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友普遍認為部分新能源車企營銷無底線,而極狐汽車近期的操作更引發(fā)爭議 —— 將本屬車企責任的承諾當作營銷亮點,這樣的品牌是否還值得信賴呢?
此前,極狐因走高端路線、售價偏高導致銷量低迷,后通過降價實現(xiàn)銷量回暖。為進一步打開市場,極狐進軍小型車領域,于 8 月 22 日開啟北汽極狐 T1 預售,推出 5 款車型,預售價 6.88-9.38 萬元,價格公布后被認為具備熱銷潛力。
極狐 T1 的核心賣點是極光電池:不僅通過新國標 17 項系統(tǒng)測試與 6 項關鍵測試,還在中汽研極端場景串行測試中,完成 350mm 水下刮底、500m 顛簸、300kN 極限擠壓、150 秒烈火灼燒四大挑戰(zhàn),電池包無起火、爆炸及電解液泄漏,是首批獲新國標認證的車型。
然而,發(fā)布會上 “買極狐 T1 燒一賠一” 的 PPT 引發(fā)熱議?,F(xiàn)場雖有人稱贊品牌 “良心”“自信”,但冷靜分析后不難發(fā)現(xiàn)問題:
一、責任邊界模糊
車輛自燃若屬質(zhì)量問題,車企本就需承擔全責,賠償范圍應包括車輛、人身及財產(chǎn)損失?!百r一輛車” 僅是基礎責任,將其作為營銷點,本質(zhì)是把應盡義務包裝成 “福利”。
二、承諾缺乏誠意
若品牌對產(chǎn)品真有信心,可推出更具保障的承諾(如 “燒一賠三”)?!盁毁r一” 未超出法定責任范疇,以此吹噓更顯誠意不足。
更值得關注的是,極狐曾有自燃事故處理爭議。2024 年 7 月 24 日,杭州一輛購入僅 2 個月的極狐阿爾法 S 行駛中自燃,廠家工作人員先拆車標、卸零件的不當操作,已損害品牌信任。盡管官方事后致歉說明,但消費者對其電池安全仍存疑慮。
如今極狐將法定責任當作營銷噱頭,不僅難獲認可,反而會加劇網(wǎng)友吐槽,陷入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的尷尬。車企營銷需守住底線,把應盡的責任擔當拿來吹噓,實在不可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