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全面轟炸基輔的時候,烏軍說來就來!烏克蘭手搓無人機突襲900公里,又炸了俄羅斯薩馬拉州-古比雪夫煉油廠。
這回烏克蘭是真盯上俄羅斯的“工業(yè)血液”了!
就在俄羅斯空天軍對基輔發(fā)動新一輪猛烈轟炸的幾乎同一時間,一架烏軍遠程自殺式無人機穿越900公里,精準突襲了位于薩馬拉州的古比雪夫煉油廠,這已經(jīng)是今年以來第N次類似操作了。
你炸我軍工廠,我炸你煉油廠,你轟我基輔,我繼續(xù)炸你煉油廠,你打擊我電網(wǎng),我還是炸你煉油廠,烏克蘭仿佛認準了一個道理,既然正面戰(zhàn)場壓力山大,那就把你家后院最值錢、最怕火的地方,一次次“點名式爆破”。
這手法不算新,但效果卻持續(xù)刺痛。
古比雪夫煉油廠不是普通目標,它是俄羅斯規(guī)模最大、工藝最復雜的煉化企業(yè)之一,每日處理原油超過30萬桶。
從現(xiàn)場流傳出的畫面看,爆炸后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雖未造成全面停產(chǎn),但設備損壞與心理震懾已經(jīng)達成。
為什么總是煉油廠?
答案不復雜,打這里,性價比高,俄羅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能源收入是國家財政的頂梁柱。
煉油設施一旦受損,不僅影響成品油供應和軍隊燃油保障,更直接沖擊俄羅斯的外匯收益。
更何況修復這類大型工業(yè)設施耗時漫長,即便想防也防不住,烏克蘭用的很可能是改裝過的廉價無人機,成本極低,但破壞效果卻不小。
從去年開始,烏軍明顯提升了遠程無人機的突襲能力。
它們不像導彈那樣顯眼,飛行高度低、雷達特征弱,還能迂回線路,讓俄軍防空系統(tǒng)防不勝防。
而烏克蘭本土的軍工體系也在適應戰(zhàn)爭,沒有高端芯片?就用民用級替代,沒有全球定位?就靠慣性導航+光學修正,“手搓”無人機,逐漸成了烏克蘭非對稱作戰(zhàn)的一張牌。
俄羅斯不是沒有應對,他們加強了煉油廠周邊的防空部署,設置偽裝和干擾系統(tǒng),甚至動員了周邊民兵參與巡邏。
但國土太大、目標太多,防不勝防,就像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滴雨會落在哪里,但烏克蘭的無人機,似乎總能找到那條縫隙。
國際輿論場上,這種“你來我往”的報復循環(huán)正在引發(fā)更多關注。
美國特朗普政府目前的表態(tài)仍傾向于“不直接參與”,但持續(xù)默許西方援助武器,歐盟則在能源市場波動中略顯尷尬,畢竟俄羅斯油氣斷供也會沖擊全球價格。
而從更廣的維度看,烏克蘭的這種戰(zhàn)術,本質上是一場“經(jīng)濟消耗戰(zhàn)”。
它不一定能改變戰(zhàn)線推移,卻可以有效削弱俄羅斯的長期戰(zhàn)爭潛力,這讓人不禁聯(lián)想到二戰(zhàn)時盟軍對德國石油設施的戰(zhàn)略轟炸,你不是坦克多嗎?斷你的油,看你怎么開。
但也必須說,這種襲擊是一把雙刃劍。
烏克蘭同樣面臨能源基礎設施被持續(xù)打擊的困境,雙方平民都在承受戰(zhàn)爭帶來的斷電、停暖和生活不確定性,戰(zhàn)爭沒有贏家,只有代價。
回過頭看,烏克蘭一次次把無人機飛向煉油廠,不僅僅是一種軍事反擊,更是一種政治信號,哪怕你火力全開正面壓境,我仍有能力戳中你的痛處。
戰(zhàn)爭進入了拼忍耐力、拼制造能力、拼戰(zhàn)略創(chuàng)意的階段。
而俄羅斯接下來會如何回應?是加強空中攔截?是對烏克蘭能源系統(tǒng)再度加大打擊?還是也采取類似的“非對稱報復”?這場“無人機破襲戰(zhàn)”恐怕還遠未到終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