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刀霜劍何曾懼,險嶺危途志更高。
步履艱難心不懼,冰天雪地意難消。
1935年6月,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的帶領下,英勇無懼的中央紅軍,踏上了號稱“神仙難過”的夾金山。
一時之間,這座人跡罕見的大雪山上,變得熱鬧起來,歌聲、口號聲,震蕩山野。
似乎是作為回應,部隊上山?jīng)]多久,夾金山上,就刮起了一陣狂風,大風卷起厚厚的積雪,吹打在戰(zhàn)士們裸露在外的皮膚上,如同刀割一般。
大雪山上無處躲避,戰(zhàn)士們只能找出所有能披在身上的東西,頂著風雪,相互攙扶著,一步步往前走。
經(jīng)過艱難險阻,紅軍上了山頂,這時候,夾金山又給他們送了“大禮”,核桃般大小的冰雹,劈頭蓋臉就砸了下來,戰(zhàn)士們無奈,只能捂著腦袋繼續(xù)前行。
上了山頂,完全就是冰雪的世界,白的刺眼,讓人睜不開眼睛,此時的戰(zhàn)士們已是精疲力竭,許多戰(zhàn)士倒在雪地上,就再也沒能起來。
等下了夾金山,同志們是歡欣鼓舞,步子也變得輕盈,因為,他們不僅征服了這座高大雪山,而且,還暫時甩掉了敵人。
然而,在紅軍隊伍中,有位名叫姜秀英的女同志,走的卻格外艱難,因為,她的腳指頭早早就被凍傷了,而在前不久的一場戰(zhàn)斗中,為躲避敵機落下了的炮彈,她又不小心把腳指頭撞骨折了。
有過骨折經(jīng)歷的朋友都知道,這份疼痛有多難忍。
見姜秀英面色難看,就有同志勸她,實在不行,不如在附近找戶人家,休養(yǎng)一段時間,但卻被姜秀英一口回絕:“就是死,我也要跟著紅軍走!”。
可是,傷了腳,怎么走路?這可不是光憑意志力,就能解決問題的,怎么辦?其實,姜秀英心中已經(jīng)有了主意!
當在行進的路上,碰到一戶人家后,她避開同志們,悄悄敲開了這戶人家的門,向主人家借了一把斧頭,然后手起刀落,一斧子就把自己凍壞的腳指頭砍了下來。
斷指之痛,讓姜秀英面色慘白,額頭上浸出豆大的汗珠,她抓起一把草木灰,胡亂的撒在傷口上,簡單的包扎了一下,就忍著劇痛,繼續(xù)前行!
為何姜秀英寧愿斷指,也不愿留下來養(yǎng)傷呢?原因有三。
第一,她是紅軍的翻譯,沒有她,紅軍部隊想跟當?shù)夭粫f漢語的居民交流很難。
第二,紅軍對她有救命之恩,但凡她還有一口氣,就要為紅軍隊伍服務。
第三,她要跟著紅軍為窮人打天下,因為,她以前的日子,太苦太苦了,她不想自己的子孫后代,還過那樣的日子!
姜秀英,四川阿壩小金縣撫邊鄉(xiāng)王家寨人,出身寒苦,其父是一名漢人醫(yī)生,其母名叫板登卓,是一個藏族農(nóng)奴,也是因此,姜秀英一家,既會說漢語,又會說藏語。
姜秀英的父親,在小金縣救死扶傷,很受鄉(xiāng)親們敬重,他跟姜秀英的母親,生育2女1子,雖然清貧,但也相親相愛,姜秀英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可惜,在姜秀英15歲那年,她的父親病逝,家庭瞬間陷入困境,為了活命,母親帶著2女1子,逃難到了理縣樸頭村,改嫁給了樸頭村村民唐洪山。
唐洪山也是漢族人,日子過得困頓至極,他實在無力撫養(yǎng)板登卓帶來的3個孩子,于是,姜秀英嫁人了,她的弟弟姜德誠早早外出幫人做事,妹妹姜萍,被送給了別人家。
三姊妹的遭遇,讓姜秀英痛徹心扉又無可奈何,嫁人后的她,生活的也是困苦至極,婆家人對她并不好,動則打罵,與奴仆無異。
1935年,姜秀英生下一個孩子,但不幸夭折,婆家人不僅沒一句安慰的話,還認為她是“中邪”了,把她給掃地出門,趕到深山不準回家。
就在姜秀英徘徊山野,不知該何去何從時,長征中的紅軍隊伍,來到了理縣。
因為反動派的宣傳,當時的姜秀英,其實對于紅軍是有一定的誤解,可被趕進深山多日,她早已饑渴難耐,為了求個活命的機會,她也顧不得那么多了,抬腿就朝山下跑。
當紅軍戰(zhàn)士看到蓬頭垢面,被餓的皮包骨的姜秀英時,他們眼中沒有厭惡,只有憐憫,毫不猶豫,便把懷里的干糧遞給了她。
看著姜秀英狼吞虎咽的樣子,戰(zhàn)士們心疼不已,有人給她遞水,有人勸她慢點吃,還有人對她說,不夠吃還可以再給她。
等姜秀英吃的差不多了,就有女紅軍來找她談話,問她為什么會被餓成這樣。
見紅軍戰(zhàn)士們和藹可親,姜秀英也不害怕了,她哭著跟戰(zhàn)士們說起了自己的遭遇,引得周圍的紅軍們,也跟著落淚。
得知隊伍中的女紅軍,大部分是像她這樣,或出生窮苦家庭,或被賣作童養(yǎng)媳,實在活不下去才參加紅軍時,姜秀英心動了,她怯生生的問,自己可不可以也加入紅軍隊伍。
窮苦婦女愿意參加紅軍,豈有拒絕的道理?于是,姜秀英穿上了紅軍軍裝,成了一名女紅軍。
參軍后,姜秀英被安排去了縣保衛(wèi)局,擔任通司(翻譯),專門為紅軍做翻譯工作。
在紅軍隊伍中,姜秀英感受到了難得的溫暖,很快,就把同志們當作了親人,跟所有人都相處的十分愉快。
穩(wěn)定下來后,姜秀英請假回了趟娘家,去看望自己的老母弟妹,回家后,她才知道,自己的繼父唐如山已經(jīng)被殺害了。
原來,紅軍隊伍來到理縣后,繼父唐如山在組織的號召下,也參加了革命隊伍。
因為年紀過大,他并沒有扛槍上戰(zhàn)場,而是被安排做群眾工作,因為表現(xiàn)積極,還被推舉為村蘇維?;I糧委員會委員。
可惜,在一次籌糧過程中,唐如山和同志們不幸遭到反動武裝襲擊,英勇就義了。
唐如山的離世,對于板登卓來說,又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因為當時他們,已經(jīng)有了一個12歲的兒子,而板登卓,又上了年紀了,她不知道還能不能把這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
她哭著對姜秀英說,自己的命太苦了,往后的日子,不知道該如何過。
母親說的心酸,姜秀英也忍不住跟著落淚,突然,她想起紅軍隊伍正在招通司,自己家的人,都會藏語和漢語,不如一起跟著紅軍隊伍干革命。
當時的板登卓,是真的走投無路了,她想都不想,就帶著女兒姜萍、兒子姜德誠以及年僅12歲的小兒子唐子全,一起投奔了紅軍。
參軍后,姜秀英一家5口,都成了紅軍的通司,姜秀英和母親板凳卓,給中央紅軍當翻譯,而姜萍和兩個兄弟,則被分配到了紅四軍。
1935年6月,在紅軍過雪山前夕,蔣介石派飛機,給隱匿在雜谷腦喇嘛寺的國民黨軍官羅濟群等人,散發(fā)了反動傳單。
寺內(nèi)的喇嘛不明就里,跟著國民黨軍官一起,發(fā)動了反動叛亂,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姜秀英被派去給包圍寺廟的紅軍婦女團一部當翻譯。
到場后,姜秀英用藏語,向寺內(nèi)的喇嘛喊話,極大的孤立和瓦解了敵人,因為出色的表現(xiàn),跟隨紅軍長征沒多久,姜秀英成為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
入黨后的姜秀英,表現(xiàn)更加積極,在長征路上,她沒喊過一句苦一句累,每當看到別人有困難,都會積極上前幫忙,同志們對她都很喜歡。
可惜,在翻雪山的時候,她的腳被凍傷了,若不然,她的表現(xiàn)會更加優(yōu)異。
當然,如果沒有她用斧子砍下自己被凍傷的腳趾的壯舉,可能,她在歷史上也不會留下姓名。
比起姜秀英,她的母親和弟妹們,也毫不遜色。
參加長征時,姜秀英的母親板登卓,已經(jīng)60高齡,到了這個年紀,窮苦人的腿腳,都不會很好,可她卻憑借極大的毅力和信念,克服重重困難,跟同志們相依為命,轉戰(zhàn)雪山草地。
不僅如此,她在過藏區(qū)的時候,做出的貢獻,絲毫不必年輕戰(zhàn)士少,在努力做好翻譯工作的同時,她還盡可能的發(fā)動藏族群眾,為部隊籌措糧食和生活必需品。
板登卓是藏民,還曾是農(nóng)奴,她的經(jīng)歷,很能引起窮苦藏民們的共鳴,為紅軍在藏區(qū)打開局面,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板登卓在長征途中的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都看在眼里,親切的叫她“老媽媽”,到延安后,蔡暢給她娶了個漢名——楊金蓮。
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征的姜萍和兩個兄弟姜德誠、唐子全,同樣全心全意為紅軍服務,當時,姜萍也才14歲。
跟著紅四方面軍進入川北藏區(qū)后,當?shù)氐牟孛窈芎ε拢娂姲鸭Z食藏了起來,籌不到糧,讓姜萍他們心急如焚,沒辦法,他們兄妹三人,就分散開來,一家家敲門,做他們的思想工作。
在許多個像姜萍兄妹這樣的通司的不懈努力下,當?shù)夭孛駶u漸了解了紅軍,他們開始親近紅軍、幫助紅軍,甚至愿意主動把糧食交給紅軍,送家中的親人,跟著紅軍打天下!
1936年10月,紅軍到達陜北,在這里,楊金蓮、姜秀英、姜萍母女三人團聚了。
團聚之后,楊金蓮才知道,自己的大兒子,在爬雪山的時候,雙腳凍傷,無奈返回了老家,而小兒子唐子全,在長征途中失蹤了。
到達延安后,年邁的楊金蓮,被安排進了紅軍總供給部工作,姜秀英進了中央直屬機關,不久,她與一位志同道合的革命同志喜結連理,生活的十分幸福。
而姜萍,則被送進了后勤被服廠當工人、小隊長,在此期間,她跟大自己16歲的留守兵團警備一旅供給部科長傅家佑相識相戀,結為夫婦。
解放戰(zhàn)爭打響后,姜萍跟隨丈夫,奔赴東北,解放后夫婦二人來到武漢軍區(qū)任職,并定居武漢。
而楊金蓮和姜秀英,則一直跟著中央行動,1949年,跟隨隊伍進了北京城。
進城之時,楊金蓮已是一位74歲的老人,組織讓她從工作崗位上退了下來,安度晚年。
新中國成立沒多久,楊金蓮便聽到一個好消息,自己的大兒子姜德誠還活著,并且紅軍身份得到了確認,只是她的小兒子一直沒找到,基本可以斷定,已經(jīng)犧牲……
楊金蓮母女三人,都是長壽之人。
進北京城后,受了一輩子罪的楊金蓮,享了28年福,直到1977年,才離開人世,享年102歲。
1913年出身的姜秀英,在子女的照顧下,同樣擁有幸福的晚年,于1997年離世,享年84歲。
至于姜萍,更是看遍時間繁華,活到了2014年,享年93歲。
在姜萍離世后,有人送了副挽聯(lián):翻雪山過草地出生入死巾幗不朽;系民眾思國家磊落襟懷戰(zhàn)士留名。
不得不說,這幅挽聯(lián)寫的真好,楊金蓮和她的兩個女兒,是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但很可惜,現(xiàn)如今知道她們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