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長沙明德華興中學男子籃球隊在2024-2025賽季中國初中籃球聯(lián)賽全國總決賽中,以75:53的比分戰(zhàn)勝清華附中,成功衛(wèi)冕全國總冠軍。
紅網(wǎng)時刻新聞記者 賀衛(wèi)玲 長沙報道
這個夏天,掌聲和歡呼一次次為中國長沙的少年們響起。
8月23日,在浙江諸暨舉行的全國初中籃球總決賽上,明德華興中學男子籃球隊以75比53的比分戰(zhàn)勝清華附中,奪得中國初中籃球聯(lián)賽全國總冠軍。這也是明德華興男籃第三次問鼎全國之巔,盡顯“泰安球王”風范。
田徑、籃球、輪滑、賽艇……星城學子這個暑期攬獲超40項全國乃至亞洲榮譽。耀眼成績的背后,不僅源于個人的拼搏與超越,更得益于一座城市以體系化的培育智慧和源遠流長的教育傳統(tǒng),共同寫就“體教融合”的長沙方案——它讓體育與教育真正實現(xiàn)“1+1>2”的育人效應,既鍛造競技尖兵,更塑造完整的人。
長郡中學高一學生劉銘軒在校園內訓練。
不是“意外”,是體系
八月,沈陽奧體中心跑道上的那道身影,屬于長郡中學高一學生劉銘軒。13秒03——他如風跨越十欄,打破全國少年紀錄、創(chuàng)亞洲U18最佳成績,奪下110米欄冠軍,名字刻進亞洲少年歷史第一、世界第五。同一片賽場,長沙縣一中的趙城程在400米欄率先沖線,為湖南斬獲首金。
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中,14歲小將楊佳蕙以24.85秒斬獲200米冠軍,刷新全國紀錄。
博才小學女籃隊。
三大球賽場同樣捷報頻傳。8月7日,湖南湘江新區(qū)博才小學女籃力克沈陽文藝二校,摘得中國小學生籃球聯(lián)賽全國總冠軍。
2025年暑假,長沙青少年在足球、跆拳道、花樣滑冰、賽艇、田徑、武術、籃球、輪滑等項目比賽中表現(xiàn)亮眼,從亞洲級、國家級到省級賽事均有斬獲,個人與集體并進,部分選手更打破紀錄或獲運動員稱號。
7月22日和24日,第二十屆亞洲輪滑錦標賽上,湖南師大附中星城實驗學校初二學生曠寧欣再獲佳績,為中國隊添上兩枚沉甸甸的金牌和銀牌。
榮耀的背后,是系統(tǒng)而科學的支撐。長沙市體育局訓練競賽管理中心安排13位專業(yè)教練進駐重點學校開展貼身指導,如籃球高級教練彭麗君駐點雅禮中學、羽毛球冠軍教練吳慧敏入駐長郡濱江中學等等。彭麗君教練精準破解“學訓矛盾”,率領雅禮女籃連創(chuàng)佳績,多次登上全國大賽領獎臺,以雅禮女籃為班底的中國隊,更是獲得了世界中學生籃球賽冠軍。
龔茜作為長沙市游泳隊首批教練之一,二十二載傾心付出,打造長沙游泳“夢之隊”。她積極走進學校,創(chuàng)建桂花坪小學和怡海中學游泳基地,至今已率隊斬獲全國金牌30余枚,全省金牌近100枚。
“我們培養(yǎng)的不是體育機器,而是完整的人?!遍L郡中學田徑隊總教練彭勝洪說。其身后的榮譽墻上,歷代110米欄紀錄保持者的影像連成一道奔涌的河流——所有全國中學生與少年組別紀錄,皆由長郡學子創(chuàng)造。
秘訣何在?“科學訓練+文化兜底”。每一位隊員都有量身定制的培養(yǎng)方案,學校注重潛力評估與文化護航,構建“小學-初中-高中”無縫銜接的培養(yǎng)鏈。
針對“好苗子多,保障難”的現(xiàn)狀,市體育局加大體育科研指導和專業(yè)醫(yī)療康復投入,積極開展校園教練員培訓,為體育后備人才成長提供堅實保障。
2020年,長沙率先推出初中體育藝術后備人才基地建設方案,覆蓋15個項目,構建“一條龍”育才體系。市教育、體育兩局聯(lián)手布局208所體育傳統(tǒng)校與120個競技體育基地,“市隊校辦”成主流。
湖南地質中學男籃主教練彭志強道出另一密鑰:“八成孩子從初中打到高中,一同成長五六年——自己培養(yǎng)的,才有真感情?!?/p>
選材不靠運氣。長郡教練趙文在開福區(qū)小學生運動會上一眼鎖定譚嘉煒——“他的速度與爆發(fā)力遠超同齡人”。2021年,譚嘉煒以1.71米的身高跑出13秒36,獲得全國學生運動會冠軍,顛覆了“高個子才適合跨欄”的刻板認知。
不止“訓練”,是育人
長沙學校體育場地免費開放,暑期校園成了運動樂園。
1917年,青年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為筆名發(fā)表《體育之研究》,提出“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斷言“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乃體育之終極價值。同期,蔡元培倡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視體育為修己育人之根基。這些理念,正在今天的長沙校園里蓬勃生長。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長沙市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yǎng)和輸送,主要由市體育局三個直屬訓練單位長沙市體育訓練競賽管理中心(長沙市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長沙市體操學校、長沙市賀龍體育運動學校負責。三所訓練單位都有鮮明特色、深厚底蘊和輝煌的成績,培養(yǎng)輸送過李小鵬、劉英姿、孫文雁、鮑春來、張博恒、黎立志等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體校都遇到一定瓶頸,比如訓練模式單一、場地條件跟不上、文化教學質量不高、招生困難等問題。在全市統(tǒng)一優(yōu)化訓練項目布局后,三家學校根據(jù)各自模式的不同,開始了相應的創(chuàng)新改革。
市體育訓練競賽管理中心主動推動與學校、社會力量的合作,充分整合各級體育后備人才基地、體育傳統(tǒng)項目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的資源,將訓練搬進學校、體育俱樂部,探索隊伍共建共管,豐富青少年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的路徑,有效擴大了參與業(yè)余訓練的人口。
市體育局與多校聯(lián)合推進皮劃賽艇、女籃、游泳、羽毛球、網(wǎng)球、舉重等項目的專業(yè)隊共建,如與麓山濱江實驗學校共建皮劃賽艇、與怡海中學共建游泳、與雅禮中學共建女籃。覆蓋15個項目的“一條龍”培養(yǎng)體系,確保體育特長生“有通道、無斷層”。
芙蓉區(qū)創(chuàng)新推出“3所小學+1所初中+1所高中”基地校布局,形成縱向貫通的游泳培養(yǎng)鏈。區(qū)教育局與文旅體局聯(lián)合頒布《芙蓉區(qū)青少年游泳項目強區(qū)工程實施方案》,通過“基地校布點—課程貫通—升學直通”鏈條設計,實現(xiàn)“普及有廣度、競技有高度、成長有通道”,為青少年體育人才貫通培養(yǎng)提供“芙蓉模式”。
同時,賀龍體育運動學校作為冠軍搖籃,持續(xù)發(fā)展射擊、摔跤等特色優(yōu)勢項目,為國家輸送一批批體育尖兵。
體育,在此早已超越“副科”范疇,成為人格養(yǎng)成的重要載體。
“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不是負擔是福利?!甭瓷絿H實驗小學一名四年級學生說。2025年春季起,長沙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行“每日一節(jié)體育課+15分鐘大課間”,多校推出“體育走班制”,學生可選修武術、擊劍、賽艇、攀巖等課程。
體育,是價值觀傳遞的現(xiàn)場:籃球教人合作,田徑磨礪自律,賽艇強調規(guī)則與共濟。麓山濱江實驗學校教練指出:“學賽艇,先學‘同舟共濟’——船頭定方向,船尾控節(jié)奏,缺一不可。這種意識會流入他們的學習與生活?!?/p>
每年超2000場青少年賽事,從班級聯(lián)賽到校園吉尼斯,讓“人人參與”成為現(xiàn)實?!拔覀円牟皇巧贁?shù)冠軍,而是讓每個孩子找到自信?!笔薪逃謱W生工作處負責人說。
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賽場”。
更深遠的變革悄然發(fā)生。雨花區(qū)砂子塘小學推出“體育素養(yǎng)銀行”,學生憑參賽、志愿服務累積“體育積分”,可兌換研學或培訓機會——體育在此融合德育、美育,成為蔡元培“完全人格”理念的當代實踐。
是“一體化”,而非“兩張皮”
體育與教育,不再是彼此割離的“兩張皮”。
長沙的實踐并非孤例。自體教融合政策實施以來,各地探索紛呈:北京對標冬奧,建立125支區(qū)級青少年冬季項目運動隊;山東、四川在學校設立教練員崗位,推動退役運動員進校任教;江蘇推動中小學校普遍建立體育俱樂部,發(fā)放1800萬元青少年體育消費券;云南將中考體育分值從50分提至100分,與語數(shù)外同分。
這些探索各有側重,而長沙的獨特之處,在于將歷史傳承與現(xiàn)代機制深度融合:既繼承“六藝”育人傳統(tǒng),又創(chuàng)新“選、育、保、送”全鏈條體系;既落實黨的二十大“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要求,又踐行蔡元培“完全人格”理念。
未來,長沙將著力發(fā)展“三大球”,補強各項短板:籃球男女并進,足球鞏固男足、提速女足,排球力爭突破;田徑持續(xù)為國家隊輸送人才;游泳、體操等傳統(tǒng)項目強化培養(yǎng),力爭孕育更多奧運冠軍。
“體教深度融合”助推長沙多個校園體育項目高水平發(fā)展,學生屢在國際、全國賽中摘金奪銀。
不為“一時”,是未來
在長沙市體育局的規(guī)劃藍圖上,一幅更宏大的畫卷正在展開。
2025年,長沙將進一步完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yǎng)體系,推行政府主導、學校主體、社會參與的“市隊校辦”模式,支持“三大球”發(fā)展,重點推動區(qū)縣“三大球”班級聯(lián)賽。通過市運會加強系統(tǒng)訓練與人才選拔,挖掘優(yōu)秀苗子充實市隊,全力備戰(zhàn)第十五屆省運會。
在推廣體育項目、培養(yǎng)后備人才方面,長沙將構建“市、區(qū)、學校、班級”四級青訓體系,打造“小初高”一體化培養(yǎng)模式,培植體教融合沃土,讓青少年競技體育的種子茁壯成長。
金牌不是終極目標?!绑w育強國的根基不在獎牌堆砌,而在于人的全面發(fā)展。”
長沙校園每日一節(jié)體育課。
劉銘軒在周記中寫道:“跨欄時的每一次騰空,都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zhàn)。學習亦如是?!边@句話,或許正是星城體教融合最動人的注腳——它鍛造的不僅是賽道上的冠軍,更是能跨越人生欄架的時代新人。
從岳麓山下的起跑線到湘江之濱的賽艇道,從校園操場到國際領獎臺,長沙正用一套成熟而溫暖的育才體系告訴人們:體育,是教育,是成長,是在跨越與奔跑中,讓每一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光。
湖南師大附中梅溪湖中學師生一起爬山。
當千年“六藝”智慧在當代校園蘇醒,當體育與學業(yè)相融、與人格共生,我們看到的,不再只是一條冠軍之路,更是一片讓生命奔涌不息的原野。
星城少年,正跨越千欄,奔向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