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4年,全國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國軍投誠將領鄭洞國參與此次大會,會上毛主席任命他為國防委員會委員,會后,毛主席設宴款待鄭洞國。
此次宴會,有很多將領參加,賀帥、葉帥均已到場,鄭洞國遲到了幾分鐘,來到主席家門口時有些局促不安,毛主席見狀從沙發(fā)上起身,走到門口迎接他。
接下來主席的一個動作在場的領導都習慣了,但還是讓鄭洞國大為震驚,這一個小細節(jié)讓他明白了,共產黨這么多英杰為什么都服毛主席,他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對的。
一、鄭洞國,曾經的國軍名將
1948年,沈陽戰(zhàn)役我軍大獲全勝,國民黨很多名將被俘虜,野戰(zhàn)軍參謀長劉亞樓受中央軍委指示,設宴款待這些被俘將領,端杯給他們敬酒。
但這里有一個刺頭,一點不給劉亞樓面子,他就是國軍名將廖耀湘,場面一度陷入尷尬,劉亞樓知道廖耀湘的脾氣,轉身請出鄭洞國,他的出現(xiàn)讓在場所有人都震驚了,當然也包括刺頭廖耀湘。
廖耀湘見到他嘴里喊著:“這不可能,這絕對不可能”,鄭洞國緩步走向廖耀湘,兩人聊了片刻,廖耀湘立馬起身給劉亞樓連敬三杯酒以示歉意,鄭洞國為什么會把廖耀湘治得服服帖帖,因為他曾是廖耀湘的老上級。
1933年,日軍大肆進攻我國東北三省,東北的老百姓苦不堪言,鄭洞國臨危受命,他本就是黃埔高材生,此前一直聲名不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一直堅守在抗日戰(zhàn)場上。
國民黨在抗日期間打的所有大型戰(zhàn)役,鄭洞國幾乎都參加過,古北保衛(wèi)戰(zhàn),日軍占據(jù)地利,鄭洞國率領部下久攻不下,一度陷入僵持,眼見時間來不及了,鄭洞國直接脫下衣服,身先士卒沖在最前線。
此舉大大鼓舞了戰(zhàn)士們的士氣,奪下兩座炮樓,但因為敵軍火力太猛,鄭洞國無奈只能下令撤退,退守至懷柔一線,古北口陣地最終失守,這樣的結果鄭洞國很不甘心卻又無能為力。
1938年,保衛(wèi)徐州戰(zhàn)役中,鄭洞國率兵趕至運河岸邊,阻擊日軍,兩軍隔河交戰(zhàn),局面一度陷入僵持,但隨著日軍援軍到來,鄭洞國的第二師逐漸陷入劣勢,關鍵時刻,第二師的炮兵營及時趕到。
之前總是被小鬼子的大炮欺負,這次也讓他們嘗嘗被炮轟的感覺,隨著二十門大炮輪番發(fā)射,打的小日本痛不欲生,最終日軍不得不改變戰(zhàn)略,此戰(zhàn)為中國軍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中國軍隊紛紛召集隊伍準備參與臺兒莊戰(zhàn)役。
臺兒莊戰(zhàn)役打響后,日軍與國軍隊伍交戰(zhàn),在臺兒莊外的村鎮(zhèn)打起了拉鋸戰(zhàn),鄭洞國被派往棗莊地區(qū)阻擊敵軍,由于兵力不足,向友軍借人,最終只借來了一個旅的兵力,這也是杯水車薪。
無奈隨著臺兒莊戰(zhàn)役打響,鄭洞國必須拖住這股敵軍,防止他們增援臺兒莊,鄭洞國為此直接下令:“死戰(zhàn)不退,我軍勢與陣地共存亡”,戰(zhàn)士們聽聞斗志瞬間被激發(fā),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對決,經過三天三夜的激戰(zhàn)。
鄭洞國率領的第二師不僅守住了棗莊,還把敵軍打的潰敗而逃,鄭洞國率兵出擊,這時臺兒莊傳來勝利的消息,鄭洞國看后分析了一番,知道臺兒莊附近的敵軍一定會逃竄,鄭洞國當即下令。
命令附近各部圍堵臺兒莊附近的出口,阻擊日軍,痛打落水狗,臺兒莊大捷是抗戰(zhàn)以來,中國軍人取得最大勝利,極大鼓舞了全國的抗戰(zhàn)士氣,此戰(zhàn)勝利,離不開鄭洞國作出的巨大貢獻。
二、起義后周總理為他解開心病
解放戰(zhàn)爭中鄭洞國的部隊被圍困在長春,蔣介石命令60軍和第7軍一同突圍,違者軍法處置,可等到第二天晚上時,60軍軍長曾澤生已經帶人起義了,在國軍內部60軍吃不飽穿不暖,反觀鄭洞國率領的第7軍,吃肉就白面膜。
兩軍相遇時就曾發(fā)生摩擦,一個是嫡系,一個是普通部隊,而蔣介石的命令就是不管這幾萬人的死活,此時他們被圍困長春數(shù)天,糧食補給早已耗光。
最終鄭洞國看完老師周總理發(fā)來的電報后,決定帶著第7軍起義,幾天后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為了穩(wěn)定軍心,蔣介石特地下令各地報紙刊登鄭洞國和第7軍戰(zhàn)士殉國的消息,來迷惑世人。
鄭洞國起義后,并未再擔任任何軍職,也不曾暴露消息,也不在公開場合露面,此時正值哈爾濱解放,鄭洞國就在東北當了三個月的小老百姓,每天時刻關注著國家大事,三大戰(zhàn)役國軍大敗。
他見證了解放軍反敗為勝,但他不明白這是為什么,直到他看到毛主席的著作后,才明白,共產黨是人民的軍隊,抓生產、搞建設,實實在在的幫助人民群眾干實事,紀律嚴明,讓百姓能活下去。
而反觀蔣軍統(tǒng)治的轄區(qū),百姓民不聊生,蔣介石從未約束手下,甚至有時還把老百姓當成取款機,國民黨的路越走越歪,蔣介石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的最終目的是救國嗎?
正在他感到迷茫的時候,周總理來看望他,鄭洞國十分激動,周總理是他在黃埔軍校的恩師,兩人就這樣攀談起來,鄭洞國說出自己心底的疑惑,周總理為他解惑,就這樣鄭洞國才明白了自己應該做些什么,而不是就此頹廢下去。
周總理說道:“你要多為百姓們做點實事,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鄭洞國結合自己看到的,再加上自己曾經的經歷,幡然悔悟:“鄭洞國啊鄭洞國,你之前眼瞎跟錯人了”。
三、你還年輕,要多作貢獻
鄭洞國搬去北京時,被毛主席邀請到中南海做客,這是他第一次這么近距離接觸毛主席,此時的鄭洞國被派去水利部門出任參事一職,剛一落座毛主席就問他抽不抽煙,鄭洞國聽聞回答道:“抽”,鄭洞國拿起一旁的煙就要點,毛主席順手拿起一旁的火柴給鄭洞國點上。
這個動作,一同到來其他領導們都已經習慣了,但是讓鄭洞國受寵若驚,毛主席并不是刻意的表現(xiàn)很隨意,而是他并沒有架子,對身邊的人也很親切,并沒有太多講究。
這個動作讓鄭洞國非常震撼,他之前為官20多年,從未見過這么隨和的上級,國民黨內部都是競爭關系,不會有人關心他,更不要說蔣介石,國民黨內部軍官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傲慢,覺得自己高別人一等。
此后鄭洞國在回憶里寫下:
吃飯時,毛主席詢問鄭洞國家里的情況,親切的詢問他兒子情況后,聽聞鄭安騰早已大學畢業(yè),并在沈陽工作后,毛主席聽聞點了點頭,隨后說道:“既然家里都安排好了,那你就好好工作,多為人民作貢獻,你還年輕,今年才51歲,要為祖國的事業(yè)添磚加瓦”。
結語
1991年1月27日,鄭洞國走完了自己漫長的一生,他雖然一開始誤入歧途,但好在他及時迷途知返,在黨的領導下,為祖國和人民作貢獻,他的付出是值得肯定的。
鄭洞國臨終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未能見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天,在世時,他作為曾經的國民黨將領,他奔走在內地和臺灣兩地,希望能說服更多人,完成祖國統(tǒng)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