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大將是我軍非常突出的一位名人,不但戰(zhàn)功赫赫,性格上也特別幽默。并且,他似乎自帶運氣光環(huán),有人就評價過:陳賡簡直就是神人,誰跟他沾上了,就是一個將軍。
為什么這么說呢?他有個妹夫叫譚政,大將;有個連襟叫陳錫聯(lián),上將;家里有一個長工叫許克祥,這是發(fā)動“馬日事變”的反動派,不過也是將軍啊,國民黨陸軍中將;
另外還有一個最可惜的叫盧冬生,此人原先也是在陳賡家放牛,后在紅二軍團中發(fā)展得極好。
如果他能活到1955年,基本上會佩戴將星,而且大概率會是大將,只是抗日戰(zhàn)爭剛勝利不久,他就犧牲在了蘇聯(lián)人的黑槍之下,哎......
1955年,陳賡在授銜儀式后有些悶悶不樂,似乎在追憶著什么。
賀龍元帥看到他的樣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過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后也嘆息:又想起盧冬生了吧,如果他還在,那該多好啊。
那么,盧冬生當年的表現(xiàn)究竟有多突出,以至于讓我軍兩位高級干部過了這么多年都念念不忘呢?
盧冬生比陳賡小5歲。在他7歲那年,由于家里過于貧困,無奈去陳家?guī)兔Ψ排#瓦@樣,兩人相識了。雖然陳賡家非常富裕,但他并非那種不學無術的少爺,相反他的思想非常進步,從沒有去欺負家里的仆人。
因為年齡相仿,陳賡還常常跟盧冬生一起玩耍,并且讀書時也讓盧冬生在一旁陪伴。因為有陳賡的照顧,盧冬生有了識字習文的機會,在盧冬生的心里,陳賡不是少爺,而是哥哥。
1916年,陳家父母逼迫陳賡娶一個大兩歲的女人,陳賡從小就性子就很倔強,又接受過先進教育,所以特別反感這種包辦婚姻。
眼看跟父母溝通無效,陳賡干脆離家出走,進入湘軍當兵。他這一離去,盧冬生感覺特別孤單,只在陳家繼續(xù)幫工一年,就投往其他地方謀生了。
陳賡勇敢的舉動,在盧冬生心里種下了一顆種子,讓他明白,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還需要自己努力,所以在1925年盧冬生也投入了湘軍唐生智部第四師。
1926年6月,盧冬生所在的部隊接受國民政府領導,被改編成了國民革命軍第八軍,隨即也配合著參加了北伐戰(zhàn)爭。克復武漢后,盧冬生竟然與陳賡相遇了,故人相見,又同是北伐軍,兩人自然萬分高興。
陳賡的人生經(jīng)歷要豐富得多,他從黃埔軍校畢業(yè),已有5年黨齡,此時還當上了第二方面軍特務營營長。因為知根知底,陳賡將盧冬生調到了自己身邊當副官,開始了一段并肩作戰(zhàn)的生涯。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陳賡是第20軍3師6團1營營長,盧冬生依然是他的副官。
起義軍南下的過程很不順利,8月20日轉移至江西會昌時,國民黨調動了四個師來進攻,實力相差懸殊。激戰(zhàn)之中,陳賡腿部中了一槍血流不止,很快就暈了過去,一旁的盧冬生見狀連忙把他背到附近的無人處,為他檢查傷勢。
盧冬生看到只有腿部受傷沒有性命大礙松了口氣,然后把陳賡搖醒,說自己幫忙扶著一起走。陳賡連忙拒絕:我現(xiàn)在走不動了,說不準敵人什么時候就會過來,你快跑,總比一個都走不了的好。不管他怎么說,盧冬生就是不愿意。
突然聽到有腳步聲靠近,陳賡連忙讓盧冬生躲起來,自己則裝死。還好敵人也急著行軍,沒有仔細辨認就離開了。
由于不知道對方是否走遠,陳賡和盧冬生一連幾個小時都不敢動,想入夜后再走。只是沒想到天還沒黑,又來了一批人。
這些人拿著槍托翻找,陳賡腰上挨了一下,他偷偷睜開眼發(fā)現(xiàn)是起義部隊,連忙不裝了喊道:我是自己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對方不敢相信,舉起槍對準了陳賡。盧冬生連忙從草堆里出來證明陳賡的身份。
陳、盧二人都把手舉了起來,都沒有攻擊性,對方也就將信將疑地把他們帶了回去。指揮部里周恩來剛好在場,看到陳賡的傷勢,便讓他先別再戰(zhàn)斗,去香港養(yǎng)好傷再說。
之后盧冬生就陪著陳賡一路輾轉,本以為到了香港能很快得到救治,但沒想到港英政府為了少些事端,也在配合國民黨反動派抓捕起義軍。當?shù)氐尼t(yī)生一看陳賡受的是槍傷,通通拒絕治療。
二人在香港人生地不熟,還要擔驚受怕,心里非常凄涼。在他們無處可去時,陳賡指著一間廁所,讓盧冬生背自己進去坐坐,還自嘲著說道:如今也就廁所愿意接納我們了。
陳賡進了廁所后感慨了一句:我看到路邊有一家西餐廳,如果這時候還能吃上一頓西餐,那該有多好啊。盧冬生連忙把自己身上的錢都翻了出來,數(shù)了數(shù)發(fā)現(xiàn)還夠,就高興地說:你等我,我給你去叫。
沒多久,盧冬生把西餐廳的人引到了廁所門口,對方疑惑地問:要用餐的人呢?盧冬生一指廁所:就在里面。對方一臉“你是來找茬”的表情,手里已經(jīng)做好的西餐說什么都不愿意給盧冬生。
廁所里面的陳賡聽到兩人的對話大笑,隨即在盧冬生的幫助下出來用完了餐。
在香港的一系列遭遇讓二人意識到再待下去也沒什么好結果,所以就買了船票返回上海。幸運的是,他們找到了組織的人,并在組織的安排下進行了手術,陳賡的腿傷得以治好。后來陳賡一想起這段日子總會說:沒有盧冬生,就不會有我陳賡。
因為陳賡的傷勢需要休養(yǎng)一段時間,盧冬生又接到了另一項任務——護送賀龍、周逸群回到湘鄂西開辟根據(jù)地,所以兩人就分開了。離別時陳賡動了感情,希望盧冬生能闖出一片天,希望兩人能再相見。
盧冬生也的確是有能力的人,他很長一段時間都貼身護衛(wèi)賀龍,跟隨賀龍桑植起義后,歷任紅二軍團警衛(wèi)營營長、第7師20團團長、湘鄂西獨立師政委等職。
洪湖根據(jù)地第四次反“圍剿”后,他在與主力失去聯(lián)系的情況下,率部堅持斗爭,轉戰(zhàn)一段時間與賀龍紅三師會合時,他的部隊非但沒減員,反而擴充了不少。
為什么本文開頭說他1955年很可能被授予大將呢?這里面可以參考大將中的許光達。
許光達在資歷、戰(zhàn)功等方面比起很多上將來都有所不足,這點他自己辭讓軍銜時也明確提及過。但中央還是堅持授予他大將,為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是紅二方面軍的代表。
山頭這東西,是客觀存在的,紅二方面軍是三大主力之一,元帥的代表是賀龍,大將也要有一名代表,否則就不平衡了。許光達1932年就去了蘇聯(lián),在根據(jù)地開辟方面貢獻并不算突出,但是放眼望去,1955年還活著的、能代表紅二方面軍的干部只剩他了。
或許有人會說蕭克、王震,但這兩人是紅六軍團的,先前一直在配合中央紅軍作戰(zhàn),紅二軍團才是紅二方面軍的根源。
那許光達那么早離開了湘鄂西,難道沒其他干部比他更有資格了嗎?還真沒有,責任主要在夏曦身上。此人對付自己人的手段相當瘋狂,整個湘鄂西被他多次肅反后只剩下了四個黨員:賀龍、夏曦、關向應、盧冬生。
那些資歷比許光達老的紅二軍團干部都基本都被夏曦害了,如果許光達不是早一步去了蘇聯(lián),可能也要遭到毒手。而盧冬生如果能活到1955年,他是湘鄂西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還是幸存的黨員之一,那他就比許光達更有代表性,這就是盧冬生極有可能被授大將的理由。
當然,這一切沒發(fā)生過的,也都只能是推斷一番了。
盧冬生在長征中腿部也受了很嚴重的傷,三大主力會師于陜北時,他與陳賡緊緊相擁,兩個好兄弟、好戰(zhàn)友、好同志又走到了一起。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盧冬生被任命為八路軍120師358旅旅長,級別與陳賡一樣,不過他沒到任,就被中央安排進入抗大學習。不久后組織見他腿傷遲遲未好,就送他到蘇聯(lián)去治病。
本來在1939年3月,盧冬生恢復了健康想要回國參戰(zhàn),但任弼時卻告訴他目前國內最艱苦的時期已經(jīng)過去了,急需一批能適應將來正規(guī)戰(zhàn)爭的高級指揮員,這是在做長遠打算。于是盧冬生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等他畢業(yè)時,蘇德戰(zhàn)爭已經(jīng)爆發(fā),蘇聯(lián)無暇送他回國,所以盧冬生就被派往駐蘇聯(lián)的東北抗聯(lián)北野營擔任教官。
1945年9月,盧冬生隨蘇聯(lián)紅軍回國,先后擔任了哈爾濱衛(wèi)戍司令員、松江軍區(qū)司令員等職。然而在一次出行中他見到蘇聯(lián)亂兵搶劫,連忙上前用俄語喝止。對方見他有一定的來頭擔心被告狀,便趁盧冬生不注意打了黑槍。
這個被寄予厚望的正規(guī)戰(zhàn)爭指揮員不幸遇害,年僅37歲。后來蘇聯(lián)方面把這幾個亂兵處決,可惜也換不回盧冬生的性命。
盧冬生犧牲的消息傳到中央后,賀龍接連幾天都沒有吃飯,連連嘆息這么好一個同志,太可惜了,后來賀老總還為他撰寫了碑文。
陳賡對盧冬生的感情那更不用說了,建國后遇到賀老總,兩人經(jīng)常會談起這位共同的舊友,陳賡多次說過這句話:要是他沒犧牲,起碼是個將軍。
哎...太可惜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