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過去的48小時內,基輔遭到近幾個月以來最大一次規(guī)模的空襲,澤連斯基和基輔市長先后表示:傷亡巨大,其中還有兒童傷亡。
令人意外的是,在基輔遭到空襲后澤連斯基喊話中國,這次一改往日的抹黑誣陷,而是希望中國就當前局勢作出回應。面對這樣的變臉,中方的回應滴水不漏,問題是澤連斯基為何突然喊話中國?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盤算?
這戲劇性的一幕,與僅僅 5 天前澤連斯基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比。8 月 23 日,當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提議 “由中國共同保障烏克蘭安全” 時,澤連斯基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絕:“烏克蘭不需要中國擔?!?。這種 180 度的態(tài)度大轉彎,背后折射出的是烏克蘭日益嚴峻的外交困局。俄烏沖突已經持續(xù)三年,曾經堅定挺俄的西方國家如今開始力不從心。
美國特朗普政府自今年 3 月起多次削減對烏軍援,7 月更是直接停止提供 “愛國者” 防空導彈、“海馬斯” 火箭炮等關鍵武器,導致烏軍在對抗俄軍空襲時捉襟見肘。德國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俄烏沖突已讓德國損失超過 2400 億歐元,高昂的能源成本和軍工開支迫使柏林大幅減少對烏支持。就連歐盟內部也出現(xiàn) “戰(zhàn)爭疲勞”,農民抗議、能源危機和政壇碎片化讓法德等領頭羊自顧不暇。
澤連斯基這種反復無常的行為已經變成常態(tài),面對他的公開喊話,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郭嘉昆在28日記者會上的回應滴水不漏:“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我們呼吁有關各方遵守‘戰(zhàn)場不外溢、戰(zhàn)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三原則?!?/strong>
短短兩句話,傳遞了多重信息:首先,中國一直以來的立場都是保持中立,從戰(zhàn)爭剛開始時,便堅持中立勸和。其次也是對烏的委婉批評,暗指烏克蘭此前跟隨西方制裁中國、拒絕和談等行為。而且,中方強調“不向交戰(zhàn)方提供武器”,嚴控兩用物項出口。中國駐聯(lián)合國副代表耿爽此前曾反問:“若中國真軍援俄羅斯,戰(zhàn)場形勢還會是今天這樣嗎?”
中方一貫主張“三不原則”——戰(zhàn)場不外溢、戰(zhàn)事不升級、各方不拱火。而俄軍此次在歐美推動和談的背景下發(fā)動造成重大平民傷亡的襲擊,顯然屬于“戰(zhàn)事升級”,也與中方呼吁降溫的立場存在一定差距。
不過,澤連斯基的期望可能遠不止于此。他真正希望的是中國能進一步采取實際行動,例如對俄實施制裁或限制能源貿易等,而不僅僅是口頭勸和。但從現(xiàn)實來看,中方仍堅持平衡策略,在呼吁和平的同時,繼續(xù)保持與俄羅斯的正常經貿往來。
在這些短期訴求之下,還隱藏著一條更長遠的戰(zhàn)略線。澤連斯基政府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戰(zhàn)爭如何結束,戰(zhàn)后的重建都將是一項無比艱巨的任務。
作為一個經濟巨擘,中國在未來的重建工作中是繞不開的存在。因此,這次看似絕望的求助,也是在為未來投資。盡管過去有過摩擦,但現(xiàn)在必須重新打開溝通渠道,確保在和平到來時,中國是一個可以爭取的合作伙伴,而非對立面。
所以說,這次外交行動既是緩解當前痛苦的戰(zhàn)術操作,也是為烏克蘭未來經濟生存下的一份戰(zhàn)略賭注。
滴水不漏的回應
面對澤連斯基拋出的“繡球”,北京的回應迅速而冷靜,堪稱滴水不漏。中國外交部在8月28日當天就做出了表態(tài),仿佛啟動了一道早已設定好的“外交防火墻”。
這個回應沒有絲毫的即興發(fā)揮,而是重申了中方在此次危機中一以貫之的清晰立場:通過對話協(xié)商實現(xiàn)政治解決,是唯一的出路。這種不變的姿態(tài),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向外界投射出穩(wěn)定和可預期的信號。
然而,在不變的原則之下,卻暗含著微妙而清晰的信號。聲明在呼吁各方降溫時,特意點出了希望“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所有各方”能夠推動局勢緩和。
這個看似尋常的措辭,在外交觀察家眼中卻意義非凡。它被解讀為北京對這次特定襲擊的一種不點名的表態(tài)。在不破壞與莫斯科戰(zhàn)略關系的前提下,中國巧妙地表達了它的不贊同。這次襲擊,顯然觸碰了北京“不希望局勢升級”的原則紅線。
同時,這個回應也含蓄地傳遞了另一層信息:不要試圖把中國當作可以隨意使喚的工具人。北京提醒基輔,雙方關系的基礎是相互尊重。中國的對外政策,始終由自身的國家利益和長期戰(zhàn)略所驅動,絕不會因為他國的燃眉之急而輕易改變航向。
這種外交上的自主性,有著堅實的現(xiàn)實作為支撐。中俄之間正常的貿易關系仍在繼續(xù),而俄羅斯總統(tǒng)即將到訪中國的消息,更是對這種穩(wěn)定關系的最好注腳。中國拒絕在沖突中選邊站隊,核心目的就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戰(zhàn)略空間,避免被卷入不必要的糾紛。
結語
中國的回應,堪稱一次大國外交的教科書式演示。它既維護了自身的戰(zhàn)略中立,保護了核心伙伴關系,又在不激化矛盾的情況下,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和偏好,最終成功地拒絕被拉入一個不屬于自己的棋盤。
回看整起事件,基輔上空的空襲,就像一顆投入水中的巨石,激起了一圈復雜的地緣政治漣漪。它觸發(fā)了澤連斯基一次充滿絕望感,卻又深思熟慮的外交,其目標既在當下,又在未來。
而他得到的,是來自北京的一道由原則和戰(zhàn)略自主筑成的“銅墻鐵壁”。
澤連斯基的這次嘗試,或許沒有換來他最渴望的、來自中國的強力干預,但它卻無比清晰地照亮了基輔如今必須面對的、全新的地緣政治現(xiàn)實。而對北京來說,這只是其漫長外交道路上又一次的考驗。它用行動證明,在一個沖突不斷升級的世界里,戰(zhàn)略耐心和堅定原則,就是它最好的盾與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