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是江蘇省下轄地級市,以下是其詳細概況:
基本信息
名稱來歷:五代十國時名靜海,寓祈望海疆寧靜之意。后周顯德五年(958 年)改名為通州,清雍正二年(1724 年),升通州為直隸州,為有別于直隸順天府通州,稱南通州,故名。
地理位置:地處江蘇省東南部,東瀕黃海,南臨長江,與上海市、蘇州市隔江相望,西與泰州市毗連,北與鹽城市接壤,是江蘇唯一同時擁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線的城市。
行政區(qū)劃:截至 2022 年 10 月 31 日,南通市下轄 3 個區(qū)、1 個縣,代管 3 個縣級市,分別是崇川區(qū)、通州區(qū)、海門區(qū)、如東縣、啟東市、如皋市、海安市。
面積與人口:陸域面積 8001 平方千米,海域面積約 8701 平方千米。截至 2022 年末,南通市常住人口有 774.35 萬人。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全境除長江邊狼山一帶為山丘地貌外,其余為平原,分為狼山淺丘區(qū)、海安里下河低洼潟湖沉積平原區(qū)等多種類型,地勢低平,地表起伏較微,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
氣候水文:屬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季風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 16.1℃,年平均降水量 1000-1200 毫米。境內水網(wǎng)密布,水系大致以通揚運河、如泰運河為界,北部為淮河流域,南部屬長江流域。
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南通歷史悠久,東晉義熙七年(411 年),在今海安、如皋一帶置寧海、如皋、臨江、蒲濤 4 縣。后周顯德五年(958 年)建城,始稱通州,歷經(jīng)宋、元、明、清,民國初年改稱南通縣,1983 年,南通地、市合并。
文化遺產(chǎn):南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南通板鷂風箏制作技藝等 10 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以及呂四漁民號子、紅木雕刻等 53 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歷史名人:有三國名臣呂岱、明代名醫(yī)陳實功、揚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清末狀元張謇等,當代名家有表演藝術家趙丹、著名詩人卞之琳等。
經(jīng)濟發(fā)展
總體情況:2024 年,南通實現(xiàn)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 12421.9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6.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700.9 億元;規(guī)上工業(yè)增加值增長 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277.5 億元,增長 1.5%;外貿進出口總額 3949.9 億元,增長 12.9%。
產(chǎn)業(yè)結構:工業(yè)對經(jīng)濟增長貢獻度超 55%,形成了船舶海工、新能源及裝備、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紡織服裝、輕工食品六大主導產(chǎn)業(yè),同時積極培育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chǎn)業(yè)。服務業(yè)運行持續(xù)回升,規(guī)上服務業(yè)營收增長 6.3%,糧食生產(chǎn)再獲豐收,農(nóng)林牧漁增加值增長 3.6%,建筑業(yè)總產(chǎn)值增長 7.7%。
旅游資源
濠河景區(qū):國家 AAAAA 級景區(qū),千年濠河蜿蜒曲折,長約 15 公里,環(huán)抱南通全城,形成 “水擁城、城抱水” 的獨特格局,環(huán)濠河建成各類博物館 20 余座。
狼山風景名勝區(qū):長江畔的中國佛教名山,狼山列我國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山上有廣教禪寺等眾多古跡。
南通博物苑:由張謇先生創(chuàng)辦,是中國第一座博物館,在這里可以欣賞館藏文物,了解張謇先生的光輝一生。
南通森林野生動物園:位于崇川區(qū)通劉路 299 號,是一個集娛樂、科普為一體的珍稀動物園,評分高達 4.7 分,深受游客喜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