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祁六金
來源|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一、國內輪胎市場:增量紅利與布局挑戰(zhàn)并存
伴隨平均車齡增長帶來的車輛深度維保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對傳統(tǒng)保養(yǎng)業(yè)務的沖擊,輪胎及底盤業(yè)務正迎來發(fā)展的“黃金期”。
對多數門店而言,輪胎底盤生意核心是輪胎零售及相關的補胎、換胎服務,并延伸至輪轂、底盤件(如四輪定位)及輪胎相關的改裝業(yè)務(如剎車制動)。
可以說,輪胎品類的最終價值體現于“裝車”,這無疑放大了線下門店“產品+服務”模式的重要性。
縱向對比,參考美國、加拿大等成熟市場,平均車齡超10年,借鑒這些國家輪胎市場的經驗,或能幫助國內門店從“輪胎零售商”向“輪胎服務商”的轉型。
作為橫跨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雙入口”項目,輪胎是當前顯著的增量紅利點。
一方面,隨著中國平均車齡已接近7年,輪胎替換高峰期來臨,輪胎及相關的底盤業(yè)務進入黃金期。
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對輪胎的需求更為顯著。由于新能源車普遍比燃油車重,輪轂更大,輪胎更容易磨損,這對于輪胎的客單價、修補頻次、更換頻次,都是利好。
在這種情況下,眾多頭部連鎖紛紛下注輪胎底盤業(yè)務,例如兔師傅在維保項目上新增輪胎項目、小拇指大力布局輪胎底盤項目,均取得了顯著成績。
兔師傅導入輪胎項目一年半左右的時間,輪胎銷量從0開始做到了1.8萬條/月,預計到年底可以突破2萬條/月,其中補胎業(yè)務50%為新客戶,換胎業(yè)務30%為新客戶。
小拇指去年的輪胎業(yè)績同比增長68%,在其大力推動的直供體系中,輪胎周轉天數不到90天,周轉次數僅為2次,輪胎的新鮮度更高、毛利更高、損耗更低。
除了頭部連鎖,聚焦于輪胎和延伸的底盤項目,以技術和服務示人的特色單店,也是近年來活得最滋潤的群體之一。
比如誕生于2020年的穩(wěn)先生底盤項目,通過供應鏈+技術+工具+落地方案,幫助不少單店實現業(yè)績增長,底盤業(yè)務占比提升到30%;
無錫SKJ專注底盤升級,老板桀哥是技術派,門店四輪定位900元起,客戶還要預約排隊,日均產值過萬;
西安拓海主營業(yè)務也是底盤改裝,經營兩三年時間,2個工位,月產值高峰期能做到七位數.......
總得來看,頭部連鎖和特色單店在輪胎底盤業(yè)務上的突破,印證了“輪胎作為雙入口項目”的增量價值,也說了輪胎對于汽服門店的價值越來越不容忽視。
但在亮眼的成績背后,輪胎業(yè)務在開展前期也面臨一些共性挑戰(zhàn):
一是銷售環(huán)節(jié),如何選擇輪胎品牌,避免滯銷導致的庫存壓力?
二是服務轉化,輪胎是天然流量入口,如何將一次性輪胎客戶轉化為長期客戶?
三是業(yè)務協(xié)同,如何將輪胎項目與底盤維修、整備升級等高價值的項目有效協(xié)同?
應對上述挑戰(zhàn),海外輪胎企業(yè)經過多年發(fā)展已經形成核心優(yōu)勢,他們在這方面的實踐經驗或許值得學習。
二、輪胎銷售: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選品邏輯
不同于濾芯、剎車片等汽車配件,輪胎品牌是車主可以直觀看到的,但輪胎的品牌很多,同時涉及到庫存問題,因此門店的選品難度也就越高。
兔師傅CEO宋烈進在鄭州超級大會上提到,兔師傅將輪胎品牌分為三個檔次,分別是高端大牌、國產平替以及性價比品牌。
每個檔次里面僅選擇1個品牌,分別是馬牌、朝陽1號、山東華盛,以滿足不同層次車主的需求。
這種分層級的輪胎產品銷售策略,與美國輪胎經銷商DiscountTire有其曲同工之妙。
美國DiscountTire(折扣輪胎)創(chuàng)立于1960年,經過60多年的發(fā)展,目前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輪胎直營連鎖品牌。
截至目前,DiscountTire在全美39個州,擁有1200多個地點,是無可爭議的市場領導者。
2020年,DiscountTire營業(yè)額達到51.9億美元,單店日均輪胎銷售量高達200條,相當于每個門店每月2400條的出貨量,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中國許多區(qū)域輪胎代理商的總銷量。
對國內輪胎門店來說,DiscountTire的核心借鑒點在于科學的輪胎銷售體系:
作為美國最大的輪胎直營連鎖,DiscountTire代理全球近20個主流輪胎品牌,包括一線品牌米其林、固特異;二線品牌普利司通、韓泰、倍耐力、大陸;自有品牌Arizonian和PathfinderTires。
在銷售策略,DiscountTire將輪胎品牌分為“好、更好、最好”三個層級。但這里的“好、更好、最好”,強調的不是品牌等級,而是一種價值主張:不買最貴的,買最適合的,根據消費者的駕駛需求,推薦最適合的輪胎。
從“好、更好、最好”的價值層級來看:
自有品牌對應“好”,經濟實用款,主打滿足經濟型車主的日常通勤需求;
二線品牌韓泰等對應“更好”,高性價比款,覆蓋家用車主流場景;
一線品牌米其林、固特異等對應“最好”,適配豪華車、性能車的高階需求,實現品牌分層與用戶駕駛需求的精準匹配。
DiscountTire的輪胎選品策略,無疑為國內布局輪胎業(yè)務的門店提供了重要參考,但需明確的是,DiscountTire輪胎選品模式能夠運轉,離不開自身作為大型連鎖品牌的核心支撐。
作為美國最大的輪胎直營連鎖,DiscountTire代理全球近20個主流品牌,依托1200多家門店的規(guī)模效應,形成了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與規(guī)模化議價能力。
一方面,龐大的采購量讓其能從品牌方拿到更優(yōu)惠的進貨價,即便銷售自有低價產品仍有利潤空間。
另一方面,成熟的供應鏈體系能精準調控不同層級品牌的庫存,既覆蓋豪華車、家用車、經濟型車等全場景需求,又避免積壓。
而“好、更好、最好”的分層邏輯,看似是簡單的產品分類,其實是規(guī)模能力支撐下的需求精準匹配,讓每個消費群體都能找到適合的產品。
對國內中小門店而言,DiscountTire的模式很難直接復制。
中小門店缺乏連鎖品牌的規(guī)?;A,既難以拿到一線品牌的低價貨源,也沒有能力開發(fā)自有品牌,更難承擔多品牌庫存的周轉壓力。
因此,對中小門店來說,起步階段選擇一線品牌(如米其林、馬牌)反而是更穩(wěn)妥的策略。
這些大品牌自帶市場認知度和流量,能快速幫門店建立“專業(yè)可靠”的形象吸引客流。在客流穩(wěn)定后,再順勢搭配高性價比的二線產品或門店服務,既能降低試錯風險,又能逐步拓展盈利空間。
簡言之,DiscountTire的分層策略值得借鑒的是“以用戶需求為核心的選品邏輯”,但國內中小門店需結合自身規(guī)模能力,從更務實的起點出發(fā),才能把策略轉化為實際效益。
三、流量轉化:設計“服務增值”體系,鎖定長期客戶
在本次鄭州超級大會上,有多位行業(yè)嘉賓強調:輪胎不僅是利潤入口,更是關鍵流量入口。
樂通之翼朱俊林表示,輪胎的利潤不僅來自產品本身,更來自“補胎+動平衡+減震升級”等配套服務,這些圍繞輪胎的服務,讓輪胎從單一產品變成解決方案,價值大幅提升。
兔師傅在增加輪胎項目之后,為補胎業(yè)務帶來50%新客戶,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也印證了輪胎的流量價值。
對于門店而言,難點在于將“一次性輪胎客戶”的流量,轉化為“長期消費者”,海外企業(yè)核心策略是服務鎖客,代表企業(yè)是TiresPlus。
成立于1976年的美國輪胎和汽車護理公司TiresPlus,在美國23個州擁有近400家商店,能夠供數千種適用于所有車輛類型的輪胎,同時還提供汽車維修、保養(yǎng)等服務。
在TiresPlus購買輪胎后,其為客戶提供多種免費的售后服務:
一是買貴賠。客戶在購買之日30天內找到更優(yōu)惠的價格,就賠償相同輪胎價格之間差額的200%;
二是終身免費輪胎換位,從TiresPlus購買輪胎時,根據制造商推薦的里程間隔,可以獲得免費的終身輪胎換位;
三是免費的車輪定位檢查,若檢查出問題,可直接將客戶轉化為店內的維??蛻?。
一方面通過終身免費補胎、免費胎壓檢測等高頻次的免費服務,增強客戶粘性;另一方面通過超出預期的后續(xù)服務,讓客戶產生“依賴感”,而非僅把門店視為“賣輪胎的渠道”,實現一次性客戶的長期轉化。
對國內輪胎企業(yè)而言,可以借鑒國外“基礎服務免費+增值服務收費”的組合吸引新客,將輪胎消費與后續(xù)服務關聯,促進深度綁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免費服務與收費增值服務的設計中,門店要避免陷入“低價+過度服務”的惡性競爭。
今年6月,廣東一家以“全天免費補胎”、“699元三包輪胎”、“廢舊輪胎100元回收”為噱頭的輪胎店,最終因難以為繼而關門歇業(yè)。
這個案例也說明,對門店而言,單一的價格比拼難以為繼,要將價格與服務價值深度融合。通過服務設計吸引符合門店定位的客戶,將流量轉化為信任,最終沉淀為高黏性的忠實客戶。
四、業(yè)務協(xié)同:以輪胎為核心的業(yè)務生態(tài)閉環(huán)
前文提到通過輪胎打開流量入口,之后將一次性客戶轉化為長期用戶的關鍵,在于構建以輪胎為核心的業(yè)務生態(tài)閉環(huán),依托高價值衍生服務實現客戶深度綁定。
單看輪胎本身的業(yè)務場景,其實存在明顯局限,主要是補胎和換胎。
補胎屬于低頻需求,單次利潤有限,不少門店反映僅靠補胎難以覆蓋運營成本,因此行業(yè)中逐漸出現“補胎+動平衡+胎壓檢測”的套餐模式,通過組合服務提升收益。
換胎業(yè)務則受困于透明的價格體系,個體單店缺乏連鎖品牌的集采規(guī)模與議價能力,很難在價格上形成優(yōu)勢,再加上物流、供應鏈管理等隱性成本,進一步壓縮了盈利空間。
相對來說,補胎、換胎等基礎輪胎業(yè)務,對規(guī)模較大的連鎖企業(yè)更友好。它們能通過集中采購降低成本,借助標準化流程提升效率,甚至依托龐大的門店網絡分攤庫存壓力。
但這并不意味著單店在輪胎業(yè)務上毫無機會。對單店而言,輪胎業(yè)務的最大價值在于作為流量入口,重點向高客單價的底盤業(yè)務及輪胎相關的剎車制動改裝業(yè)務轉化。
底盤業(yè)務之所以適合單店發(fā)力,核心在于其“非標準化”特性。底盤涵蓋的動平衡、方向機維修、減震器更換、膠套支臂養(yǎng)護、四輪定位、底盤調教等項目,本質上是“一車一況”的定制化服務。
不同車型的磨損程度、不同車主的駕駛習慣,都會帶來差異化的需求,這種非標準化屬性,能讓單店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而底盤業(yè)務的核心壁壘,主要是設備和技術。
作為決定車輛安全性、舒適性與能效的系統(tǒng),底盤對專業(yè)性要求極高:先進的檢測設備能精準定位問題,成熟的技術經驗能提供適配方案,二者缺一不可。
這一點在行業(yè)案例中已得到驗證:國內如無錫SKJ、西安拓海、精英汽修等特色底盤整備和升級門店,老板本人普遍有技術偏執(zhí)的標簽,門店配備進口高端設備。
海外聚焦底盤業(yè)務的門店同樣如此。
美國聯合汽車維修中心(UnitedAutomotiveRepairCenter)是一家以輪胎與底盤服務為核心的家族式企業(yè)。
門店不僅引入亨特四輪定位儀、優(yōu)耐特無級調速拆胎機等專業(yè)設備,還配備原廠級診斷系統(tǒng),可讀取奔馳、寶馬等歐洲車型的隱藏故障碼,門店技師均通過美國ASE認證。
應該來說,特色底盤業(yè)務對門店的綜合要求并不低,人員需具備專業(yè)資質,設備投入成本較高,營銷上還需精準觸達用戶。
在行業(yè)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些投入也意味著更高的業(yè)務風險。
因此,門店布局時,需要理性評估自身資源,既要看到底盤業(yè)務的增量機會,更要結合技術儲備、資金實力和用戶基礎,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投入。
說到底,對大多數單店而言,輪胎業(yè)務的終極價值,不在于單次交易的利潤,而在于通過輪胎的高頻剛需場景,篩選出對車輛性能、安全有更高要求的用戶,用專業(yè)的底盤服務滿足客戶需求,形成業(yè)務閉環(huán)。
從海外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無論是DiscountTire的分層選品邏輯、TiresPlus的服務鎖客體系,還是UnitedAutomotiveRepairCenter的底盤技術深耕,本質都是圍繞“用戶需求”構建差異化競爭力。
這些經驗為國內門店提供了轉型方向,但關鍵在于“本土化適配”。
連鎖品牌可依托規(guī)模優(yōu)勢強化供應鏈與標準化服務,單店則可聚焦底盤等非標準化業(yè)務打造技術特色,避免盲目復制。
但一個共同的核心在于,跳出單純賣輪胎的思維,將產品、服務、技術深度融合,才能抓住增量紅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