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檔脫口秀節(jié)目播到現(xiàn)在,都快進入尾聲,Kid卻突然宣布退賽,因為他在總決賽中的部分內(nèi)容和孫書恒直播的內(nèi)容類似。
Kid說在決賽前沒有看孫書恒的直播,但兩人都創(chuàng)作出了比較相似的內(nèi)容,是“撞?!绷?。
孫書恒infp式回應,在Kid評論區(qū)說“咱開放麥見”,Kid回“包的”。本以為這事算完了,但緊接著很多脫口秀演員“下場開團”了。
鴨絨發(fā)微博說“喪事喜辦,是大剝削”,疑似陰陽。嘻哈、大國手、史密斯、王梓晗紛紛點贊。嘻哈還轉(zhuǎn)發(fā)了這條微博說“黑白顛倒,是好斟酌”。
后來佳佳、吳鼎、黑燈也都發(fā)聲了,最搞笑的是林簡七,竟然還發(fā)到“寒山四(高寒和小四爺cp)超話”去了。
網(wǎng)傳Kid是因為“抄襲”被笑果文化處罰禁演了,所以脫人們開團算實錘了?
張鼎寫了段“判詞”繼續(xù)倒油,說“抄襲慣犯K老師”、“決賽被剪名次失”,還自己扒5年前就開始錘Kid洗/融/抄梗。
只有小佳力挺Kid,說他“半夜三點多還在改稿”,“他不是king,也沒有key,他就只是Kid”。
最奇怪的是嘻哈,明明憤怒發(fā)聲兩次,說“好段子如果是抄襲別人的,就是一張爛紙”,卻在小佳這條力挺Kid的微博下比心,看不出立場。
而王越則發(fā)微博呼吁“出一套系統(tǒng)判定撞梗抄襲和洗稿”,不要自己人搞自己人。
目前Kid決賽段子沒有放出來,無法公開審判,真相眾說紛紜。但今年《脫友2》和《喜單2》開播以來,撞梗這事不算新鮮。
撞梗和抄襲有本質(zhì)區(qū)別,抄襲是惡意復制別人的創(chuàng)作,明知故犯,文本中有大面積內(nèi)容都相似。撞梗則是各自獨立創(chuàng)作,某個點子或套路十分相似,純屬巧合。
排除抄襲的可能,脫口秀演員們越是“撞?!?,越考驗觀察生活后提煉觀點的能力,比的就是誰更好笑,誰更能讓觀眾共鳴了。
來看看都有哪些人“撞”了?
撞題材組:月經(jīng)、死亡與“機器人”
最先撞的是題材,很多話題說了不止一次,比如有不少女演員聊月經(jīng)。
Echo說的是衛(wèi)生巾價格。她算了一筆賬,每個月買衛(wèi)生巾至少要花50塊錢,還不算暖寶寶、痛經(jīng)藥、洗衣液。這筆開支很貴,所以月經(jīng)應該按財產(chǎn)分配。
她的段子勝在角度陡峭,站在經(jīng)濟學的角度看待月經(jīng)衍生出的消費問題,后來還延伸到“從來沒因為月經(jīng)請到假”,字字句句都是“房間里的大象”。
甜甜聊的是“月經(jīng)羞恥”,說小時候去超市買衛(wèi)生巾,店員總會用黑色袋子裝起來,也不明白為什么衛(wèi)生巾廣告上的女生能“飛天遁地”,長大后才懂原來是加了熒光劑?
甜甜的話題犀利,但切入點不算新,“用黑色袋子裝衛(wèi)生巾”的話題在熱搜上被大規(guī)模討論過,寫成段子后再咀嚼一遍,沒有賦予新觀察,加之表演略顯嚴肅,觀眾們聽了有點“不敢笑”。
相比起來王越視角更稀缺,她把痛經(jīng)具象化,以超越女性體驗的表達終于讓男生也懂得了什么是痛經(jīng):幾個人端著你腿去撞樹,還連撞七天。
王越這一場的成功之處在于她不僅是尋求有共同經(jīng)歷的女性共鳴,而是站在宏觀角度,將“月經(jīng)”這個單一性別議題“全民化”,讓沒有過月經(jīng)體驗的男生也能理解女性困境。
她也不只是呈現(xiàn)困境,還給出解法,為整個表演賦予了更高層次,我愿稱之為脫口秀聊月經(jīng)最強者。
另一個撞題的同樣是“禁忌”,陳艾和步驚云在同一天更新的兩檔節(jié)目里,各自提及了“死亡”。
陳艾以“家住火葬場附近”為切入點,說這事讓她感到人生都有了退路,也不怕被催婚說死的時候沒人送終了。
她說90多歲的姥姥快去世時,所有人請假坐最快的飛機回去給姥姥送終,送了兩個多月姥姥還很精神,“沒送到位”就“先回去了”,臨走姥姥還要“送送她”。
陳艾的“地獄笑話”對生死進行了新穎闡述,讓人豁達面對死亡,但她的表演風格傾向于冷峻黑色,跟“火葬場”適配卻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另一邊,恰好步驚云也在“送姥爺”,她說5年前姥爺突發(fā)腦溢血,在鬼門關(guān)走了一遭。
姥爺后來挺過來了,卻像變了個人,把攢的錢都花光了,一回家就躺著點外賣、刷視頻,終于在85歲的時候?qū)W會了愛自己,還勸她“想干啥趕緊去,別老了以后在這后悔”,勸大家要像姥爺一樣“向死而生”,活得發(fā)瘋。
步驚云一向擅長“輕拿輕放”,把沉重議題以輕松的方式說出來,實名演繹了“笑對死亡”。
這個梗撞得難分高下,兩者都將死亡這件“人生大事”描繪得生動有趣,用幽默消解沉重。從相似事件出發(fā),卻有不同思考。
年度熱詞“AI”也被撞梗了,00后復旦男大陳鳴飛說參加短詩比賽時發(fā)現(xiàn)有個“AI賽道”,要求體現(xiàn)出人機協(xié)同的美感。
陳鳴飛的段子里體現(xiàn)了人類對AI的“技術(shù)焦慮”,因為課堂上有同學提問,說如果我沒有用AI“作弊”,但其他同學用了,不就比不過了嗎?
而老師把攝像機關(guān)了,跟大家說了幾句實話:AI發(fā)展沒幾年,很多相關(guān)規(guī)定都很灰色,所以只要沒人管,你就隨便用!
因為缺乏社會經(jīng)驗,陳鳴飛對AI焦慮的觀察更傾向于學生視角,稍顯稚嫩。
而學習人工智能和機器的計算機碩士賽文,視角更社會化。他早就把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用到了工作中,尤其是他的領(lǐng)導,堪稱“AI夢男”,總盲目迷信AI卻說不清楚需求。
兩人都以“人工智能的技術(shù)應用”做文章,但陳鳴飛著眼于AI倫理,而賽文強調(diào)的卻是AI局限,他們都敏銳察覺了AI大規(guī)模應用背后可能會面臨的問題,只是賽文勝在專業(yè)性強,場景描述細致,能戳中更多職場人。
撞梗組:新褲子、西湖醋魚與莆田鞋?
撞梗的人就更多了。年初付航跟新褲子樂隊“雙廚狂喜”了,新褲子帶猴蹦迪,唱了一首“我需要一個猴子”版《你要跳舞嗎》,結(jié)果今年“新褲子”竟成了脫口秀熱梗?
李宇春講脫口秀時就cue了一次,借由“新褲子穿裙子都不值得上熱搜”,吐槽自己穿裙子不該上熱搜。但這個梗加得比較像硬cue,沒有為整場表演加成。
何廣智講“體檢段子”時是貼臉開大,舞到了搖滾圈。他說搖滾人要是去體檢,到了“肛門指檢”的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得了痔瘡,那一定是“痛”、“癢”,并趕緊買條“新褲子”。
他的用法很微妙,用諧音梗把滾圈兩大知名樂隊“打包帶走”了,笑點是扎實的,還順便“嘲諷”了搖滾人的“獨特氣質(zhì)”,包袱更響。
嘻哈講在飛機上遇到“洗秋褲”的奇葩旅客時也cue到了,說警察過來把這群“秋褲子樂隊”帶走了。嘻哈沒有硬cue“新褲子樂隊”,但結(jié)合段子里的事件,一群因為秋褲而吵架的乘客的確像“秋褲子樂隊”,是高級的挪用。
但怎么,你們脫口秀團建是捅了新褲子樂隊的窩嗎?
跟“新褲子樂隊”有相似命運的是“西湖醋魚”,因為“難吃”,接連被張駿和翟佳寧吐槽。
張駿說,如果一個菜大家都覺得好吃,會成為預制菜流傳到上海這種大城市,除了“西湖醋魚”。而上海沒有一條西湖醋魚,很可能是流傳過來之后,又流傳回去了。
上?;蛟S有西湖醋魚,但張駿用“學術(shù)式”分析法證明了西湖醋魚的難吃,只字不提難吃,大家還是都get能到,十分巧妙。
翟佳寧則是貼臉開大,說用最新鮮的魚、最正宗的醋,做出來卻又酸又腥。相比起來大翟的“攻擊”更直接,配上滿臉嫌棄的表情,難吃兩個字很具體。
最后只有李宇春為西湖醋魚發(fā)聲,說她每次去杭州都吃西湖醋魚,因為“杭州還有什么呢?”
我想說李宇春的這波“攻擊”最高級,明明是在發(fā)聲,卻更坐實了“杭州美食荒漠”。杭州帶著西湖醋魚一起退出群聊:我沒惹你們?nèi)魏稳耍?/p>
《兩只老虎》也被撞梗了,得過乳腺癌的王穎講述手術(shù)經(jīng)歷時提到,她用唱兒歌來緩解術(shù)前緊張,但越唱越緊張。因為老虎一只沒有眼睛,另一只沒有耳朵,但它們有八個乳房!
我是沒想到這首兒歌還有這種用法,王穎也算是給兒歌賦予新視角,而她經(jīng)歷病痛還能笑對苦難,是當之無愧的勇者。
龐博開場時也唱了改編版《兩只老虎》,說是演員們給黑燈和小佳寫的雙人專場開場曲,說兩個演員都“跑不快”,而且一個沒有眼睛,一個手在哆嗦。這屬于是硬cue的內(nèi)部梗,但眾所周知脫口秀演員有奪筍,包袱最后也響了。
還有個梗撞得微妙,是高中班主任墩兒和中專生小奇,兩人分別以老師和學生的身份,撞到了同一個?!皩W生氣”。
墩兒說她的同學當老師之前上網(wǎng)搜攻略,找到“新教師發(fā)火逐字稿”,每天上網(wǎng)“學生氣”。
小奇講的是中專生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有個hr告訴他,不要中專生是因為你們沒有“學生氣”,容易當刺頭,原來大學生是“沒學過生氣”?
他們出梗的方式相似,都因為“學生氣”有了困境,才有了雙關(guān)的“學習生氣”。但兩人的視角恰好相反,站在老師和學生這一相互對照的特殊身份兩面,合在一起看比的不是段子高低,而是不同身份卻有著相似的煩惱。
曾開過雙人線下專場的林簡七和高寒也撞梗了,兩位老搭檔隔空在兩檔節(jié)目里提到“莆田鞋”。
林簡七說小時候穿假鞋,被同學嘲笑,他反駁說“在你那是假名牌,在我這是莆田正品”。
高寒就更慘了,家里的養(yǎng)雞場一夜破產(chǎn)后他從“婆羅門”變成了“窮門”,所以穿的是“阿迪達達斯”,連莆田鞋都算不上,是假莆田。
但高寒心態(tài)很好,認為這假的假鞋不就是真的嗎?
要不怎么說林簡七和高寒能開雙人專場?敢情都出身“窮門”,是穿著同一代“莆田鞋”長大的兄弟。
但林簡七給假鞋賦予了“莆田正品”的概念,是為“莆田鞋”正名,荒謬卻還是略勝一籌。高寒的“假的假鞋是真鞋”有點繞,聽上去就沒有“莆田正品”這么炸裂。
為什么脫口秀演員這么容易撞梗?
兩檔節(jié)目一路追下來的觀眾可能會疑惑,為什么撞梗的概率這么高?是選手們互通有無?還是一起開選題會了?
《喜單2》和《脫友2》還有著共同的編劇張灝喆,難道他是雙面間諜,給兩頭輸送段子?
我倒覺得“撞梗”這事不太可能是演員和節(jié)目有意為之,更多的是無意識。Kid退賽后,有選手站出來“倒油”暗指他抄襲,但也有人發(fā)聲維護,足以說明單口喜劇“撞?!焙汀俺u”的邊界很難定義。
脫口秀講究文本,涉及到文本就容易“撞?!?、“撞選題”、“撞素材”。脫口秀演員越來越多,段子屆沒有查重系統(tǒng),撞梗的概率就很高。
教主劉旸就曾講過,如果跟演員朋友共同經(jīng)歷一件事,誰能把這事講成段子,就看誰先搶到共享單車去開放麥講。
這雖然是梗,但足以見得圈子就那么大,演員們生活中遇到相似的事或有了共同困境,產(chǎn)生同樣思考,寫進段子里很常見。很多時候看了太多相似話題,思考時也會走入相近趨向。
撞梗這事背后也暴露了單口喜劇現(xiàn)狀,有利也有弊。有利是演員們一股腦的輸出,能體現(xiàn)社會上的熱門話題。
脫口秀是很具有當下性的表演形式,如果這兩年去看美國脫口秀,會發(fā)現(xiàn)一大批演員都在變著法吐槽特朗普,撞題撞得是一刻不停。
中文脫口秀一路看過來的觀眾也會發(fā)現(xiàn)話題的變化。
2016年的《今晚80后脫口秀》,王建國就曾聊了當時剛開放的“二胎政策”?,F(xiàn)在十年過去,生育率更低,三胎也開放了,回頭再看倍感唏噓。
目前的熱門選題基本是職場、女性困境和底層生活三把抓,都是當下大多數(shù)普通人的困境。
或許等過了這個時期,下一個十年回頭再看,某些問題改善了,某些困境被解決了,這些段子都成了封存在屏幕里的時代記憶。
弊端就是脫口秀之所以頻繁撞梗,本質(zhì)上是對公共表達的監(jiān)管力度收緊,不少題材成為“創(chuàng)作禁區(qū)”。
演員們只能被迫轉(zhuǎn)向更安全的領(lǐng)域,聊個人生活或吐槽職場。
說起來很無奈,脫口秀的魅力在于對社會現(xiàn)象的“冒犯”和“批判”,如此一來題材深度和吐槽力度極大降低。部分內(nèi)容最后只淪為情緒宣泄,缺乏對復雜問題的深度思考,深度和敏銳度都在下降。
不管對演員還是對觀眾來說,都令人惋惜。
E姐結(jié)語:
Kid退賽這事算是給脫口秀行業(yè)敲響了一個警鐘,如何界定抄襲和撞梗的邊界?該怎么保護原創(chuàng)?如何建立行業(yè)規(guī)范?都是脫口秀發(fā)展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而“撞?!边@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前幾年的節(jié)目里也有,當時大家還圖個新鮮,對演員們講的同質(zhì)化段子不算敏銳。
現(xiàn)在撞梗暴露得越來越明顯,也是因為觀眾逐漸陷入審美疲勞。
脫口秀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培養(yǎng)出一批資深觀眾。他們對于“預期違背”等笑點的敏感度極具下降,需要更復雜的邏輯或情感共鳴給出強烈刺激。
其實兩檔節(jié)目都明顯意識到這個問題,今年都引入一大批新鮮血液。新人們的表演風格各不相同,擅長的題材也不同。
盡管撞梗仍難完全避免,但至少行業(yè)正在嘗試打破僵局,努力拓寬題材邊界,為脫口秀的未來注入更多可能性。
或許,這正是脫口秀從“野蠻生長”邁向“精耕細作”的必經(jīng)之路。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怎么看今年脫口秀的“撞?!保?/p>
來評論區(qū)說說吧~
家境好的黃毛依然是黃毛,會要你命的!
窮門何廣智到炸場王嘻哈:脫口秀六大門派圖鑒
脫口秀演員勇闖內(nèi)娛:誰是隱藏“六邊形戰(zhàn)士”?
-今天頭條の主筆-
你的小仙女E姐,吃瓜的本可愛
值日生:本可愛 美術(shù):阿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