“多走一步”。
說白了,這不僅僅是報銷邏輯的問題,更是企業(yè)管理思維的問題。
當一家公司總是把制度看得比人還重要,那最終離開的,往往不是錢,而是人才。
我突然明白一句話:
“有時候讓員工寒心的,不是工資多少,而是這些讓人看不懂的制度和回應。”
想問大家:如果你是我,會選擇繼續(xù)乖乖住酒店,還是自己掏錢租房?
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看法。
有時候,真正壓垮一個員工的,并不是出差本身,而是那些無法溝通的制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