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足跡,奔跑綠色征程。8月24日,內(nèi)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景區(qū)迎來2025喀喇沁旗馬鞍山紅色生態(tài)半程馬拉松,千余名來自內(nèi)蒙古、遼寧、天津等8省市的跑步愛好者齊聚于此,在紅色文化的浸潤與綠色生態(tài)的環(huán)抱中競速前行,賽事于當日圓滿收官。
本次賽事由赤峰市體育局、喀喇沁旗人民政府主辦,喀喇沁旗文化旅游體育局承辦,赤峰越野跑步運動協(xié)會、喀喇沁旗馬拉松協(xié)會等單位協(xié)辦。賽事設(shè)置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和歡樂跑(4公里)兩大項目,吸引1000余名選手參與,參賽選手年齡跨度從6歲孩童延伸至65歲長者,充分彰顯全民健身的廣度與活力。
8月24日,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景區(qū),2025喀喇沁旗馬鞍山紅色生態(tài)半程馬拉松正在進行。(李富 孫敬雅 攝)
賽道以馬鞍山采緹森林酒店為起點,串聯(lián)劉家營子、馬鞍山冰瀑景區(qū)(折返)、林場路段,最終抵達馬鞍山村。路線既串聯(lián)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紅色教育地標,承載革命歲月奮斗痕跡,又將林海、花海、山地等生態(tài)景觀納入其中,讓選手在競速中沉浸式感受“紅色精神”與“綠色詩意”的交融。為保障選手順利完賽,全程設(shè)置8個補給點,醫(yī)療、后勤團隊時刻待命,筑牢安全防線。
清晨7:30,發(fā)令槍響打破山谷寧靜。起跑線上,身著紅、黃、粉等鮮艷參賽服的選手如潮水般奔涌而出,彩色紙屑漫天飛舞,觀眾的吶喊助威聲震徹云霄,瞬間點燃全場熱情。半程馬拉松賽道充滿挑戰(zhàn),馬鞍山獨特地形造就起伏綿延的坡道,尤其是最后兩公里的陡坡,成為考驗選手體力與意志的“終極關(guān)卡”。賽場上,選手們彼此鼓勵、相互扶持,有的并肩沖刺,有的為體力不支的同伴加油,甚至出現(xiàn)“牽手沖線”的溫情畫面,生動詮釋馬拉松精神的拼搏與互助。經(jīng)過激烈角逐,趙建摘得男子半程馬拉松冠軍,侯艷春斬獲女子半程馬拉松桂冠。
8月24日,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景區(qū),選手正在參加2025喀喇沁旗馬鞍山紅色生態(tài)半程馬拉松比賽。(李富 端木 王中文 攝)
馬鞍山村村民張國利難掩喜悅:“馬拉松辦到家門口,不僅帶火了人氣,更讓馬鞍山的旅游名片越擦越亮!以后來這兒旅游、參賽的人肯定更多,咱老百姓打心眼里高興!” 歡樂跑賽道上,10歲小將林霄已是“三屆馬拉松元老”:“跑步時我特別快樂,就算累也想堅持!以后還要參加更多比賽!” 一名家長帶著兒子參賽,道出初心:“最初是想讓孩子多鍛煉、長個子,后來發(fā)現(xiàn)跑步讓我們身心都變好。名次不重要,健康和陪伴才是最珍貴的收獲!” 一名歡樂跑選手點贊賽事:“政府籌備用心,跑者熱情高漲,工作人員更是全程守護,這場賽事充滿‘人情味’!”
8月24日,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景區(qū),參加2025喀喇沁旗馬鞍山紅色生態(tài)半程馬拉松比賽的兩名小朋友合影留念。(李富 王中文 攝)
8月24日,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景區(qū),一家老少選手正在參加2025喀喇沁旗馬鞍山紅色生態(tài)半程馬拉松比賽。(李富 端木 攝)
半程選手的感悟續(xù)寫對運動的熱愛,一名男子選手盛贊環(huán)境:“8月的馬鞍山?jīng)鏊巳?,跑在山林間,仿佛與自然并肩競速!賽道美、氛圍好,大家都跑出了好狀態(tài)!” 另一名選手分享心路:“最后兩公里坡陡路艱,我?guī)缀踅钇AΡM,但每一步都是和自己的‘搏斗’。沖線那一刻,所有痛苦都化作喜悅!希望更多人挑戰(zhàn)自我,跑出健康人生!”一名 女子選手感慨:“賽道有挑戰(zhàn)性,但風景太宜人!第一次來馬鞍山,就被這里的生態(tài)吸引。歡迎大家來體驗這條‘森林賽道’,感受奔跑的快樂!” 一名醫(yī)務(wù)工作者坦言:“作為醫(yī)護人員,我更懂健康的珍貴。馬鞍山半馬讓我感受到居民的熱情、選手的互助,這是一場充滿‘愛’的賽事!”
8月24日,赤峰市喀喇沁旗馬鞍山景區(qū),2025喀喇沁旗馬鞍山紅色生態(tài)半程馬拉松比賽正在進行,一名選手沖到終點。(李富攝)
2025喀喇沁旗馬鞍山紅色生態(tài)半程馬拉松,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更是喀喇沁旗“紅色文化傳承、生態(tài)旅游推廣、全民健身深化”的生動實踐。賽道串聯(lián)革命舊址,讓選手在奔跑中觸摸歷史脈絡(luò),傳承奮斗精神;馬鞍山的林海、花海成為天然“宣傳冊”,賽后游客紛紛留影打卡,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等文旅消費;從幼童到長者,全民參與的熱情,彰顯“健康中國”戰(zhàn)略在基層的落地活力。
當最后一名選手沖過終點,賽事正式落下帷幕,但它留下的影響仍在延續(xù):選手們收獲“挑戰(zhàn)自我”的勛章,馬鞍山收獲“紅色+生態(tài)”的品牌升級,喀喇沁旗更收獲“以體育為媒,推動文旅融合、鄉(xiāng)村振興”的堅實動力。未來,這座承載紅色記憶與綠色生機的山巒,將繼續(xù)以開放的姿態(tài),迎接更多追夢者的腳步,書寫“體育+文旅”融合發(fā)展的嶄新篇章。(李富 端木 孫敬雅 王中文)
來源:內(nèi)蒙古廣播電視臺官方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