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元605年,隆冬時節(jié),隋都大興,在家休假的皇甫議突然收到急召,命他火速入宮。
緊急召見他的是隋煬帝楊廣。皇甫議僅僅是個尚書右丞,在大隋中樞,算不得高級官員,單獨面圣的機會并不多。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趕緊換上朝服,急匆匆進宮面圣。那時的他還不知道,籍籍無名的自己即將迎來人生和仕途的高光時刻。
這一年,在楊廣的一生中也不同尋常。他剛剛下詔營建東都洛陽城,但他還覺得一座城池難以滿足他千古一帝的尊榮,他還有一個更宏偉的構(gòu)想需要落地,那就是修建一條連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楊廣反復(fù)掂量執(zhí)行這一宏偉計劃的人選,熟悉工程的皇甫議,由此進入了他的視野。
面圣之后,隋煬帝將自己的宏偉計劃和盤托出,皇甫議迅疾折服。于是,他以尚書右丞的身份兼任“開渠大使”,主持通濟渠開鑿工作。得到皇命授權(quán)的他,迅速征發(fā)民夫百萬,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運河工程之一,由此開工?;矢ψh沒有辜負楊廣的信任,不僅通濟渠,永濟渠和江南運河也開始大興土木,三者最終形成人字形,這條綿延1700多公里的黃金水道,構(gòu)成了隋唐大運河的主干,為后世京杭大運河的雛形。
杭州、洛陽、北京,黃金水道的濱水都會在公元610年前后,似乎就已經(jīng)雛形初現(xiàn)。大運河在社會經(jīng)濟生活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僅到唐朝天寶年間,漕糧運輸每年就達到400萬石,到北宋宋神宗時達到歷史高峰,經(jīng)由京杭大運河運輸?shù)匿罴Z每年有800萬石,大約占當(dāng)時朝廷實物歲入的六分之一。景德鎮(zhèn)的瓷器、江南的織造,都是經(jīng)由大運河運輸北上擴散,銷往全國,最終名滿天下。
元世祖忽必烈南下統(tǒng)一全境后,由郭守敬主持,大運河“裁彎取直”,引入大都城內(nèi)。運河漕運的繁榮景象,成為日后馬可·波羅呈現(xiàn)的東方盛世圖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進入明清之后,運河漕運的產(chǎn)品更為豐富,不再僅是漕糧。明萬歷年間,允許漕船每艘夾帶“土宜”60石,也就是在運送漕糧的同時可以夾帶其他商品,這些商品的流通額,一度高達每年200萬兩白銀。到清朝時,大運河共設(shè)崇文門、臨清關(guān)、滸墅關(guān)等7個稅關(guān),是為運河七關(guān)。運河七關(guān)帶來的稅銀,一度占到朝廷關(guān)稅收入的50%以上。
運河沿線的城市也因此發(fā)展起來,濱水都會的時代由中國開啟。山東臨清因磚、糧、棉集散,嘉靖年間“歲征商稅銀七萬余兩”, 蘇州閶門外“天下第一碼頭”日有泊船千艘。揚州在乾隆年間鹽課年達600萬兩,鹽商總資本估計1.2億兩,直沽寨更因通惠河終點而興起,人口迅速增長。
“半天下之財賦,悉由此路而進”,絲毫沒有夸張。文明不分東西,規(guī)律總是相通。當(dāng)工業(yè)革命在遙遠的西方世界徐徐拉開大幕之時,泰晤士河畔的倫敦成為世界明珠。再后來,哈德遜河畔的紐約,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也步入濱水都會的時代。
大河之畔,總是文明樞紐所在。泰晤士河畔的金絲雀碼頭也好,哈德遜河畔的曼哈頓也罷,抑或美茵河畔的法蘭克福的“東區(qū)”,這些近現(xiàn)代知名的濱水都會區(qū)域,總有一個共性,就是這個城市,乃至全國房價最為堅挺的地區(qū),而且,或租或買,往往都是一房難求。
這是一個屬于東方——中國——北京的大河故事,在封建王朝的宏大敘事中,鮮有關(guān)注民生的故事,但時至今日,人民幸福安居,則是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中建·運河玖院,便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的講述者,是當(dāng)代中國人自己。
貳
頂級都匯的形成與發(fā)展,往往遵循著一些內(nèi)在規(guī)律。其中,“黃金水岸”與“交通樞紐”的疊加,是國際級都會區(qū)崛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正如紐約的曼哈頓依托哈德遜河與交通樞紐的交匯,倫敦的金絲雀碼頭得益于泰晤士河與國王十字區(qū)TOD的引擎,這些區(qū)域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對這一規(guī)律的完美驗證。
圖1.中建·運河玖院的立面陶磚疊澀工藝和現(xiàn)代幕墻語匯,形成了獨特的視覺效果--效果圖
而在北京,中建·運河玖院所處的區(qū)域,其價值稟賦則更為豐富。它不僅具備了“水岸資源”和“TOD”這兩大基礎(chǔ)條件,更疊加了“行政樞紐”這一獨特優(yōu)勢。這三者共同構(gòu)成了“水岸資源+交通樞紐基礎(chǔ)上的商務(wù)中心區(qū)+行政樞紐”的“黃金三角區(qū)”配置,從稟賦而言,比倫敦、紐約、法蘭克福的類似區(qū)域,要更為豐富,未來價值也更高。
中建·運河玖院所處位置,緊鄰大運河,坐擁唯一260米寬的一線濱河景觀。這條始于通州、全長3200公里的中國大運河,不僅是流動的文化血脈,更是維系南北經(jīng)濟的黃金中軸。它承載著從遠古到現(xiàn)代的文化記憶,從隋唐的漕運繁華,到明清的南北貨物集散,運河始終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生命線。
項目獨享的260米寬河景,建面約106-260㎡天際平層產(chǎn)品,讓居住者可以近距離感受這一千年文脈與現(xiàn)代都會繁華的碰撞。這種大尺度的河景資源在通州乃至整個北京都是獨有的,它為項目提供了稀缺的自然稟賦和永恒的景觀價值,更賦予了居住者一種“枕河而居”的文化歸屬感。
圖2.中建·運河玖院約260米寬河景,在通州乃至北京皆為獨有--效果圖
它所書寫的,是一個屬于東方,以人為本的城市發(fā)展新篇章。
從歷史的深處走來,大運河曾以磅礴之勢,承載著夢想與一個時代的繁華。千年的水波蕩漾,見證了南北財富的匯聚,萬千生命的奔波,也目睹了都城的興衰與潮起潮落。那些曾經(jīng)的漕運盛景與岸邊喧囂,如今已化作歷史的剪影。
時至今日,河畔的土地上,新的篇章正以人為本的姿態(tài)徐徐展開。運河早已不是黃金生命線,而是滋養(yǎng)生活的源頭活水。這場跨越千年的大河之舞,主角已從威嚴的皇權(quán)轉(zhuǎn)向了每一位平凡的居者。每一寸河岸的改造,每一座新城的誕生,都是對歷史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承諾。
北京大運河,在時代的潮頭,書寫著一個古老文明關(guān)于“家”的嶄新篇章。它告訴我們,真正的盛世,是每一條河流,最終都能流向人民的安居與幸福。推開窗景,映入眼簾的波光,一嘆千年。
★★攸克近期文章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