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邢菲迄今為止最有成就感的不是什么功成名就,而是早早地讓父母退休,安享晚年了。
如今50歲出頭,他們就從小城市搬到了大城市,在北京安居享樂,過上了沒有后顧之憂的幸福生活,沉浸在天倫之樂中,讓人艷羨不已。
這最大的幕后功臣無疑是如今躍上枝頭當(dāng)了鳳凰的邢菲。
說實在的,這孩子確實是來報恩的,從小到大都尤為爭氣。
如今,更是憑《生萬物》迎來了自己事業(yè)的小高峰,強勢破圈了一把。
她飾演寧蘇蘇,受時代裹挾、遭命運推搡、直至被封建余孽吞噬殆盡的寧家二小姐。
蘇蘇心性簡單、澄澈剔透,是大家閨秀的時候有父親和姐姐罩著,出閣嫁為人婦的時候有嫂子和夫君護著,后來成了寡婦也遇到了愛惜她的意中人,好像走到哪兒,她都備受呵護和寵愛。
傻人有傻福,蘇蘇很討喜,大大咧咧、活潑機靈、沒有心機,善良純粹,愛憎分明,有情有義,就像個天真無邪的小孩子,讀不懂人心的復(fù)雜,體會不到人間疾苦,什么都在變,唯獨她沒變,一如既往地保持本心,像是最后一片凈土一般的存在。
但別看她沒心沒肺的,每天樂呵樂呵地,仔細(xì)想想,蘇蘇其實也挺凄慘。
所有人都在利用她,她爹哄騙他替嫁、她嫂子哄騙她給費家傳宗接代、她那個名存實亡的不愛她的丈夫也耽擱了她一輩子。
在這種情況下,蘇蘇沒有變成“祥林嫂”,而是過得如此舒心肆意,只能說“好心態(tài)決定了女人的一生”——全多虧了其樂觀豁達(dá)的胸懷、知足常樂的心性、不記仇不內(nèi)耗的超絕鈍感力。
可惜即使這樣,蘇蘇也依舊淪為了“吃人”的封建禮教下的犧牲品。
好不容易走向自由、解放自己、離幸福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她被壓抑了一輩子以及信仰崩潰瓦解而走向仇恨和瘋魔的費左氏變成了陪葬品。
被殃及無辜,蘇蘇的慘死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一方面這令人痛惜不已,另一方面,這也叫人不寒而栗。
然而,不可否認(rèn)的是,演員邢菲的演繹可圈可點。
直冒傻氣還不惹人煩,孩子氣十足還惹人喜愛,偶爾驕縱反而顯得可愛呆萌,她將其中的分寸感把拿捏得恰到好處,蘇蘇有血有肉有靈魂,讓觀眾很是眼前一亮。
這回,邢菲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生萬物》將會在其演藝生涯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現(xiàn)在看來,她轉(zhuǎn)型很成功。
要知道,邢菲此前一直被貼著“甜寵劇小花”的標(biāo)簽。
《烈焰》里的白菜;
《暗夜與黎明》里的金妍;
《女士的品格》里的劉小溪;
《覆流年》里的陸安然;
《飛狐外傳》里的程靈素;
《烏鴉小姐與蜥蜴先生》里的姜小寧;
《我的小確幸》里的叢容;
《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里的司徒末;
《惡魔少爺別吻我》里的安初夏......
看得出來,她的演藝事業(yè)正從粗制濫造的小成本偶像劇平穩(wěn)過渡到大制作的生活劇、現(xiàn)代劇。
正劇與偶像劇天然有鄙視鏈的存在,如今能在《生萬物》這樣的口碑爆劇里大放異彩,她真的要升咖了。
而難以想象的是,邢菲此前還想著要放棄《生萬物》這個試戲機會來著。
原因是她不自信。
“我當(dāng)時覺得那么多優(yōu)秀的人,很多00后都已經(jīng)在演質(zhì)感劇了,導(dǎo)演怎么會看得上30歲的我呢?!?br/>
現(xiàn)在想想,邢菲要是沒轉(zhuǎn)過彎來,那她可真的是要“錯過一個億”了。
事實上,雖然外表光鮮亮麗,但邢菲骨子里是隱隱自卑的,她一度有著很嚴(yán)重的討好性人格。
這與其缺愛無助的童年是息息相關(guān)的。
出身草根階層,從丑小鴨蛻變成白天鵝,背后并不總是光鮮亮麗,而現(xiàn)實是“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后遭罪”。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dāng)家并不是什么值得夸夸其談的榮耀,而是一種別無選擇的無奈之舉。
1994年出生于內(nèi)蒙古,邢菲剛3個月就隨打工的父母來到了山東,3歲就被送到體操隊,6歲就背井離鄉(xiāng)孤身一人到濟南練習(xí)雜技。
她專攻蹬鼓和抖空竹,危險性與困難度兼具,12年期間遭的苦挨的累是不言而喻的。
每天雷打不動靠頂、壓腿、翻跟頭,一天下來淚水和汗水交織,腿部和手部肌肉都麻痹了。
當(dāng)了演員之后,別人望而生畏的武打戲、吊威亞、爆炸戲,對邢菲而言,都不是事兒,因為那不及練雜技之苦的九牛一毛。
直到現(xiàn)在,她還有當(dāng)時遺留下來的后遺癥——頸椎側(cè)彎和時不時被觸發(fā)的腦震蕩。
后來回憶起來,邢菲只笑笑,說,自己命大。
那段經(jīng)歷無形中在方方面面塑造了她許多。
一方面,邢菲養(yǎng)成了不怕吃苦、堅韌努力、不輕易服輸、獨立自強的性子,另一方面,也在被迫習(xí)得識時務(wù)和察言觀色的生存技能的過程中,無意識形成了缺乏安全感和討好型人格的性格。
從小形單影只,本應(yīng)該在父母的庇佑下無憂無慮地長大,她卻常常處于孤立無援的狀態(tài),以至于對被孤立有很嚴(yán)重的焦慮與恐懼。
邢菲永遠(yuǎn)記得一個畫面,她站在門口哭,母親坐在準(zhǔn)備要離開的車上哭,母女倆淚眼婆娑、四目相望,但她沒有去追車,而母親也不下車,兩個人就這樣漸行漸遠(yuǎn)。
“我普遍會把事情往悲觀了想,那會讓我比較有安全感,我很在乎別人眼光?!?br/>
在片場,只要被誰突然叫到了大名,邢菲就會心里猛地一抖,因為她一貫特別靈敏,習(xí)慣了全方位下意識去照顧別人、滿足大家的意愿,因為害怕麻煩別人,她常常是最先到現(xiàn)場的那一個。
小時候練功,如果反應(yīng)不快就會被罵挨打,所以后來就養(yǎng)成了在任何場合,能動就盡量動起來,盡量去看眼色,而不給別人拖后腿的條件反射和習(xí)慣。
“我想讓每個人都喜歡我,就會去真的對每個人都很友善,會去觀察說這個人喜歡什么,相處中也會更多在意別人的感受。有點討好型人格吧。”
邢菲花了許多時間跟自己和解。
所以,在別人夸她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dāng)家”的時候,她心里會泛起隱隱的苦澀與心酸。
窮人家的孩子沒有試錯的機會,不像富人的孩子,可以有更多選擇的機會,能無數(shù)次推翻重來,而邢菲只能被動地去接受一切,一條道走到黑。
6歲,被挑中去練雜技,她沒得選,13歲,被選中進廣州軍區(qū)戰(zhàn)士文工團,她沒得選。
其實不僅是她,她父母也沒得選。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yuǎn),他們?nèi)绱恕昂菪摹保仓皇菫榱俗屌畠耗苡幸婚T手藝傍身,捧上一個穩(wěn)定的鐵飯碗,而不至于重蹈他們的覆轍,一輩子受苦受累。
但到了17歲,邢菲不想熬了,她每天就打電話跟媽媽邊哭邊請求,要不你讓我走吧——一天24小時,她有15個小時都在跟媽媽“軟磨硬泡”。
這其中也有文工團改制的原因,工資銳減,一個月只能拿1000塊錢的津貼,邢菲更不想繼續(xù)這么耗下去了。
直到她18歲,媽媽才終于松口:
“你長大了,你的人生你自己決定吧?!?br/>
上一秒她話音剛落,下一秒邢菲就離開廣州北上了北京。
她想著要開美甲店,沒有啟動資金,就想著去打工掙錢,于是一連面試了七八家公司,然而其中百分之八十都是騙子公司。
所以在輾轉(zhuǎn)之下,遇到了綜藝《一年級》節(jié)目組后,邢菲欣喜若狂。
對方想要素人,她就經(jīng)過了多輪面試,搶到了“入場券”,獲得了“旁聽生”的資格。
想來,這是邢菲演藝事業(yè)的開端。
邢菲覺得是命運在一直推著她往前走,而她正好抓住了每一次機會。
“眼前有什么,我抓住就好了。我習(xí)慣了想要什么就自己去爭取,從來不會指望別人。”
在這個過程中,無心插柳柳成蔭,邢菲發(fā)現(xiàn)有著討好型人格的自己意外適合表演這一職業(yè)。
她喜歡別人能夠喜歡自己,很在乎別人的眼光,但同時又不夠圓滑,做不到讓所有人都喜歡,而演戲恰恰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biāo)的絕佳途徑。
因為骨子里隱約的自卑,更注定了邢菲適合做演員而非明星,她會下意識對表演保持謙卑和敬畏,而不至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
“我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兒,不怎么會膨脹,因為我會時不時把自己往回拉?!?br/>
現(xiàn)在如果每天都有戲拍,邢菲就會很幸福。
其實她不是沒怨過父母、也無數(shù)次責(zé)怪過爸媽,但后面就慢慢釋懷了,有時候,看似上帝給她關(guān)了一扇窗,其實也給她開了一扇門。
人一輩子總要吃苦的,小時候不吃,等老了也要吃,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人生就是一個循環(huán)。
更何況,邢菲25歲的時候,就把父母接來了北京,讓他們提前退休,小時候是爸媽給她發(fā)紅包,現(xiàn)在是她給爸媽發(fā)紅包——她最有成就感的時刻是父母的晚年生活過得很開心的時候。
家里沒有哥哥弟弟,只有邢菲一個孩子,看到父母不斷衰老,她也漸漸意識到自己得要去承擔(dān)一些責(zé)任,自己真的做起家里頂梁柱的時候,她突然間就懂事了。
其實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她陪著父母,父母陪著她,互相照顧,何嘗不是對邢菲缺失童年和曾缺位的父母之愛的一個彌補。
獨立有時候會傷害到家長,父母如今常常覺得對女兒虧欠良多,邢菲越是長大,他們反而就越不放心。
父母慈愛,女兒孝順,他們雙向奔赴,沒有迎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的遺憾,這值得欣慰。
雖然遲到了十幾年,但邢菲終于如愿以償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不管是愛,還是事業(yè),亦或是前途。
她終于苦盡甘來,而未來,也將會走上一片坦途的康莊大道。
——原創(chuàng)不易,敬請點贊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