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權(quán)威資料結(jié)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鏡頭:
幾名日本兵正用撬棍撬動南京明城墻的磚縫,城磚上留有斑駁的銘文,不少人看后不禁疑惑,這城磚究竟有什么來頭?
1938年,南京明城墻拆下的磚石被遠渡重洋運往日本,成為宮崎縣一座邪塔的地基。
這些帶著六百年風雨印記的城磚至今仍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塔下沉默,見證著戰(zhàn)爭對文明的摧殘。
南京明城墻修建于1366年至1393年,由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建造,動用了全國152個州縣的人力物力,
每塊城磚都刻有產(chǎn)地、工匠姓名和監(jiān)造官員的信息,嚴格的責任追溯制度讓城墻歷經(jīng)六百年戰(zhàn)火仍保持堅固。
南京淪陷后,日軍不僅在城內(nèi)犯下滔天罪行,還將掠奪的目光投向了這座象征中華文明的城墻。
當時的戰(zhàn)地日記記載,日軍用炸藥炸開部分城墻缺口,專門挑選刻有明代年號的城磚運走,有些士兵甚至在磚上刻下自己的番號作為戰(zhàn)利品標記。
這些城磚的最終去向,與日本宮崎縣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
當時日本為紀念所謂神武天皇即位2600周年,決定建一座名為“八纮一宇”的塔,這一詞本指天下一家,卻被軍國主義曲解為妄圖統(tǒng)治世界的野心宣言。
宮崎縣知事向陸軍提議,從日本占領(lǐng)的各國掠奪標志性石材作為塔基,以此彰顯大東亞共榮圈的成就。
這一建議得到批準后,一場針對亞洲文化遺產(chǎn)的系統(tǒng)性掠奪就此展開。
日本防衛(wèi)省解密檔案顯示,這座塔的地基共嵌有1789塊石頭,其中370塊取自被占領(lǐng)地區(qū),
既有從朝鮮半島運來的景福宮石階,也有從菲律賓搬來的馬尼拉教堂石雕,還有從越南取來的順化皇城墻磚。
來自中國的238塊石頭幾乎涵蓋了各地,北京萬里長城的城磚、泰山玉皇頂?shù)膸r塊、蘇州拙政園的太湖石、武漢黃鶴樓的廊柱殘件,都被強行納入塔基。
南京作為當時的占領(lǐng)區(qū)典范,被要求提供最具代表性的石材。
除了明城墻磚,日軍還從明故宮遺址拆下刻有纏枝紋的石雕,從中山陵附近取走祭堂的邊角料,其中一塊極有可能是明孝陵或明故宮的構(gòu)件。
麒麟作為中國古代帝王專屬的瑞獸,象征著皇權(quán)與祥瑞,如今卻被倒置嵌入塔基,成為侵略者炫耀征服的工具,這比單純的物資掠奪更侮辱。
這座矗立于日本宮崎縣的石塔,從誕生之初就浸透著軍國主義的血腥。
1940年正值日本軍國主義在亞洲瘋狂擴張之際,為給大東亞共榮的侵略謊言貼金,他們以紀念神武天皇即位2600周年為名強行修建了這座石塔。
塔的設(shè)計處處藏著野心,塔身如利劍直指天際,被賦予神國核心的寓意,塔基最底層密密麻麻嵌著的石頭,其中370塊全是從被占領(lǐng)區(qū)掠奪而來。
朝鮮景福宮的石階曾是李氏王朝的尊嚴象征,菲律賓馬尼拉教堂的石雕刻著殖民時代的信仰印記,
越南順化皇城的墻磚承載著阮朝宮殿的百年滄桑,如今成了侵略者炫耀功績的墊腳石。
日本投降后,日本當局耍起了花招,他們連夜將其改名為和平之塔,偽裝成反思戰(zhàn)爭的紀念地。
面對這拙劣的偽裝,盟軍最終妥協(xié),只拆了塔頂象征武勛的武士雕像。
可暗流從未停歇。
1965年,隨著日本經(jīng)濟復蘇,右翼勢力悄然抬頭,他們趁夜鑿去水泥,甚至偷偷運回當年拆除的武士雕像重新安裝。
這座塔至今仍站在那里,像一個頑固的符號,一邊被某些人包裝成“文化遺產(chǎn)”,一邊在亞洲人民的記憶里,永遠刻著“掠奪”與“謊言”的烙印。
日本政府卻在官方宣傳中稱這些外國石材是友好國家贈送的禮物,將侵略掠奪粉飾成文化交流,這對歷史的歪曲比塔本身更令人憤慨。
中國也曾去日本討要,才發(fā)現(xiàn)來自南京的城磚被磨損得厲害,邊緣的明代銘文已模糊不清,顯然常年有人踩踏。
在縣政府交涉時日本官員先是聲稱石頭來源不詳,被出示史料后又以涉及文化財產(chǎn)保護為由推諉。
近年來,日本右翼團體每年都會在塔前舉行祭祀活動,向年輕人灌輸大東亞戰(zhàn)爭正當論,當?shù)亟炭茣鴮κ牡穆訆Z來源只字不提。
相比之下,南京明城墻在新中國成立后得到精心保護,修復時特意保留了日軍破壞的痕跡。
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活教材,一毀一修之間,體現(xiàn)了對待歷史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南京的明城墻下游客往來不絕,城磚上的明代銘文被小心保護起來,成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
而在宮崎縣的那座塔下,來自南京的石頭仍在默默承受著風雨,但是,歷史可以被掩蓋,卻不會被真正遺忘。
參考資料:
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 南京城墻磚文圖釋[M]. 鳳凰出版社, 2008.
中央檔案館.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M]. 中華書局, 1991.
吳先斌. 南京民間抗戰(zhàn)記憶[M]. 南京出版社, 2017.
[日] 吉田裕. 日本帝國主義史研究[M]. 巖波書店, 2008.
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 戰(zhàn)爭時期文化遺產(chǎn)損失調(diào)查報告[M]. 文物出版社, 2010.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