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常識還是科學,都告訴我們:人們渴望吸引并留住自己能爭取到的最佳伴侶—— 一個價值高、對自己全心投入,還能同樣看重自己的人。
但現(xiàn)實中,我們也常聽到這樣的事:
有人不管是分手,或者是離婚后,新找的對象要是客觀來看,綜合條件(比如人品、對感情的投入、雙方合拍程度、物質(zhì)基礎(chǔ)這些)反而不如之前的。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有時,我們能找到隱藏的原因或偏好來解釋這種選擇。比如,他們離開合拍的伴侶,可能是因為新伴侶能帶來更強烈的激情,哪怕新伴侶的整體價值更低;也可能是原來的感情里藏著我們不知道的問題,或是新伴侶身上有我們沒察覺到的 “隱性好處”。
但還有些時候,人們似乎是“故意” 選了條件更一般的伴侶。甚至分手時,他們還會說類似 “你太好了,我配不上你” 的話。
這話到底是為了安撫你、體面收尾的客套,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實話?研究已經(jīng)給出了答案……
01
被理解還是被愛慕
Being Known or Adored?
坎貝爾(Campbell)、拉肯鮑爾(Lackenbauer)和繆斯(Muise)在 2006 年的研究,為這個疑問提供了初步解答。
研究團隊重點探討:伴侶給出的不同反饋,會如何影響對方的感受,以及對方對這段關(guān)系的看法。
具體來說,他們想弄清兩種反饋的作用 —— 一種是 “驗證式反饋”(也就是認可對方的自我認知,讓對方覺得 “被理解”),另一種是 “提升式反饋”(即給出更積極的評價,幫對方強化自我認知,讓對方感到 “被愛慕”)。
研究發(fā)現(xiàn),反饋的影響會受兩個因素左右:一是對方的自我認知水平(高自我認知 vs 低自我認知),二是關(guān)系所處的階段(長期關(guān)系 vs 短期關(guān)系)。
不過總體來看,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伴侶能給自己積極、正面的評價—— 尤其是自我認知積極的人,或是處于短期關(guān)系中的人。
但自我認知消極的人恰好相反:在長期關(guān)系里,他們更希望伴侶 “認可” 自己那些負面的自我判斷。
矛盾的是,要是長期伴侶能認同并認可他們的負面自我認知,他們反而會覺得彼此更親近、更有默契。
所以,當關(guān)系從短期過渡到長期時,自我認知消極的人會更傾向于選 “懂自己負面想法” 的伴侶,而非 “一味愛慕自己” 的伴侶。
可為什么在長期關(guān)系里,他們會從 “想要被愛慕” 變成 “想要被‘負面認可’” 呢?
02
自我提升VS自我驗證
Self-Enhancement Versus Self-Verification
2010 年,Kwang和Swann的一項元分析回答了這個問題。
兩人梳理了此前的多項研究,重點分析人們在尋求反饋時,“自我提升” 和 “自我驗證” 這兩種動機分別起到什么作用。
和上面的研究類似,他們的結(jié)論也不是絕對的,而是分情況討論。
一方面,當 “被拒絕的風險很高” 時,人們會更想尋求 “自我提升式反饋”。
比如剛開始一段新關(guān)系(或是找工作)時,他們希望自己在對方眼里是好的 —— 這樣才能被選中。所以哪怕對方的評價和自己的負面自我認知不一致,他們也會主動追求這種 “能提升自我、充滿愛慕” 的反饋。
但反過來,當 “被拒絕的風險變低” 時,人們反而更想要 “自我驗證式評價”。
比如在長期關(guān)系(或是穩(wěn)定的工作里),人們更希望伴侶 “真正懂” 自己的本色,而不是一味說好聽的。一旦他們 “站穩(wěn)了腳”—— 比如關(guān)系已經(jīng)有了承諾、工作也穩(wěn)定了 ——“被準確理解” 就會比 “被愛慕” 更重要,畢竟這樣能讓彼此的互動更順暢。
這種邏輯對自我認知積極的人來說很好理解,但為什么自我認知消極的人,會希望長期伴侶認同自己的負面想法,而不是繼續(xù)高看自己呢?
Kwang和Swann 在研究里解釋道:“過于積極的評價可能會讓人困擾,因為這意味著伴侶的期望,可能超出了被評價者覺得自己能達到的水平?!?他們還補充:“負面評價反而可能讓人接受,因為這代表著雙方都認可彼此的不足?!?/p>
換句話說,自我認知低的人之所以傾向于選 “認同自己負面想法” 的長期伴侶,是因為這類伴侶不會對他們提太高的要求。
03
認知與期望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把這兩項研究結(jié)合起來看,我們就能理清完整的邏輯:
一開始約會時,所有人都想和自己喜歡、看重的潛在伴侶建立好感。他們希望對方高看自己、選擇自己,還愿意做出承諾???strong>等 “蜜月期” 一過,他們會更希望長期伴侶能 “準確地看待自己”—— 這份 “準確” 能讓雙方的期望更貼合實際,彼此的互動也更順暢。
不過,對自我認知相對積極的人來說,這種 “期望的轉(zhuǎn)變” 幅度不大;但對自我認知消極的人來說,轉(zhuǎn)變可能會非常明顯。
說到底,在一段已經(jīng)有了承諾的關(guān)系里,自我認知消極的一方可能會想 “逃避” 那些自己做不到或是不愿滿足的重要期望—— 卻還在享受伴侶持續(xù)高投入帶來的好處。
可惜的是,這種 “不對等的關(guān)系” 對兩個人都是負擔:不管是付出多、收獲少的一方,還是收獲多、付出少的一方,最后往往會走到分手。
而這種 “認知與期望的錯位”,也正是你可能會被前任評價為 “太好了” 或 “太完美了” 的原因。
一開始,他們確實享受著你的愛慕、關(guān)心和付出;但時間一長,他們要么覺得沒法滿足你的積極期望,要么會因為自己 “占了太多好處” 而愧疚。
于是他們選擇離開,去尋找一個能 “認可自己負面形象”、且期望不高(他們覺得自己能達到)的人。
就像我在《吸引力心理學》(尼科爾森,2022)里提到的:
約會中的兩個人,要是能在長期關(guān)系目標上達成共識,對這段關(guān)系會大有幫助 —— 這樣雙方在做出長期承諾前,就能有合理且貼合實際的期望。
另外,自我認知偏低的人,也該試著調(diào)整自己的負面自我認知,別在感情里 “看輕自己”,白白錯過好機會。不然的話,隨著關(guān)系慢慢推進,這種 “認知與期望的錯位”,很可能會給雙方都帶來一場令人沮喪的悲劇。
— the end —
作者 /Jeremy Nicholson M.S.W., Ph.D.
編輯 / 阿乾
配圖/電影《寂寞芳心》
參考文獻:
Nicholson, J. S. (2022). Attraction Psychology: Solutions for Successful Dating and Relationships.
Campbell, L., Lackenbauer, S. D., & Muise, A. (2006). When is Being Known or Adored by Romantic Partners Most Beneficial? Self-Perceptions, Relationship Length, and Responses to Partner's Verifying and Enhancing Appraisal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2(10), 1283–1294. https://doi.org/10.1177/0146167206290383
Kwang, T., & Swann, W. B., Jr. (2010). Do people embrace praise even when they feel unworthy? A review of critical tests of self-enhancement versus self-verific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14(3), 263–280. https://doi.org/10.1177/1088868310365876
預(yù)約心理咨詢
如果你有文章中提及到的心理困惑,可以預(yù)約心理咨詢。
關(guān)注我們的社交媒體,免費獲取咨詢師必備手冊,表格,協(xié)議;免費獲取每月靠譜培訓(xùn)整理。
公眾號:大俠心理,bilibili:王大俠心理,知乎:王大俠心理,小紅書:王大俠心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