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不少烏克蘭人在社交媒體上討論一件事:中國對烏克蘭的政策可能有一些變化。
起因是,香港地區(qū)的媒體星島日報幾天前一篇文章,注意到我們外交部網站介紹烏克蘭這個國家的時候,修改了網頁內容。
之前對烏克蘭介紹的比較充分,包括烏克蘭的行政區(qū)劃等都在外交部網站上列出。同時還把一些重大外交事件也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比如克里米亞危機,俄烏戰(zhàn)爭等。
但如今這些信息在外交部網站都找不到了。
媒體把過去外交部網頁快照與如今網頁內容做了對比,能夠直觀看出,如今的網頁更簡潔,內容更精煉。
因此,烏克蘭人高度緊張的原因就是如此——這個舉動是不是意味著中國要改變承認目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態(tài)度?
行政區(qū)劃里藏著的主權事兒
在國際政治里,一個國家的行政區(qū)劃怎么寫,從來都不只是報報地名、說說分幾塊那么簡單,這背后其實是在亮明“這塊地是我的,我有主權”的態(tài)度。
對烏克蘭來說,這事兒尤其敏感。之前中國外交部網站把烏克蘭的行政區(qū)劃寫得清清楚楚,連克里米亞地區(qū)的相關信息都包含在內,在烏克蘭人看來,這就是中國承認他們領土完整的實際表現。
可現在這些信息突然沒了,他們難免會多想:是不是中國的立場要變了?
克里米亞問題一直是俄烏之間解不開的疙瘩,國際上對這事兒的看法也不一樣。中國在這問題上的態(tài)度從來沒變過,一直說要按聯合國憲章來,尊重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之前網站上留著那些行政區(qū)劃信息,其實就是用看得見的方式告訴外界這個立場。烏克蘭人早就把網站上的這種信息呈現,當成了中國外交政策的“風向標”,一旦有變動,肯定會往各種方向猜。
但要是從中國政府網站建設的常規(guī)操作來看,這種調整可能跟外交立場沒啥關系。
早在2017年,外交部就說過要搞“互聯網+政務服務”,優(yōu)化網站,比如調整欄目、讓辦事流程更順。這幾年,政務信息化一直在推進,政府網站改版時精簡內容、提高服務效率是常有的事。
你去對比下其他國家的介紹頁面就會發(fā)現,不少都有類似的精簡,不是專門針對烏克蘭這一個國家。
可關鍵在于,現在俄烏沖突還沒停,局勢本來就緊張,任何一點小變動都容易被賦予特殊意思。
烏克蘭自從2014年克里米亞那事兒之后,對其他國家的態(tài)度變化特別敏感。他們擔心啊,中國是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要是中國的立場哪怕有一點點微調,都可能給地區(qū)的力量平衡帶來大影響。
這種焦慮讓他們沒法把網頁調整只當成技術層面的優(yōu)化,本能就會往政治方向去想。
中立立場難在“兩頭顧”
中國在俄烏沖突里一直說自己保持中立,但這份中立其實特別難拿捏,得在各方之間找平衡。對烏克蘭來說,他們既希望中國能支持自己,又怕中國因為和俄羅斯的關系,在立場上偏向俄羅斯。這次外交部網站信息精簡,正好碰在了他們的敏感神經上。
其實中國的中立政策一直很清晰。王毅部長之前提出的四點主張里,就有“各國合理的安全關切得重視”“所有為和平努力的行動都該支持”這樣的說法,這能看出來中國想在復雜局勢里找平衡的心思。
在實際行動里,中國既沒像西方國家那樣對俄羅斯搞制裁,也沒不管烏克蘭的合理安全需求,反而一直在推動通過對話協商解決沖突。
可這種平衡在緊張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里,很容易被誤解。烏克蘭現在面臨的經濟和安全壓力都很大,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態(tài)度變了,歐盟也有些猶豫,所以他們特別希望能得到國際社會明確的支持。
中國是烏克蘭重要的貿易伙伴,2025年3月雙方剛簽了農產品輸華的協議,光這一個協議,每年就能給烏克蘭創(chuàng)造超過12萬個工作崗位。
本來這種實打實的合作該是兩國互信的基礎,可現在網站信息一調整,有些烏克蘭人就開始擔心:這種合作會不會受政治立場變化的影響?
更復雜的是,俄羅斯一直強調烏克蘭得保持中立,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這類軍事聯盟。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網站上刪掉關于俄烏戰(zhàn)爭的敏感內容,被一些烏克蘭人解讀成:中國可能在迎合俄羅斯的訴求,可能不再明確支持烏克蘭的主權了。
這種擔心背后,是烏克蘭對自己安全環(huán)境的深深焦慮。他們能看到,美國在催烏克蘭簽礦產協議,說這樣能“換和平”,歐盟也在礦產領域提要求,而俄羅斯還在通過軍事行動施壓。
在這么難的處境里,中國的態(tài)度變化對他們來說可能關系到生死存亡,所以一個網頁調整才會引發(fā)這么大的反應。
信息亂猜里的信任考驗
現在是數字時代,政府網站早就成了傳遞外交政策的重要渠道,網站內容調整難免會被大家拿著放大鏡看。烏克蘭人對中國外交部網站信息變化這么緊張,說到底,是兩國關系在復雜國際形勢下,面臨的一次信任考驗。
從技術角度說,中國外交部網站的調整其實符合全球政務信息化的趨勢。這些年搞“互聯網+政務服務”,各國政府網站都在優(yōu)化用戶體驗,刪掉沒用的信息,突出核心內容。
中國外交部也一直在提升網站的服務功能,比如完善網上領事認證、實現護照申請在線預約這些。這次簡化烏克蘭的國家介紹,很可能就是這個持續(xù)優(yōu)化過程中的一步,不是針對某個特定事件的反應。
可在信息傳播里,做事的初衷和別人的解讀往往不一樣。烏克蘭這些年一直處在信息戰(zhàn)的環(huán)境里,對各種信號都特別警惕。
他們習慣了從一點點小細節(jié)里,解讀國際社會的態(tài)度變化,這種敏感性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變得更強了。所以當他們發(fā)現網站上關于克里米亞危機、俄烏戰(zhàn)爭的內容沒了,很自然就會把這和當前的地緣政治動態(tài)綁在一起想——比如美俄最近的?;鹫勁小W盟減少對烏援助這些事,越想越容易跑偏,產生不必要的猜測。
但實際上,中烏關系的根本沒因為一個網頁調整而改變。中國還是烏克蘭重要的貿易伙伴,兩國在農產品等領域的合作還在深化。
2025年簽的那個農產品協議,不只是幫烏克蘭打開了中國這個大市場,還引入了人民幣結算,給烏克蘭開辟了不用美元的貿易新路子。
這些實實在在的合作帶來的好處,比網站上的文字描述更能說明兩國關系的真實情況。
對烏克蘭人來說,真正的安全感應該來自這種實打實的合作,不是網站上的幾句話。中國的外交政策一直很穩(wěn)定,不會因為網站內容調整就變。
王毅部長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已經把立場說清楚了,中國會繼續(xù)堅持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繼續(xù)為推動烏克蘭危機通過政治方式解決發(fā)揮建設性作用。
現在這個時代,信息又多又雜,很容易產生誤解,國際社會更需要多溝通、多建立信任。
中國外交部網站調整內容本是技術上的優(yōu)化,卻被賦予了太多政治解讀,這也提醒我們,在復雜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里,傳遞政策時得更精準、更透明,別讓大家瞎猜、產生誤會。
對烏克蘭來說,保持冷靜和理性,多看看兩國合作的實際進展,比糾結網站內容變沒變更有意義。畢竟,真正的外交立場不是寫在網站上的文字,而是體現在實實在在的行動里。
信息來源:
外交部官網——烏克蘭國家概況
星島日報報道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