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市第十三中學開學典禮在臺城校區(qū)新青年劇場隆重舉行,紅山校區(qū)師生線上同步參與,兩校區(qū)同心聚力。本次典禮依托“時光照相館”這一主線,在歷史回響與未來展望的交織中,為全校師生揭開了新學期時光之旅的序幕。
新帥領航!張翼飛致辭繪藍圖,拉開校慶序幕
現(xiàn)場,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張翼飛以“新帥”身份亮相,為全體師生帶來“時光寄語”。他不僅勾勒新學期發(fā)展藍圖,更正式啟動十三中建校70周年校慶,以“七秩志遠承烽火,行近擔當啟新程”為題,傳遞辦學初心。
張翼飛說,十三中的成長是與新中國的命運緊密相連的。學校七十年征程,始于1955年,作為南京解放后第一所完全中學,十三中從西家大塘14號揚帆啟航。七十年間,從古色古香一方院落到紅山新城現(xiàn)代化校區(qū)拔地而起;從1959年躋身重點中學,到2024年榮膺“江蘇省高品質(zhì)示范高中建設立項學?!?,七十春秋薪火傳,九萬里風鵬正舉,每一次跨越,都由校訓“志遠行近”的精神驅(qū)動,在一代代十三中人的血脈中奔涌。
“何為‘志遠’?如果只管埋頭趕路,不顧前路方向行不行?如果一味刷題應對考試,不去思考祖國發(fā)展和社會需要行不行?我想有些青春期的調(diào)皮鬼會回應:行?。〉睦镆欢ㄓ辛硪粋€三觀筆直的答案。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脊梁,你們的理想,當融入國家民族發(fā)展的召喚?!?br/>回看近年來的十三中,一批批學子不斷用實際行動證明,“志遠”的星河看似遙遠,其實就閃爍在每一個堅實“行近”的腳印中:它是高考賽道上的“化志為行”——每年大批學子躋身全市前1000名隊列,以持續(xù)領先的高分推進力,將遠大理想鋪成腳下的臺階;它是學科競賽中的“厚積薄發(fā)”——年均超300人次榮獲省級以上獎項,信息學、機器人等多項競賽全國領先,以專注與恒心抵達新高度。
敢問路在何方?路,永遠在每一個為個人夢想、為民族復興而篤定向前的腳下!這份堅守,始于每日的點滴努力,成于不懈的持久積累——這正是對歷史最好的致敬,也是對未來最堅實的奠基。
最后,張翼飛呼吁全體師生做扎根玄武湖畔的梧桐,用具體的“行近”清單承載“志遠”擔當,并承諾“我將與大家共同努力”,以實干致敬歷史、奠基未來。鏗鏘致辭引發(fā)全場師生強烈共鳴。
校慶LOGO驚艷發(fā)布!高一學子設計彰顯校園活力
作為校慶籌備的重要成果,典禮現(xiàn)場舉行了十三中建校70周年專屬LOGO發(fā)布儀式。經(jīng)過暑假多輪評比,高一6班楊博巖同學的設計方案脫穎而出。發(fā)布環(huán)節(jié)中,張翼飛書記與楊博巖同學共同揭開LOGO神秘面紗,標志著學校7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進入新階段。
時光對話顯溫情!老校友湯文成返校傳經(jīng),寄語后輩砥礪前行
“校照片 續(xù)溫情”篇章里,一場跨越數(shù)十年的“時光對話”溫情上演。學校特邀1977屆老校友湯文成先生返校。湯文成先生是東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東南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16年,現(xiàn)任東南大學未來機器人基金管委會副主任,是十三中“志遠行近”校訓的踐行者。2025級新生代表秦梓彤、趙云飛與湯文成先生展開交流,老校友分享求學經(jīng)歷與人生感悟,為新生答疑解惑,鼓勵他們以奮斗詮釋青春,傳承十三中人的優(yōu)良學風。這場跨越時光的對話,不僅讓學子們感受到前輩的精神力量,更讓學?!皠諏嵡蟾摺钡木裨诖H傳承中愈發(fā)鮮明。
高一(18 )班學生秦梓彤說:“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90年代運動場的照片,那時候操場環(huán)境一般,但是大家依然熱愛運動?,F(xiàn)在我們生活這么優(yōu)美的校園中,我會珍惜三年的高中生活。我想考上理想的大學,像湯文成教授一樣能為國家科技做貢獻。”
AI賦能“時光創(chuàng)想”!7位級部主任繪就年級發(fā)展新圖景
為描繪各年級新學期發(fā)展目標,典禮創(chuàng)新設置“時光創(chuàng)想”環(huán)節(jié)。學校7位級部主任借助AI技術(shù),將本級部對學子成長的期待轉(zhuǎn)化為可視化圖片,并依次上臺解讀“新照片”理念。從高一的“夯實基礎,逐夢啟航”,到高二的“深耕細研,突破自我”,高三的“沖刺高考,決勝未來”,再到國際高中的“放眼寰宇,胸懷天下”,每個級部的AI圖景都緊扣學生發(fā)展階段特點,既展現(xiàn)了各年級的育人特色,又傳遞出全校上下同心育人的決心。AI技術(shù)的運用讓抽象的育人目標變得生動具體,也為開學典禮增添了科技感與未來感,贏得師生陣陣掌聲。
典禮最后,全場師生齊唱《我愛你,中國!》,揮舞五星紅旗定格“新照片”中最鮮亮的中國紅。此次開學典禮既是對學校七秩辦學歷史的致敬,也是對新學期的鄭重啟航。相信在“志遠行近,務實求高”校訓校風指引下,十三中學子將以更昂揚的姿態(tài),在臺城畔、紅山旁續(xù)寫七秩芳華的新篇章。
江蘇新聞廣播記者/沈楊 通訊員/張越凡 張燕 攝影/徐海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