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鐵4號線,前方大連路到站,報站聲會準時響起:“《義勇軍進行曲》在上海唱響,前往國歌紀念廣場、國歌展示館的旅客請在此下車……”一小段播報宛如時光之鑰,開啟近百年前黃浦江畔風云兒女的往事。
1935年初,成立不久的電通影片公司急覓新的宣傳陣地,遂將片場從斜土路2570號的攝影棚舊址遷至原荊州路405號。當年春夏,電影《風云兒女》在此拍攝完成。與此同時,1935年5月3日,7名青年走進衡山路811號、百代唱片所在的紅磚小樓,完成了電影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的首次唱片灌制,金屬母盤編號A2395。21天后,《風云兒女》在北京東路780號金城大戲院(現(xiàn)黃浦劇場)公映,“起來!”的歌聲第一次在這里唱響。
在楊浦拍攝、在徐匯灌制、從黃浦傳播,上海持續(xù)挖掘“國歌誕生地”紅色基因的過程中,僅僅回溯《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一條在上海的紅色敘事鏈就已是完整清晰的了。從電影到音樂,為什么是上海?為什么如今回蕩在每個中華兒女心間的旋律,90年前誕生在了上海?又是怎樣的一群人,在民族危亡的暗夜里,用文藝作刀槍,為國而歌?
暗夜星火:左翼音樂發(fā)時代強音
虹口區(qū)多倫路201弄2號,青灰色墻面、原色木牌,夏征農(nóng)題寫的“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會址紀念館”館名歷久彌新。推開鐵門,一樓教室還原了95年前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成立大會的現(xiàn)場:一塊黑板、一尺講臺,另一側(cè)擺著若干長條凳。時間在此,百年只是一瞬。
左翼會址紀念館一樓
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創(chuàng)刊號發(fā)表了瞿秋白譯自法語的中文版《國際歌》,他以“英德納雄納爾”六字音譯了法語單詞“國際”,傳唱并沿用至今。就在同一期《新青年》里,還有另一首出自瞿秋白的詩作——《赤潮曲》?!冻喑鼻氛宫F(xiàn)了國人的覺醒與斗爭,堅信通過洶涌澎湃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必將創(chuàng)造“光華萬丈涌”的世界。它吸收了《國際歌》的表現(xiàn)方式,如同號角、閃電和槍彈,是這位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領(lǐng)導人向四萬萬同胞發(fā)出的激情飛揚的吶喊與邀約?!俺喑迸炫?曉霞飛動/驚醒了五千余年的沉夢——這可以被視作早期左翼音樂的火種?!弊舐?lián)會址紀念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革命時期,一批具有鮮明階級立場和熱情的外國革命歌曲,如《國際歌》《同志們勇敢前進》《華沙工人歌》等陸續(xù)傳至國內(nèi),并結(jié)合中國革命斗爭實際情形被填上新歌詞,逐漸激發(fā)中國人民抗擊侵略者的斗志。
1927年大革命失敗,國民黨反動派一方面對革命根據(jù)地進行軍事圍剿,另一方面對國統(tǒng)區(qū)實行文化“圍剿”。在中國革命進入低潮、中華民族處于救亡圖存的關(guān)鍵時期,以上海為中心、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左翼文化運動影響波及了全國乃至海外,在打破國民黨文化“圍剿”、傳播進步思想、促進抗日救亡運動、推進中國近代思想發(fā)展中留下深刻印記。
左聯(lián)會址紀念館二樓展區(qū),詳細回溯了中國共產(chǎn)黨對左翼文化運動的組織引領(lǐng)與思想引領(lǐng)。1929年6月,中共六屆二中全會在上海舉行,決定成立“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領(lǐng)導實施文化戰(zhàn)略,強調(diào)要“擴大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且要將這種宣傳普及到工人群眾中去”“并指導在實際問題中如何應用馬列主義”。1929年10月,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央文委)正式成立,潘漢年任書記。中央文委在平息“革命文學論爭”的基礎上,推動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左聯(lián))在上海成立;其后,又相繼在哲學社會科學、美術(shù)、戲劇、世界語、新聞、教育、電影、音樂等各條戰(zhàn)線成立左翼文化團體。
1930年2月16日,上海北四川路與竇樂安路(今多倫路)交叉口,一家由挪威人經(jīng)營的公啡咖啡館招攬著往來過客。二樓的一間包房內(nèi),一群文化人正在此“聚餐”,就坐的包括魯迅、馮雪峰、柔石、夏衍、鄭伯奇、馮乃超、陽翰笙、彭康、錢杏邨、蔣光慈、洪靈菲、戴平萬等人。這也是在時任文委書記潘漢年的主持下,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最后一次籌備會議。魯迅在日記中為這次活動留有一筆:“午后同柔石雪峰出街飲咖啡?!?930年3月2日,由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以魯迅為旗手,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在中華藝術(shù)大學成立。
左聯(lián)成立后,其機關(guān)刊物《大眾文藝》曾連續(xù)發(fā)表有關(guān)文藝評論的文章,介紹蘇聯(lián)革命音樂和馬克思主義的音樂觀,號召音樂家們要創(chuàng)作出能為工農(nóng)大眾接受的“新興的音樂”。1932年7月,聶耳在《電影藝術(shù)》上發(fā)表《中國歌舞短論》,直言藝術(shù)要深入群眾。這篇短文像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文藝界激起漣漪。
1933年2月,聶耳、任光、張曙、安娥等發(fā)起成立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討論創(chuàng)作群眾歌曲,探索中國新興音樂發(fā)展的道路。聶耳記下那天的細節(jié):“《生路》給我們的是:蘇聯(lián)五年計劃的建設者不是社會的上層人物,而是大眾;它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群眾的力量。任光、安娥、槐秋我們四人在一家天津小館吃飯。他倆說著法語,我倆說著她和老金的事。音樂研究會,從今天開始,他改正我很多在‘樂句’與‘味兒’上的錯誤?!?br/>
1933年6月3日,聶耳在日記中,對什么是中國的新興音樂,進行了初步定義和解答?!笆裁词侵袊男屡d音樂?這是目前從事音樂運動者,首先要提出解決的問題。我們知道音樂和其他藝術(shù)、詩、小說、戲劇一樣,它是代替著大眾在吶喊。大眾必然會要求音樂的新的內(nèi)容和演奏,并作曲家的新的態(tài)度。”他寫下自己的思考:“接受革命的作曲家們試圖這種要求,但是編出革命的、同時保持高度藝術(shù)水準的音樂,不是容易的事情?!薄芭f時代的作曲家們,跟從革命前確立的方法繼續(xù)作曲;他方面,革命產(chǎn)生的新時代音樂家們,根據(jù)對于生活和藝術(shù)不同的態(tài)度,貫注生命?!?br/>
1933年,聶耳創(chuàng)作的《開礦歌》《賣報歌》開始傳唱。1934年春,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的左翼音樂小組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員有聶耳、任光、張曙、安娥、呂驥等。90年后,中共四大紀念館在左翼音樂小組成立90年之際專設了展陳,展覽名“時代強音”。在中共四大紀念館研究部負責人顧良輝看來,“何謂‘時代強音’,是代替著大眾在吶喊,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就是抗日救亡”。
烽火接力:中國電影發(fā)源地也是國歌唱響地
今天的荊州路151號,國歌紀念廣場占地2.7萬平方米,開放式的圓形廣場呈唱片造型。廣場中央,一座12米高青銅主題雕塑靜靜矗立,其造型為歷經(jīng)烽火與歷史洗禮的國旗,一把青銅長號如利劍破空,像是正在吹奏出嘹亮的音節(jié),一疊疊唱片簇擁著長號、托起了國旗,萬眾一心的合奏由此開始。由紀念廣場步入下沉式展廳,便是國歌展示館了。
近百年前,這里是進步電影《風云兒女》的拍攝地?!爸袊伯a(chǎn)黨領(lǐng)導的抗日救亡運動和左翼文化運動,激勵人民奮起反抗。澎湃激蕩的時代風云,催生了抗日主題電影《風云兒女》及其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敝袊伯a(chǎn)黨歷史展覽館展覽部主任張栓中說,《義勇軍進行曲》在上海誕生的過程,既折射出民族精神,也彰顯紅色文化為城市注入的精神底色。
事實上,在黨的電影小組指導下,左翼電影人成功制作了70多部反映政治風云、社會問題、民生疾苦和國家危難,集思想性、藝術(shù)性、觀賞性為一體的經(jīng)典影片,開辟了中國電影民族化、大眾化的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了一大批電影文化新生力量。
就在左聯(lián)成立后次月,即1930年4月,田漢在《南國》月刊發(fā)表的檢討長文《我們的自己批判》,反思自己思想中的浪漫感傷傾向,公開表示轉(zhuǎn)向無產(chǎn)階級,在社會上引起很大震動,帶動一大批文化人士參加左翼文化隊伍?!讹L云兒女》中,青年詩人辛白華的故事正是時代的縮影。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際,他毅然決然沖破個人情感的藩籬,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時代洪流。當目睹摯友犧牲前寫來的絕筆信,辛白華發(fā)出悲愴而堅定的誓言:“朋友,我一定不使你失望,我也要做一個像你一樣的長城上的雄鬼!”田漢在此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jié):男主人公以《萬里長城》之名創(chuàng)作長詩,《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是長詩的最后一節(jié)。
今黃浦劇院
1935年5月24日,《風云兒女》在金城大戲院上映?!鞍盐覀兊难?,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是歌詞,亦是片中詩詞?!讹L云兒女》在金城大戲院首映當天,人們爭相購票,劇場座無虛席。當《義勇軍進行曲》響起時,全場群情激奮,觀眾紛紛起立,伴著旋律發(fā)出心中積郁已久的呼喊。隨著影片的持續(xù)放映,這首歌的傳唱度不斷提高,在同仇敵愾的群眾聚會上,在愛國學生的游行隊伍中,在開往前線的部隊行軍途中,都響徹著《義勇軍進行曲》鏗鏘有力的歌聲。
在上海電影家協(xié)會常務副主席許朋樂看來,《風云兒女》在金城大戲院首映,是“為民族吶喊發(fā)聲的電影與‘國片之宮’雙向選擇”,是滿腔家國情懷的電影人從創(chuàng)作到放映的一次烽火接力。
金城大戲院,是時代的產(chǎn)物,在中國民族電影肇始階段應運而生。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fā)源地,電影破繭問世成為一種全新時尚的娛樂形式后,作為開風氣之先的國際名城,上海自然成了世界電影公司競相搶占的寶地?!?0世紀二三十年代相繼出現(xiàn)了大光明電影院、國泰大戲院、蘭心大戲院等造型美觀、裝潢考究、環(huán)境舒適、設施先進的豪華影院。但這些影院放映的幾乎都是進口影片?!痹S朋樂回憶,此時,中國的民族電影制片業(yè)在第一部長故事片《閻瑞生》大獲成功后,吸引了民族資本和本土文化人士。柳中亮、柳中浩兩位熟諳商業(yè)之道又滿腔赤誠的年輕人認識到,本土電影一定會突破進口影片的壟斷,吸引更多的電影擁躉。1930年,他們先在南京新街口小試牛刀,興建了柳家第一家名為世界大戲院的影院。經(jīng)過市場考驗,他們決定在上海造一家只放國產(chǎn)電影的影院。
1933年,金城大戲院在北京東路、貴州路的交會處破土動工。柳氏兄弟對這座未來只放國產(chǎn)電影的影院,不計成本,聘請上海灘著名設計事務所——華蓋建筑設計事務所擔綱設計。該所設計師不僅熟悉純粹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風格,且在設計理念中能熨帖地融入中華文化的精華、上海文化的特色,以及本土觀眾的審美情趣,同時也遵循了柳氏兄弟堅持的“造型簡潔美觀”的基調(diào)。落成后的金城大戲院,觀眾廳的座位超過1700個,比大光明影院多了近200個,成為上海灘最大的觀眾廳。至于座椅、放映和音響設備,柳氏兄弟也毫不吝嗇,引進最先進的。在他們看來,國產(chǎn)片剛起步,與進口片抗爭,更需要舒適的觀賞效果和藝術(shù)體驗。
1934年2月1日,金城大戲院開業(yè),它專放首輪國產(chǎn)片的策略和宗旨引發(fā)巨大關(guān)注。開業(yè)當天,影院放映了阮玲玉主演的《人生》,產(chǎn)生了轟動效應,也讓天一、聯(lián)華、昆侖、藝華、電通、明星等多家影片制作公司看到了國產(chǎn)片問鼎于世的希望,紛紛與金城大戲院建立影片放映的合作關(guān)系。金城依靠這種品牌經(jīng)營之術(shù),被報界譽為專映第一輪國產(chǎn)巨片的“國片之宮”。
金城大戲院聲名鵲起之時,由黨的電影小組參與領(lǐng)導、策劃和組織的左翼電影亮出了旗幟。這些電影從社會底層、小人物入筆,反映社會現(xiàn)實,揭露階級矛盾,緊貼百姓生活,像黑暗中點亮的一盞盞明燈,指引人們從昏睡中驚醒,發(fā)出心中的吶喊。此時的柳中亮和田漢等共產(chǎn)黨員過從甚密,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影響。同時他也看到了這些影片自身所具有的潛力和價值,毅然決定金城大戲院不但專映國產(chǎn)片,而且對左翼電影給予特別的眷顧。于是《漁光曲》等一批在中國電影史上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左翼電影,在金城大戲院上映了。
1934年6月,《漁光曲》在金城大戲院隆重首映,觀眾有口皆碑,1700多座位的觀影廳只能天天加座加場,一連熱鬧了84天,創(chuàng)下彼時國產(chǎn)片的放映紀錄。之后,《桃李劫》《大路》《人之初》《新女性》《風云兒女》《馬路天使》等影片接連登陸金城,引起強烈反響,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炙手可熱的經(jīng)典名片。而《漁光曲》《畢業(yè)歌》《大路歌》《天涯歌女》《四季歌》……這些傳唱至今、深得觀眾喜愛的歌曲,也隨著《漁光曲》《桃李劫》《大路》《馬路天使》等電影在金城大戲院首映而由此率先唱響。
金城大戲院《風云女兒》放映廣告,稱其為“初夏中國影壇上一闕勝利的凱歌”
當然,盛況空前的莫過于《風云兒女》。首映之后,該片在金城大戲院連續(xù)放映80多場。特別是主題曲《義勇軍進行曲》回蕩在金城圓弧形的穹頂下,發(fā)出不可遏制的時代強音。同一時間,電通公司在旗下《電通》雜志推出《風云兒女》特輯,全文刊登田漢撰寫的近2萬字《風云兒女》電影文學故事,雜志封面的通欄標題即為《義勇軍進行曲》。至此,這首充滿激情,表達為挽救中華民族危機,同敵人誓死拼搏的歌曲,從上海誕生,響徹全中國,成為鼓舞民眾抗日斗志最重要的革命歌曲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總理提議將金城大戲院更名為“黃浦劇場”,并親筆題字。今天的黃浦劇場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門廳的宣傳語異常醒目——“《國歌》在此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