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銅梁安居鎮(zhèn)的涪江邊,駱禮全這個名字,早已刻進了環(huán)保w權的年輪里。這位曾靠網箱養(yǎng)魚撐起"菜籃子工程"的漁民,用二十多年光陰講述著一個令人揪心的故事:當污染吞噬家園,當司法判決屢屢失衡,普通民眾該向何處尋求公道?
一、豐收季的噩夢:150萬斤死魚背后的真相
1996年至1997年的涪江,本該是網箱養(yǎng)魚的豐收季,卻成了駱禮全和六十戶漁民的噩夢。紅蝶公司碳酸鍶廠臨江而建,以天青石為原料生產時,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排入江,多次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铘~瞬間翻肚,水面漂浮的死魚綿延數里,政府統(tǒng)計累計死魚150余萬斤,損失超1500萬元,其中駱禮全一人就損失300余萬元,漁民們的生計被徹底沖垮。
漁民們找企業(yè)論理,得到的是"天災"的搪塞;求助環(huán)保部門,檢測顯示廢水中含有特征污染物硫化物(9毫克/升、2毫克/升不等),且水體溶解氧為0——這分明是污染的鐵證。被逼到絕境的駱禮全,只能將希望寄托于法律。
二、六審六判:法律天平為何一再傾斜?
2001年,駱禮全首次起訴,提交了系列鐵證:死魚照片、農業(yè)部長江中上游漁業(yè)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甲級資質)的分析意見、專家認定、司法鑒定書,均明確死魚系中毒死亡。然而,紅蝶公司僅憑"排污達標"的政F文件,便聲稱死魚是"水體缺氧"所致,F(xiàn)院竟全部采信,駁回起訴。
此后,從一審到終審,從再審到提審、申訴,歷經"六審六判",均以"排污達標"為由駁回訴求??墒聦嵣希痉ㄨb定早已戳穿謊言——所謂"達標"是超標改寫而來,"缺氧"更是無稽之談。更荒唐的是,四級F院都認定本案屬"環(huán)境污染案",卻拒不適用環(huán)境法審理。我國系列環(huán)境法及司法解釋早已明確,即使排污達標,只要造成污染損失就應擔責,層層F院的"不依法審案",讓這起案件成了跨越二十多年的冤案。
這傾斜的天平下,藏著三個刺眼的"不等式":
?違背事實:明知紅蝶公司有污染行為,死魚事實確鑿,卻硬說"與排污無因果關系"
?違背法律:無視"達標也要擔責"的明文規(guī)定,執(zhí)意以"達標"為企業(yè)脫罪;
?證據不公:全盤采信紅蝶公司假證,對原告的關鍵證據百般刁難。
更深層的悲哀在于,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今天,一個證據確鑿的污染案,為何比幾場戰(zhàn)爭打得還久?駱禮全已近八旬,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多年?而涉案企業(yè)作為當地納稅大戶、"重點保護企業(yè)",與江邊討生活的漁民之間,權力與權利的不平等,讓法律在"發(fā)展優(yōu)先"的慣性思維下,淪為保護既得利益的工具。
三、壓不垮的W權者:從漁民到"赤腳律師"的堅守
二十多年的官司,壓垮了駱禮全的生活,卻沒壓碎他的信念。當年30多歲的壯漢,如今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他賣掉所有養(yǎng)魚設備湊路費,多次赴京上F;妻子因長期焦慮患病,老兩口無養(yǎng)老保險,僅靠每月150元農補過活,全家傾家蕩產。
但他沒像其他漁民那樣放棄。只讀了小學二年級的他,自學法律成了"赤腳律師",用舊貨市場淘來的攝像機記錄排污證據。除了自己的案子,他還幫其他污染受害者W權。有人問他"你的案子怎么辦",這個硬氣的漢子總會紅了眼眶:"我不怕自己輸,但怕后人覺得'維權沒用'。"
四、廢渣與謊言:污染的代價從未消散
紅蝶公司的謊言不止于"排污達標"。他們聲稱"廢渣堆放能防洪、防塌、無毒無害",可事實是:
?江邊渣場嚴重阻礙行洪,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原生態(tài)環(huán)境至今未恢復;
?渣場堡坎多次被洪水沖垮,何來"防塌"?
?廢渣被沖入涪江,浸出液污染水源;
?如今江邊仍有一座高近100米、寬近100米、長近200余米的渣山未清除。
更諷刺的是,紅蝶公司1994年投產后,瓊涪兩江養(yǎng)殖魚和天然魚大量死亡;2009年因污染嚴重被政F關閉后,江河再無死魚——這赤裸裸的因果,怎能被視而不見?
背后的保護傘更令人憤怒。王某昭串通后勤工程學院環(huán)科所,收受紅蝶公司35萬元好處費后,出具假環(huán)評:謊稱企業(yè)用"低硫無煙煤",實則工廠黑煙滾滾;掩蓋廢渣有毒、阻礙行洪、造成3000多畝水土流失、占用50畝土地永久損壞、導致村民周某英雙腳致殘等事實。這樣的"環(huán)評",成了企業(yè)違法的"通行證"?
五、等待與期盼:為法治信仰守住防線
駱禮全案的意義,早已超越300多萬元的賠償。它關乎法律在民眾心中的重量:當污染企業(yè)憑資源優(yōu)勢逃避責任,司法程序淪為形式,法治信任如何維系?關乎環(huán)保底線:若大規(guī)模死魚都無法追責,長江生態(tài)保護豈不成空談?關乎社會公平:當"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在司法中上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兌現(xiàn)?
我們懇請上級部門關注此案:審視六次判決中證據采信的合理性,評估地方保護主義對司法公正的影響。不必苛責基層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但需要更高層級的力量,校準這傾斜的天平。這不僅是為駱禮全討回公道,更是為所有相信"法律能撐腰"的普通人,守住最后一道防線。
涪江的水還在流,駱禮全的等待還在繼續(xù)。愿這跨越二十多年的維權路,最終能迎來配得上"公正"二字的結局——不是為了顛覆什么,只是為了證明:法律的天平或許會暫時傾斜,但絕不會永遠失衡,正義或許會遲到,但不應缺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