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杭州免午公益服務中心發(fā)布“關于要求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立即停止侵犯‘免費午餐’商標專用權的嚴正聲明”。聲明文章說,“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簡稱紅基會)在與我們的專項合作協(xié)議終止后,在沒有取得我方“免費午餐”品牌授權的情況下,仍在使用“國際免費午餐”的名義在多個平臺進行募捐和宣傳?!?/p>
由于“紅基會”方面以“國際免費午餐”并未注冊為由拒絕放棄使用,免費午餐方不得已向其發(fā)出律師函,要求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立即停止商標侵權行為并公開致歉。
另特此附上“免費午餐”商標注冊證,以昭公信
說實話,看到“紅基會”這波操作,我很是震驚,尤其是那句——“國際免費午餐”并未注冊,他們就可以使用,堪稱赤裸裸耍流氓。很難相信這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工作人員說出來的話。
作為一個農(nóng)村出來的孩子,我一直覺得當年以鄧飛老師為首的那批傳統(tǒng)媒體人發(fā)起的“免費午餐”項目功德無量。這個公益品牌經(jīng)過這些年的發(fā)展,已是中國民間公益最知名、最響亮的品牌之一。堂堂“紅基會”竟公然掠奪一個民間公益品牌,實在太不要臉了。
這不是合作糾紛,而是一起赤裸裸的公益霸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紅基會)對“免費午餐”品牌的公然竊取,撕開了公益光環(huán)下最不堪的一面——某些“巨無霸”機構早已將公益道德與法律底線踐踏在腳下。
一、 從“救助者”到“掠奪者”:公益?zhèn)惱淼娜姹浪?/p>
紅基會的身份是公益“國家隊”,其核心使命應是救助弱者、維護社會公平。然而,它對“免費午餐”的行為,卻完美演繹了什么是恃強凌弱:利用自身龐大的體量和資源,對一個民間公益品牌進行毫無顧忌的“名稱搶劫”。這種行徑與它的使命完全背道而馳,從一個救助者的神壇上跌落,淪為公益領域的“掠奪者”。這是其機構倫理的徹底破產(chǎn),證明在利益面前,所謂的公益初心不堪一擊。
二、 “版權流氓”邏輯:公益界的毒瘤心態(tài)
“并未注冊就可以使用”——這句荒謬的辯解,暴露了紅基會內(nèi)部一種令人震驚的“版權流氓”心態(tài)。這種邏輯的核心是:只要法律沒有明確禁止,我就可以肆意妄為;只要你的品牌有價值,我就可以零成本“借用”。這種鉆法律空子、占道德便宜的思維,是公益領域最危險的毒瘤。它意味著,任何民間公益項目的創(chuàng)新成果,都可能被巨頭機構隨時收割,創(chuàng)新者的權益在“公益”的大旗下被公然剝奪。
三、 傷害的不止是一個品牌,而是整個社會的信任根基
紅基會此舉,最惡劣的后果是混淆了善款的流向,愚弄了公眾的愛心。當捐贈者無法分辨“李逵”還是“李鬼”,當善意可能被注入一個名不副實的項目,他們最簡單的選擇就是——不再相信,不再捐款。紅基會透支的不僅是自己的信譽,更是整個中國公益行業(yè)賴以生存的社會信任資本。它正在親手拆掉公益事業(yè)的城墻,讓所有人的努力都可能因為它的自私短視而付諸東流。
四、 要求追責到底:公益不是法外之地
我們絕不能允許這樣的事件以“內(nèi)部溝通”為由不了了之。紅基會必須為其行為承擔全部后果:
1. 立即終止侵權,并向“免費午餐”及社會公眾公開道歉;
2. 公開侵權期間募款明細及資金流向,接受第三方審計;
3. 追究相關決策者責任,整頓機構內(nèi)部治理結構;
4. 建立知識產(chǎn)權尊重機制,確保此類事件永不發(fā)生。
最后:公益需要善心,更需要敬畏
紅基會的所作所為,給所有公益從業(yè)者上了一課:公益事業(yè)最寶貴的不是規(guī)模大小,而是對法律的敬畏、對同行的尊重、對公眾的忠誠。當一個機構失去這些底線,哪怕規(guī)模再大、名頭再響,也終究只是公益名義下的野蠻人。
我們呼吁所有關注公益的人共同發(fā)聲:絕不允許偽善綁架真愛,絕不允許霸權踐踏創(chuàng)新。中國公益需要的不是“巨無霸”的壟斷,而是一個讓每一個善意都能被尊重、每一份創(chuàng)新都能被保護的健康生態(tài)。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