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粟裕正在華野的駐地上和戰(zhàn)士們聊天的時候,忽然看到了老首長陳毅趕來了。他趕緊就迎了上去,“陳老總,您怎么來了?”
誰知道陳毅劈頭蓋臉就是一句:“我再不來,你小子就要被人換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1948年天,國民黨軍隊把主力往河南、山東一帶堆,想趁著我軍剛打完孟良崮戰(zhàn)役的空當,把中原戰(zhàn)場的主動權搶回去。這時候,中央軍委在西柏坡開會,毛主席指著地圖說:“得想個法子把敵人的注意力引開,讓劉鄧大軍能在大別山站穩(wěn)腳跟?!?/strong>
幾位將領圍著地圖琢磨,最后想出個主意:讓粟裕帶著華野的三個縱隊南渡長江。這招“調(diào)虎離山”夠狠,畢竟,粟裕剛在孟良崮滅了張靈甫的74師,蔣介石恨他恨得牙癢癢,只要他過江,國民黨的精銳肯定得追過去。
這樣一來,中原的壓力就能減輕,我軍就能騰出手來打大仗。
消息傳到華野駐地時,粟裕正蹲在地圖前研究戰(zhàn)況。他手里捏著中央的電報,眉頭擰成個疙瘩。旁邊的參謀見他半天沒動靜,小聲問:“粟司令,是不是該召集縱隊司令們開個會,商量過江的事?”粟裕搖搖頭,把電報往桌上一拍:“不急,這事兒得再琢磨琢磨。”
他不是不想執(zhí)行命令,只是這幾天翻來覆去想,總覺得哪里有些不對勁。
過江作戰(zhàn),聽著挺妙,可實際操作起來全都是問題:長江以南水網(wǎng)密布,部隊帶著重武器根本沒法走;再說,國民黨在江南經(jīng)營了這么多年,地方上全是他們的保甲隊,咱們過去后,糧食、彈藥補給都是問題。
更關鍵的是,蔣介石的主力:邱清泉的第五軍、黃維的第十八軍,全都在中原盯著呢。這倆部隊全是機械化,真要過江,他們未必會跟著跑,反倒可能趁機在中原把我軍剩下的部隊吃掉。
“要不,給中央回個電報?”參謀見他愁眉不展,又提醒了一句。粟裕咬著牙,在屋里轉了幾圈:“寫!把咱們的顧慮說清楚?!?/strong>
這封電報發(fā)出去的時候,粟裕在末尾加了句“個人淺見,供中央?yún)⒖肌?/strong>。他知道,跟中央的計劃唱反調(diào),風險肯定不小,但戰(zhàn)場上的事,向來都容不得半點含糊。
可中央的回電很快就到了,意思很明確:計劃不變,讓他趕緊準備,還附上了三套過江的具體方案,連哪天出發(fā)、從哪個渡口過江都標好了。毛主席在電報里特意加了句:“熟籌見復”,意思是讓他好好琢磨,盡快回復。
粟裕拿著回電,心里更沉了。他知道,中央的計劃是從全局考慮的,但他站在前線,看到的細節(jié)更具體。那天晚上,他把自己關在屋里,對著地圖看了整整一夜。桌上的油燈都燒干了,他才終于下定決心:再給中央發(fā)一封電報。
這第2封電報,他寫得格外仔細。從江南的地形說到敵軍的部署,從部隊的裝備講到補給的難處,最后明明白白說:“與其分兵過江,不如集中兵力在中原打一場殲滅戰(zhàn)?!?/strong>寫完后,他猶豫了半天,又在開頭加了句“斗膽直言”。
電報發(fā)到西柏坡,果然引起了激烈討論。有位領導說:“粟裕這是怎么了?中央的命令都敢打折扣?不行就換人!”這話傳到陳毅耳朵里時,他正在院子里劈柴,這位華野的老司令把斧頭一扔,大步闖進會議室:“換人?換誰?你們誰去能比粟裕打得好?”
他指著滿屋子的人,嗓門越說越大:“中原戰(zhàn)場現(xiàn)在是什么情況?敵人的機械化部隊跟狼似的盯著,換個人去,別說打勝仗,能不能把部隊帶回來都難說!粟裕是什么人?從三年游擊戰(zhàn)打出來的,孟良崮那仗,誰能想到他敢把74師從幾十萬敵軍里掏出來?他說不能過江,肯定有他的道理!”
陳毅的話就像塊石頭砸進水里,會議室里頓時安靜了。大家都知道,陳毅和粟裕搭檔了快10年,從黃橋決戰(zhàn)到孟良崮戰(zhàn)役,倆人一個管全局,一個抓戰(zhàn)術,配合得嚴絲合縫。陳毅最了解粟裕的脾氣,不是固執(zhí),是真把部隊的命當回事。
毛主席聽了匯報,抽著煙說:“讓陳毅去趟華野,當面聽聽粟裕怎么說?!?br/>
隨后,陳毅就趕到了華野,這才有了開頭的那段對話。倆人一碰面,陳毅就說到了正事:“說吧,為啥不愿意過江?”
隨后,粟裕就鋪開了一張地圖,指著中原一帶說:“您看,邱清泉的第五軍在商丘,黃維的第十八軍在駐馬店,這倆是硬骨頭。但他們現(xiàn)在分散著,咱們要是集中兵力,先敲掉一個,剩下的就好辦了。要是過江,這三個縱隊一走,中原的力量就弱了,他們肯定會趁機反撲。到時候兩邊都吃力,得不償失?!?br/>
“那過江就一點好處沒有?”陳毅追問。“有是有,”粟裕指著江南,“能攪亂敵人的后方,但咱們的部隊過去后,重武器帶不了,補給跟不上,最多只能打游擊??涩F(xiàn)在不是打游擊的時候了,咱們得跟敵人拼主力,拼殲滅戰(zhàn)?!?/strong>
陳毅盯著地圖看了半天,突然就一拍大腿:“你說得對!我這就給中央發(fā)電報,幫你把道理講清楚!”有了陳毅的支持,粟裕心里就有了底,隨后,他就又寫了第3封電報,這次寫得更加詳細了,連敵軍每個師的位置、裝備都列了出來。
這封電報送到西柏坡時,毛主席連夜召集會議。他把電報念了一遍,說:“粟裕在前線,看得比我們清楚。要不,讓他來西柏坡一趟,咱們當面聊。”
幾天后,粟裕風塵仆仆地趕到西柏坡。會議室里,毛主席、周總理、朱德等幾位領導都在。粟裕也不怯場,拿起粉筆在黑板上畫起地圖,從敵軍的部署講到我軍的優(yōu)勢,一口氣說了好幾個小時。
“簡單說,”他最后總結,“過江是‘揚短避長’,留在中原是‘揚長避短’?!?/strong>毛主席聽完,笑著說:“粟裕同志,你的想法有道理。那就按你的來,三個縱隊先不過江,在中原打一場大的?!?/strong>
消息傳回華野,戰(zhàn)士們都憋足了勁。粟裕很快制定了作戰(zhàn)計劃:先打開封,吸引敵軍來援,再在運動中殲滅援軍。這就是后來的豫東戰(zhàn)役。
1948年6月,戰(zhàn)斗打響。華野部隊像把尖刀,突然插進開封。守開封的敵軍根本沒料到我軍來得這么快,不到三天就被攻破了城。蔣介石急了,趕緊讓邱清泉、區(qū)壽年帶著部隊去救。這正是粟裕要的。
他一邊讓部隊假裝在開封戀戰(zhàn),一邊把主力悄悄拉到睢縣、杞縣一帶設埋伏。區(qū)壽年的兵團剛到,就被華野包了餃子。邱清泉想過來救,被華野的打援部隊死死攔住,眼睜睜看著區(qū)壽年兵團被殲滅。
這一仗,華野殲敵9萬多人,創(chuàng)下了解放戰(zhàn)爭以來單次戰(zhàn)役的殲敵紀錄。消息傳到西柏坡,毛主席拿著戰(zhàn)報說:“粟裕這步棋,走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