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直言,中國已然成為俄羅斯機械設備的主要供應國,在2021年到2024年這短短幾年間,就飛速取代西方,成為俄羅斯在相關領域的“不二之選”。
這一消息瞬間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大家紛紛好奇,中國對俄出口設備的真實狀況究竟怎樣?
中國設備是如何在俄羅斯市場上嶄露頭角的?
俄羅斯作為一個地域遼闊的大國,工業(yè)體系較為復雜,但在某些設備領域卻存在著明顯的短板。
多年來,西方的設備在俄羅斯市場占據(jù)著重要地位,然而,隨著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西方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眾多西方企業(yè)紛紛撤離俄羅斯市場。
這一突然的變故,使得俄羅斯的設備供應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就好比一個原本依靠多條腿走路的人,突然有幾條腿不能用了,急需尋找新的支撐。
而就在這時,中國設備如同一場及時雨,源源不斷地涌入俄羅斯。
據(jù)俄羅斯商業(yè)新聞報“RBC”報道,在2021年至2024年間,中國一躍成為俄羅斯幾乎所有類別大型機械和設備的主要供應國。
如今,俄羅斯市場上75%的金屬加工機床來自中國,其余25%由俄羅斯本土制造。
在筑路設備方面,俄羅斯70%的筑路設備依賴進口,其中三分之二來自中國,特別是在前端裝載機這類關鍵設備上,中國設備的占比接近95%至99%,幾乎處于壟斷地位。
在農業(yè)機械領域,俄羅斯能保障本國53%的農業(yè)機械供應,其余需要進口,而在進口的部分中,80%至90%的機械來自亞洲,且主要是從中國進口。
石油天然氣設備方面,俄羅斯本地生產近65%,其余35%從中國進口,像鉆探設備、泵壓設備和采油設備等。
俄羅斯幾乎所有的塑膠加工設備從中國進口,近70%的包裝設備也來自中國。
俄羅斯礦采設備的進口中,中國設備的比例顯著上升,木材加工機床的進口率增至98%,其中大部分設備從中國和土耳其進口。
這些數(shù)據(jù),無一不彰顯著中國設備在俄羅斯市場的強大影響力。
那中國設備究竟是憑借什么在俄羅斯市場迅速崛起的呢?首先,中國擁有全產業(yè)鏈優(yōu)勢。
從研發(fā)設計,到生產制造,再到銷售服務,中國都有著一套完整且高效的體系,這就好比一個訓練有素的軍隊,各個兵種協(xié)同作戰(zhàn),戰(zhàn)斗力強大。
在西方設備撤離后,中國能夠迅速響應俄羅斯市場的需求,提供種類齊全的設備,自卸車、礦卡、氫能工程車,不管是低端、中端還是高端需求,都能滿足。
而且,中國設備的價格比歐美低20%-30%,具有極高的性價比。
在性能方面,中國設備也毫不遜色,比如三一的“極地風暴”挖掘機,專門針對俄羅斯凍土帶的惡劣環(huán)境設計,其壽命長達10年,相比俄羅斯本土設備直接翻倍。
中國的一些設備還搭載了抗凍液壓系統(tǒng)、智能操控等硬核技術,在實際使用中表現(xiàn)出色,深受俄羅斯用戶的喜愛。
俄羅斯政府也有著宏大的發(fā)展計劃,計劃在2030年前投入2000億美元升級基建,其中包括北極港口、西伯利亞高鐵等大型項目。
這些項目的推進,對設備的需求極為龐大,直接拉動了百億級別的設備需求,而中國設備正好契合了這些項目的需求,為俄羅斯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僅在2023年,后貝加爾斯克口岸中國專用車輛新車進口量就達4萬多臺,同比激增3倍,中國產品以其齊全的品類和靈活的檔次,迅速填滿了俄羅斯市場的各個角落。
在眾多中國設備企業(yè)中,三一重工和徐工集團的表現(xiàn)格外亮眼。
這兩家企業(yè)在俄羅斯新興工程機械市場占據(jù)了約85%的份額,從2022年到2024年,短短兩年半的時間里,供應量增長了60%。2024年,中國對俄工程機械出口額達到1.4萬億盧布,占俄羅斯進口總額的60%,創(chuàng)下了歷史新高。
中國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不僅滿足了俄羅斯市場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俄羅斯工程機械市場的格局。
然而,中國設備在俄羅斯市場的發(fā)展也并非一帆風順。隨著中國設備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xiàn)出來。
一方面,俄羅斯國內對過度依賴中國設備存在一定的擔憂。
俄羅斯軍工專家塔吉羅夫曾直言,俄軍在戰(zhàn)場上的部分優(yōu)勢,離不開“中國機床、伊朗彈藥、朝鮮援軍”,這讓俄羅斯意識到軍工命脈對外國設備的依賴問題。
俄羅斯專家也坦言,過度依賴中國設備可能會削弱本土工業(yè)鏈的發(fā)展。
俄羅斯自身營商環(huán)境不佳,外企進入后常遭遇“進來容易出去難”的困境,而且民用工業(yè)基礎薄弱,短期內難以突破技術瓶頸,這使得俄羅斯在設備國產化方面面臨諸多困難。
另一方面,中國企業(yè)在俄羅斯市場也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收款難、物流貴、售后跟不上等問題,給不少中國企業(yè)帶來了困擾。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yè)進入俄羅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行業(yè)毛利率也從曾經(jīng)的高達60%被壓縮至20%。
面對這些問題,中俄雙方也在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中國企業(yè)不斷加強本地化建設,在俄羅斯設立售后中心,將說明書全部做成俄語版,以更好地服務俄羅斯客戶。
在結算方面,也采用了多元化的方式,像離岸代收代付服務等,來解決收款難題,俄羅斯也在努力改善營商環(huán)境,吸引更多的投資,推動本土工業(yè)的發(fā)展。
同時,雙方在技術合作方面也在不斷深入,中國企業(yè)在向俄羅斯出口設備的同時,也在考慮通過技術轉讓、投資建廠等方式,與俄羅斯開展更深入的合作,實現(xiàn)互利共贏。
事情的來龍去脈,中國對俄出口設備從最初的少量進入,到如今成為主要供應商,這一過程并非偶然,也不是所謂的“拿走西方份額”那么簡單。
這是中國多年來在制造業(yè)領域深耕細作,不斷提升自身技術實力和產品質量的結果。
在俄羅斯面臨西方制裁、設備供應短缺的困境時,中國設備憑借自身優(yōu)勢,及時滿足了俄羅斯市場的需求,為俄羅斯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展望未來,中俄在設備貿易以及更廣泛的經(jīng)濟合作領域,前景依然廣闊,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資源,中國在制造業(yè)和技術方面具有優(yōu)勢,雙方的經(jīng)濟互補性極強。
在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俄兩國加強合作,不僅能夠實現(xiàn)互利共贏,還能為地區(qū)和世界的經(jīng)濟穩(wěn)定與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合作將不斷邁上新的臺階,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