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時任情報部部長的李克農(nóng)聽聞粟裕進京,立馬找了過去,就為尋找一個折磨他多日的答案。
“粟裕同志,我兒子是不是在前線犧牲了?”見到粟裕,心急的李克農(nóng)來不及打招呼,直接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看著失魂落魄的李克農(nóng),粟裕腦瓜子嗡嗡的,完全在狀況外。他想了一圈,也不知道李克農(nóng)哪個兒子犧牲了。
李克農(nóng)一共有五個孩子,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其中,在軍隊磨練,且這段時間上戰(zhàn)場的子女有且只有一人:李克農(nóng)最小的孩子李倫。
粟??焖偈崂硪环?,很快理清其中關竅,一通電話打到特種兵縱隊司令部。司令陳銳霆接起電話,猝不及防地受到了一頓批評。
那么,脾氣溫和的粟裕為什么會罵陳銳霆呢?李倫是真的犧牲了嗎?
十二歲的“娃娃兵”
1927年10月,李倫承載著父母的愛和期盼,順利出生。
因父親李克農(nóng)工作繁忙,他在三歲之前,對父親這個角色的印象是空白的。三歲之后,父子倆才有了相互了解的機會。
雖然父親曾缺席三年,但李倫從不怪父親,且聰明地感受到了父親工作的神秘性和重要性。
父親皮包里和辦公桌上的東西,李倫從來不動。在外人面前,他對父親的情況閉口不談,小小年紀就很懂事、靠譜。
因和父親聚少離多,李倫最喜歡的事就是等父親的來信。
他從不問父親去了哪兒,就只是專心學習,等父親來信時,就可以和父親說一下自己的進步。
1933年,六歲的李倫又收到了父親的來信。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李倫可以自己提筆,給父親回信了。
他捏著筆,用力地寫下一個個漢字,歪歪扭扭的,有幾分不倫不類的可愛。“老父,我現(xiàn)在上學了,認得不少字了,我很想你……”
李倫在信里寫的都是一些生活上的瑣事,就像碎碎念一樣,想到哪里就寫到哪里。
“我沒有錢買紙買筆,只好用廢紙和筆頭,有的還是撿的……”李倫用輕描淡寫的語氣,寫著最讓人心疼的話。
他生怕父親對自己失望,在信中強調(diào)自己很乖,一點都不調(diào)皮,學習成績好,讀書也用功。
收到這封信的李克農(nóng)又激動又心酸,眼睛都紅了。其他看過信的紅軍領導,也為李倫的懂事感到心疼。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之后,李倫就和父親生活在一起了,一家人在上海安家。
但是,抗日烽火很快就蔓延到了滬地,接著是南京、武漢……隆隆的炮聲中,李倫跟著父母到處逃亡,路過焦土與死別。
其中,在武漢的那幾個月,是李倫少有的快樂時光。那時候,他和父親住在辦事處,父親忙,沒時間陪他,他就經(jīng)常去串門。
住在這里的都是長江局領導。這些領導中,李倫最喜歡的就是周總理夫婦。
周總理和鄧穎超都很喜歡小孩,李倫每次去找他們,都能收獲一兜子餅干和糖果,這對李倫來說是最幸福的時刻。
可惜,這份快樂的時光非常短暫。隨著武漢陷落,李倫離開武漢,跟著父親去了桂林。
在桂林的日子里,李克農(nóng)覺得兒子太閑了,就給他在桂林辦事處找了一份勤務兵的工作。此時,李倫只有12歲,算是全軍里少有的“娃娃兵”。
進了部隊之后,李倫就忙起來了。他積極向上,勤奮好學,什么都愿意試一試。
漫長的軍旅生涯中,他當過勤務兵,也當過報務員,還曾去炮兵學校學習。
解放戰(zhàn)爭時,李倫直接上了前線。他從山東濟南打到江蘇徐州,后又打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參與過多次大戰(zhàn)。
49年的解放舟山戰(zhàn)役中,李倫還憑借出色的表現(xiàn),榮立一等功。
自家孩子這么有出息,當父母的應該很自豪,但李克農(nóng)卻不是這樣。
自從兒子上了戰(zhàn)場之后,他就失去了兒子的所有消息。整整三年,來自前線的信一封都沒有。
李克農(nóng)的心像是被放在火上烤,又痛又焦灼。關于兒子的情況,他設定了無數(shù)種可能,甚至以為兒子已經(jīng)犧牲了,組織上怕他難過,故意瞞著他不說。
1950年,恰逢粟裕進京公干,操心的老父親忍不了了,直接找到粟裕,問兒子是不是犧牲了。粟裕作何回答呢?
“被犧牲”的烏龍
1950年,粟裕進京述職,見到了神秘的“特工之王”——李克農(nóng)。
李克農(nóng)看起來失魂落魄的,說話的語氣很輕,感覺隨時都會散在風里:“粟裕同志,你別瞞我了,我兒子是不是犧牲了?”
粟裕聽到這話也愣了,下意識地問李克農(nóng),是他的哪個兒子“犧牲”了。
“是我的小兒子李倫……他三年前說要去前線,之后就沒消息了。”說到這里,李克農(nóng)悲從中來。
粟裕聽到這個名字,覺得有點耳熟。這不是三野特種兵縱隊的一名炮兵干部嗎?沒想到,李倫居然是李克農(nóng)的兒子。
粟裕一邊安撫急得團團轉(zhuǎn)的李克農(nóng),一邊聯(lián)系特種兵縱隊司令部。
接電話的是特種兵縱隊司令陳銳霆。聽到首長問李倫的事情,陳銳霆干脆地承認了這就是他手底下的兵。
并且,他的語氣可驕傲了:“李倫可是我們縱隊的戰(zhàn)斗英雄,不久前還立了一等功呢!”
說完,陳銳霆又有點兒納悶:粟司令是怎么知道李倫這個人的?
他忍不住問粟裕:“粟司令,您也聽說李倫立功的事兒啦?”
粟裕聽到這里,簡直被氣笑了。他生氣地質(zhì)問:“好你個陳銳霆,戰(zhàn)士都立一等功了,家屬卻不知道,你這工作是怎么做的?”
陳銳霆被批評了一頓,傻眼了。也就是在這時,他才知道,李倫居然是李克農(nóng)的兒子。
在陳銳霆的印象里,李倫在部隊里很低調(diào),從不主動說起自己的家庭和身份。
他很能吃苦,再苦的訓練也沒喊過累。戰(zhàn)場殺敵時,他也時刻沖在最前面。一等功這個榮譽,還真沒水分。
陳銳霆以為李倫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誰能想到,李倫居然是情報部部長的兒子。
并且,因為他的工作失誤,還搞了這么大一出烏龍,真是嗚呼哀哉,該罵,該罵!
陳銳霆立馬認了錯,并且將李倫在部隊里的出色表現(xiàn)一股腦說了出來。
得知兒子平安,還非常優(yōu)秀,李克農(nóng)懸在半空的心終于落地。
他在慶幸的同時又有些生氣:這個孩子,去前線就去前線,三年都不聯(lián)系家人是要搞什么?不知道家里人會擔心嗎?
另一邊,被罵了一頓的陳銳霆動作極快地叫來了李倫,把這事兒跟他說了,李倫聽完心情復雜。
他不聯(lián)系家人的本意,是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但現(xiàn)在看來,這個舉動是弄巧成拙了。
李倫馬上就給家人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匯報了自己的近況和三年來的經(jīng)歷,也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和愧疚。
信的最后,李倫向父親保證:“請您放心,我一定會活著回來,和您一起,見證新中國的發(fā)展!”
收到信的李克農(nóng),這下是真的放心了。
原來,在他不知道的地方,他的小兒子已經(jīng)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優(yōu)秀戰(zhàn)士,這是他所期望的,也是兒子自己所期望的。
1955年,在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儀式上,李克農(nóng)和李倫雙雙授銜。李克農(nóng)位居上將,李倫則被授予少校軍銜。
此后,離開戰(zhàn)場的李倫在后勤部發(fā)展,專注人民軍隊的革命化、現(xiàn)代化、正規(guī)化建設。
就和他父親一樣,做一簇照亮新中國發(fā)展前路的螢火。2019年6月,李倫去世,享年91歲。
參考資料:
1、李倫 —— 百度百科
2、李克農(nóng)上將之子、解放軍原總后勤部副部長李倫中將逝世——澎湃新聞2019-06-25 18:04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