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脾胃虛弱對硬皮病的影響不容小覷。中醫(yī)講究整體觀念,認為臟腑之間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會導致氣血生成不足,無法濡養(yǎng)肌膚筋脈,可能導致或加重硬皮病。中醫(yī)認為 “氣血不榮肌膚” 會導致皮膚僵硬、失去彈性。
脾胃虛弱運化水濕功能減退,容易導致痰濕內生。痰濕阻滯經(jīng)絡,影響氣血運行,也可能誘發(fā)或加重硬皮病。另外,脾胃虛弱可能導致脾陽不足,溫煦無力,寒凝氣滯,進一步加重皮膚硬緊。
要改善這種狀況,關鍵在于從脾胃入手。通過健脾養(yǎng)胃,增強脾胃的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運化水濕功能正常,從而讓身體肌膚得到充分的滋養(yǎng)。
案例介紹:
男性患者,38 歲,患者四五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雙手皮膚輕微變硬,表現(xiàn)為指尖發(fā)緊、活動略受限,勞累、受涼后加重,溫暖休息后稍緩解。
近 1 年多來,皮膚變硬逐漸蔓延至手背及前臂,影響日常抓握動作,伴有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薄,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細弱。
分析:
患者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細弱,均為脾胃虛弱之象。
神疲乏力,面色萎黃,脈細弱,為氣血不足。
皮膚僵硬、勞累受涼后加重,提示脾陽不足、寒凝氣滯。
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不能濡養(yǎng)肌膚,脾陽虧虛則溫煦無力,寒邪凝滯肌膚,故見皮膚變硬。
綜合以上辨證,患者屬于脾胃虛弱,氣血不足,脾陽虧虛證。
于是,李大夫給患者開方: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當歸、白芍、桂枝、干姜、黃芪、陳皮、雞血藤、川芎等。
并囑咐他要注意保暖,避免勞累受涼,按時服藥,規(guī)律作息。
結果怎么樣?
患者服用一個療程后,雙手皮膚僵硬感減輕,指尖活動靈活度提升,胃口可,二便正常。
連續(xù)服用 4 個療程,雙手及前臂皮膚硬度基本恢復正常,勞累受涼后無明顯加重,無其他不適。
方中:
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補益脾胃,為治療脾胃虛弱之基礎方。
當歸、白芍、雞血藤養(yǎng)血活血,濡養(yǎng)肌膚,改善皮膚失養(yǎng)狀態(tài)。
桂枝、干姜溫陽散寒,驅散凝滯肌膚的寒邪,緩解皮膚硬緊。
黃芪大補元氣,助脾胃生化氣血,增強機體溫煦之力。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防止痰濕內生。
川芎活血通絡,促進氣血運行,助力肌膚濡養(yǎng)。
全方共奏健脾益氣、養(yǎng)血溫陽、通絡柔膚之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