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fēng)裹挾著咸鮮氣息掠過紅樹林梢,十二公里的銀灘在陽光下泛著細碎金光。這座坐落在北緯 21 度的濱海小城,用紅樹林的綠、沙洲的白、海鮮的鮮,編織出嶺南冬日最動人的暖意。
水東灣的清晨總是從木棧道的腳步聲中蘇醒。蜿蜒 1500 米的紅樹林棧道如同一條褐色絲帶,將碧波與綠意輕輕系在一起。白鷺掠過樹冠的剎那,驚起一串晶瑩水珠,海面倒映的云影便碎成點點銀光。這里是海洋與陸地的對話場,退潮時分灘涂上忙碌的小蟹與彈涂魚,講述著咸淡水交匯處的生命故事。
順著海岸線向西,中國第一灘的浪濤正拍打著細軟白沙。長達十二公里的月牙形海灣,將南海的豪邁與溫情悉數(shù)收納。孩童在沙灘追逐浪花的笑聲里,摩托艇劃出的弧線與沖浪板上的矯健身影交織成活力畫卷。當(dāng)夕陽染紅天際線,晏鏡嶺的丹霞奇峰便化作剪影,宛如千帆競發(fā)的艦隊駛向暮色深處。
漫步之后,味蕾的探索同樣精彩?;菹阌碗u的香氣從街角老店飄出,走地閹雞與二十余種香料熬制的香油相遇,皮脆肉嫩的滋味在沙姜蘸料中達到巔峰。牛雜鍋里翻滾的不僅是食材,更是嶺南人對本味的執(zhí)著 —— 清湯底最大程度保留牛肚的彈韌、牛筋的膠質(zhì),配著店家特調(diào)的蒜蓉辣醬,讓人停不下竹簽。
若想感受更地道的市井風(fēng)味,何茂公什錦菜定要一試。脆爽的芥菜頭與酸甜蘿卜干在陶罐中相擁,歷經(jīng)數(shù)日發(fā)酵后煥發(fā)出復(fù)合的鮮香。這份源自民間的智慧,與放雞島漁港現(xiàn)捕的吊桶魷魚、油鹽焗花蟹形成奇妙呼應(yīng),山野之珍與海洋之味在此達成味覺平衡。
當(dāng)暮色漫過塘霞俚街的騎樓,俚人古調(diào)伴著海鮮粥的氤氳熱氣飄散開來。這條重現(xiàn)海上絲綢之路風(fēng)情的街巷,用蠔殼墻與船木家具講述著千年海港故事。啜飲著沙蟲瑤柱粥的鮮甜,看紅樹林的輪廓漸漸隱入夜色,方才懂得茂名人對 "鮮" 的執(zhí)著 —— 既是自然的饋贈,更是對生活本真的守護。
這座將山魂海韻燴作一鍋鮮的粵西小城,正以紅樹林的包容、銀灘的坦蕩、美食的真誠,等待每位旅人書寫屬于自己的暖冬故事。當(dāng)海風(fēng)再次掠過晏鏡嶺的礁石,或許你會明白:最動人的風(fēng)景不在名山大川,而在山海相逢處的人間煙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