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文|萬象硬核
編輯|萬象硬核
?——【·前言·】——?
2017年6月,一群裝備齊全的人來到四川的一片山林中,他們在山上走走停停,拿著相機和筆記本到處拍攝記錄。
走在最前面的是孫海,他是個植物達人,他慢慢走著,眼睛時不時掃過路邊的草叢,生怕錯過任何一種稀有植物。
大家往一片坡地上走,這里海拔快到3000米,空氣越來越涼,周圍樹上的葉子也慢慢從闊葉變成了針葉。
走著走著,孫海突然腳下一滑,膝蓋猛地扭了一下,疼得他齜牙咧嘴。
原本跟在后面的隊友繼續(xù)往前探路,他就留在原地緩了緩,等沒那么疼了,抬頭時已經看不到隊友的身影,只能一個人在針葉林里慢慢轉悠。
閑著也是閑著,孫海索性蹲下來觀察周圍的植物,這片高山森林里藏著不少“植物寶貝”呢。
?——【·特別的植株·】——?
就在他準備起身找隊友時,視線突然被一株深紫色的植物吸引了。
它看起來像是天南星屬的植物,但是比常見的矮不少,也就十幾厘米高。
并且它的肉穗花序外面裹著一層佛焰苞,底部是深紫色,頂上還清晰印著三道白色條紋,花序頂端的附屬物又細又長,透著股“特別勁兒”。
孫海一下子來了精神,忘了膝蓋的疼,直接趴在草地上,小心翼翼地拿出相機,從不同角度給這株植物拍照,還掏出本子畫了簡易的解剖圖。
他知道天南星屬植物種類多,但這株的模樣,他以前從沒見過。
“會不會是沒記錄過的種類?”他心里犯嘀咕,趕緊把照片和圖紙發(fā)給專家朋友,等著對方回復。
趁著等消息的間隙,孫海在附近的草地里來回找,眼睛瞪得溜圓,生怕漏了什么。
最后在離第一株不遠的雜草叢里,又找到了兩株一模一樣的深紫色植物,加起來總共3株,都長得安安靜靜,不仔細看很容易被當成普通雜草。
沒過多久,他收到了朋友的回復,驚喜地告訴他,這居然是那個消失快60年的植物,孫海一下子愣住了。
他當然聽說過,這種植物是我國特有的,1958年有專家采過一次標本后,就再也沒人在野外見過了。
1977年,專家李恒才給它定了中文名,可這么多年過去,別說野外活體,就連一張彩色照片都沒有,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shù)據(jù)庫里,也只有一張黑白標本圖。
這位專家朋友說,全世界各大標本館里,它的標本都少得可憐,這次能找到活體,簡直是天大的驚喜。
后來隊友們找回來,聽孫海說發(fā)現(xiàn)了消失近60年的珍稀植物,都圍過來看,有人忍不住感嘆,要是孫海沒扭傷掉隊,說不定就錯過了!
孫海笑著揉了揉還在隱隱作痛的膝蓋,覺得這傷受得值。
?——【·意義重大的發(fā)現(xiàn)·】——?
這次發(fā)現(xiàn)后,植物學界都很關注,植物學博士顧有容說,這種植物的文獻記錄非常少,以前連辨認都容易出錯。
現(xiàn)在證實了它還在這片山林中存活,這個發(fā)現(xiàn)對后續(xù)的研究和保護而言,堪稱關鍵突破。
而且大家還發(fā)現(xiàn),這種植物特別依賴這里的生態(tài):腐殖質豐富的土壤、涼爽濕潤的氣候,人跡罕至的森林環(huán)境,少了哪一樣都不行。
如今,那3株植物的照片,成了它第一個有記錄的彩色影像。
它們就像藏在高山里的“植物精靈”,隱居近60年,最終因為一次意外的扭傷,重新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
那么這種植物究竟是啥呢?
?——【·小南星·】——?
原來它叫小南星,是我們國家特有的珍稀植物,它的植株非常矮,通常只有一二十厘米高。
它的莖稈也非常細,顏色是偏淺綠或者帶點紫褐色,表面是光滑的,沒有絨毛。
小南星的葉片不像普通的植物那樣,它通常只有1片,是手掌形狀的,會裂成幾瓣。
具體的分裂數(shù)量還沒有準確的記錄,不過借鑒天南星屬的其他同類植物,一般是3-9裂。
最有辨識度的是它的花序,外面包裹著一層佛焰苞,佛焰苞底部是深紫色的,上面有3條明顯的白色條紋,花序頂端有細長的附屬物。
這是區(qū)分它和其他天南星屬植物的重要特征。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在野外觀察到小南星的果實,不過借鑒其他同類植物,可以推測出應該是漿果,成熟后可能呈紅色或橙色,內含1-3粒種子。
小南星對生存環(huán)境的適應性較弱,一旦生長環(huán)境被破壞,很難自然恢復。
另外,和多數(shù)天南星屬植物一樣,小南星的植株可能含有微量毒性成分,主要存在于塊莖中,可以避免被動物過度啃食。
小南星喜歡涼爽濕潤的氣候,適宜生長在海拔2800-3200米的高山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下層。
它生長地的土壤多為腐殖質豐富的土壤,土層較薄,常夾雜落葉或巖石碎屑。
它對光照的耐受度極低,只能適應柔和的散射光,無法承受強光的直接照射。
正因如此,它們的自然分布區(qū)一般在在高大樹木的樹蔭覆蓋處,濃密的枝葉像天然的遮陽傘,為它們隔絕強光。
另外小南星對濕度要求較高,生長環(huán)境的空氣相對濕度需保持在70%-85%,干旱環(huán)境下難以存活。
目前缺乏小南星完整的生長周期觀察數(shù)據(jù),但是結合天南星屬同類植物推測,它應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塊莖越冬。
每年春季,氣溫升高后,塊莖開始萌發(fā),長出新的莖和葉,夏季進入生長旺盛期,6-7月可能開花,秋季果實成熟。
到了生長后期,它的地上部分會逐漸顯現(xiàn)出衰敗跡象,葉片發(fā)黃、莖稈干癟,慢慢枯萎后倒伏在地面。
而地下塊莖則進入休眠狀態(tài),等待來年萌發(fā)。
從種子萌發(fā)到長成成年植株,可能需要3-5年時間,生長速度較慢。
目前,相關部門已對發(fā)現(xiàn)小南星的區(qū)域采取保護措施,禁止人為破壞其生長環(huán)境。
為守住小南星的 “生存希望”,科研人員正積極推進人工繁育技術的攻關,避免它們再次陷入瀕危狀態(tài)。
由于小南星野外數(shù)量極少,已被列入珍稀植物保護關注名單。
未來還需更多調查和保護工作,確保它能在自然環(huán)境中穩(wěn)定生存。
參考:
成都商報《隱居近60年 罕見植物小南星在四川再次露面》2017-07-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