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岸青的心中,媽媽楊開慧一直是最為柔軟又最為強大的存在。
他對媽媽的記憶并不十分清晰,因為媽媽去世的時候,他才只有7歲,很多事情都記不清楚。
但是這么多年來,與媽媽有關(guān)的事情,卻從未在他的記憶中褪色。
當他歷經(jīng)艱辛,來到楊開慧烈士的墳?zāi)骨盀槟赣H掃墓時,他一句親愛的媽媽,讓在場的所有人淚目。
在失去母親的這些年里,毛岸青經(jīng)歷了怎樣的辛酸悲苦?
在毛岸青的童年時代,占據(jù)他記憶最多分量的不是父親毛主席,而是母親楊開慧和哥哥毛岸英。
那個時候,父親在外面為了革命大業(yè)而奔忙,母親則留在身邊照顧他們。
但與此同時,母親也是一位堅定的革命工作者,也有自己的理想要追求,以至于他們的家中總是充滿了危險因子。
年幼的毛岸青其實并不能理解革命的意義,他只知道,自己經(jīng)??床坏桨职郑瑡寢屢步?jīng)常一臉嚴肅地想些什么。
還是個稚嫩的小娃娃時,毛岸青就經(jīng)歷了人生當中的第一次牢獄之災(zāi)。
他的母親,楊開慧烈士,不幸落入反動派手中,受到了反動分子的迫害。
他們要求楊開慧烈士與毛主席脫離夫妻關(guān)系,要求楊開慧烈士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情況交代出來,甚至還拿她的小娃娃來威脅她。
在這種情況下,英勇的楊開慧烈士愣是守住自己的原則不動搖。只是可憐了毛岸英兄弟,他們目睹母親受苦,卻無可奈何。
1930年,楊開慧去世,剎那之間,毛岸青就成了沒有媽媽的孩子。這一年,他還不滿8歲。
得益于組織上的及時周旋,他和哥哥一起被救了出去。兄弟倆離開湖南老家,去到上海,然后在上海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歲月。
毛主席的兒子,烈士的后代,在上海成了可憐的小乞兒,流浪在城市的街頭,遍嘗辛酸悲苦。
那時候,毛岸英總是承擔起大哥的責任,時時事事都擋在毛岸青的面前,用自己弱小的肩膀來保護弟弟。
在毛岸青的記憶里,上海留給他的印象,就是哥哥那不算寬厚,但是卻非??煽康募贡场?/p>
哥哥很好,可是哥哥不能代替爸爸,更不能代替媽媽。
于是夜深人靜的時候,毛岸青總是會想念媽媽的懷抱,想念媽媽溫柔的聲音,想念媽媽做飯的味道。
他還不明白,死亡就是永遠的分離。終其一生,他都再也看不見媽媽。
此后的毛岸青也是顛沛流離,跟著毛岸英一起被組織上找到,后來又被送到蘇聯(lián)留學(xué)。
異國他鄉(xiāng),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時間在流逝,童年時代的記憶已經(jīng)非常久遠,但是在毛岸青的心里,媽媽楊開慧還是最溫柔的那一抹影子。
盡管他可能已經(jīng)不怎么記得媽媽的長相,但他也永遠不會割舍自己心中的孺慕之情。
一直到1962年,毛岸青才得以回到家鄉(xiāng),回到魂牽夢繞的地方,看見自己的媽媽。
這一年,毛岸青已經(jīng)是中年人了,身邊站著夫人邵華。
他看到了自己手背上的皺紋,也看到了自己的白頭發(fā)。原來,他不知不覺間已經(jīng)老了。
可是看著前面楊開慧烈士的紀念品,他卻意識到,媽媽是永遠不會老的。
她停留在了29歲的年紀,停留在一段最青春最活力的歲月。
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說:“媽媽,你好年輕啊!”就這么簡單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潸然淚下。
媽媽當然年輕,媽媽永遠不會變老。兒子已經(jīng)長得比媽媽更老,但是在媽媽的面前,孩子始終只是孩子。
這一刻,毛岸青好像又回到了六七歲的時候。他望著媽媽曾經(jīng)看見過的一切,像孩童一樣純真著。
除了看望自己的媽媽,這一趟回家,毛岸青還專門看望了向振煦老人,這是楊開慧烈士的母親,也是毛岸青的外婆。
還記得當初離開家,被送到監(jiān)獄的時候,外婆并沒有變成白發(fā)蒼蒼的樣子,臉上明明還很有精神。
轉(zhuǎn)眼間32年的時光過去,外婆已經(jīng)是垂垂老矣。見到闊別許久的孫子,老人渾濁的雙眼中流下淚水,用枯瘦的雙手緊緊抱住毛岸青的肩背。
這是她的女兒留下的骨血,三個孩子,如今只剩下這么一個。
老太太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早早夭折的小孫子,也不可避免地會想到犧牲在朝鮮的毛岸英。
現(xiàn)如今,只有在毛岸青的身上,她才能找到自己女兒的影子。
血緣的力量,有時候就是這么神奇。它不講道理,讓人難過又欣慰。
毛岸青同樣心情激動,外婆是媽媽的媽媽,在外婆的懷里,他也仿佛能夠感受到媽媽懷抱的溫暖。
怎么能不遺憾呢?這么多年過去,毛岸青失去了母親,失去了哥哥弟弟,失去了太多太多珍視的東西。
后來的歲月里,只要有時間,有機會,毛岸青總是會回來,帶著家里人一起,看看媽媽的塑像,逛一逛紀念館。
邵華來了,毛新宇來了,一家人都在楊開慧烈士的面前亮過相。他們明明可以成為幸福的一家人,現(xiàn)在卻只能隔著生死對望。
對于媽媽,其實過去很久很久,毛岸青還是不能釋懷。尤其是當他看到自己的兒子在夫人身邊享受母子溫情的時候,他就總會聯(lián)想到自己身上。
一方面,他因為這樣的感情而感動,另一方面,他也會因為自己而遺憾。
只要有機會來到母親的塑像前探望,毛岸青就總會像孩子一樣喋喋不休,訴說自己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訴說自己對母親的想念,訴說自己的每一句心里話。
有時候,只要抬頭看著母親塑像上的面容,他就覺得,自己充滿了力量。因為他是毛主席的兒子,是楊開慧的兒子,他一定是優(yōu)秀的。
只可惜,因為從小受到的一些傷害,人到晚年時,毛岸青的身體越來越差。
他的身體條件已經(jīng)沒有辦法支撐他在想回家的時候回家,想念母親的時候去看望母親。
有時候,如果遇到楊開慧烈士的生日或者犧牲紀念日,而他沒有辦法回去,他都會覺得無比傷心。
這種傷心的感覺,就像他在童年時痛失母親的懷抱一樣。
他知道這樣的滋味非常痛苦,也知道很多遺憾無法彌補,所以只能在感到孤獨的時候緊緊抱住自己。
如果有可能的話,他想長久的待在媽媽的身邊。既然活著沒辦法做到,那么死亡或許能讓他實現(xiàn)這個想法。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當中,毛岸青留下了最后的囑托。
他說,自己不想留在外面,他要回到湖南,回到媽媽的身邊安息。
只有在家鄉(xiāng),他才能入土為安。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所期待的,在另一個世界對自己的補償。
毛新宇是個孝順孩子,當然不會忤逆父親的意思。在邵華去世之后,經(jīng)過組織上的批準,他把父母的骨灰遷回了湖南,把他們安葬在奶奶楊開慧的身邊。
生前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現(xiàn)在以另一種方式實現(xiàn)了。毛岸青回到了母親的身邊,這一次,他會永遠和母親在一起,真正感受為人子的幸福。
在這之后的每一年,毛新宇幾乎都會帶著夫人和孩子一起回去,為奶奶掃墓,為爸爸媽媽掃墓。
受到毛岸青的影響,他同樣認為,湖南是自己的老家,是自己的根。
哪怕他其實并沒有怎么生活在湖南,這也不影響他對這個特別的地方的情感認同。
參考資料:
1、毛新宇攜全家回開慧鎮(zhèn)祭掃:“分別兩年,長沙又有大變化”——長沙晚報掌上長沙2021-04-05 07:06
2、毛岸青骨灰可能分兩處安葬 部分歸葬楊開慧舊居——北方網(wǎng)2025年1月14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