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歲月:到薊縣插隊落戶她當上了民辦小學教師,回城后她沒有背叛承諾
1973年秋天,李秋香高中畢業(yè)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和同學們一起乘坐汽車離開了天津,來到了距離天津一百公里的薊縣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圖片來自網絡
到達薊縣后,他們九名天津知青被分派在后子峪大隊第七生產小隊插隊落戶,住在了隊里提前蓋好的房子里。
那天李秋香他們剛吃完早飯正準備下地干農活,七隊的王隊長和大隊書記一起來到了七隊知青點,王隊長笑著對大家說:“咱后子峪小學需要一名民辦老師,你們看看誰去學校當老師?”“最好是女生,會唱歌的?!蓖蹶犻L話音剛落,大隊書記趕忙補充了一句。
知青們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忽然有人推了推李秋香:“秋香會唱??!她在學校是文藝委員!”李秋香臉一紅,剛想擺手,大隊書記已經拍了板:“就你吧!高中生有文化嘛,明兒直接去學校就行,我去跟馬校長打聲招呼。”她心里又慌又暖,慌的是從沒教過書,暖的是不用再天天跟泥土打交道——只是望著同學們羨慕的眼神,她倒不好意思起來。
來到后子峪不到二十天,李秋香就到后子峪小學當了民辦教師,她算是幸運的。
當時的后子峪小學規(guī)模不大,包括李秋香在內全校一共五名教師,校長是上級派來的公辦教師老馬,教一年級學生的是大隊書記的兒媳婦,教二年級的是一位中年大叔陳老師,他也是后子峪小學的元老。有一位叫張明祥的男教師是初中畢業(yè)生,當年十九歲,他教三年級的學生。校長教四年級的學生,李秋香沒有選擇的余地,她只能教五年級的學生,還要教五個年級的音樂課。
后子峪小學就在大隊部后院,一排低矮的土坯房子就是學生的教室和老師的辦公室,門窗破舊不堪,操場上也是坑坑洼洼。李秋香去學校那天,校長老馬正蹲在門檻上修里一把椅子,看見她來了,直起腰笑著打招呼:“你就是天津的李老師吧?聽大隊書記說你是高中畢業(yè)生,還會唱歌,以后就好了,咱們學校也能開設音樂課了?!?/p>
雖然是高中畢業(yè),李秋香并沒有教書經驗,剛來到學校,她很迷茫很緊張,不知道該怎樣給學生上課。
第一次給學生上課,李秋香站在五年級的教室門口時,心怦怦直跳。二十多個孩子擠在一間教室里,破舊課桌后面,有的學生腳上的鞋子露著腳趾頭,有的學生袖口磨出了洞,他們的眼睛卻都亮得像山澗的泉水,都好奇地盯著站在教室門口的李秋香。李秋香攥著課本的手沁出了汗,她想走進教室,腿腳卻不聽使喚。
就在這時,身后傳來了溫和的聲音:“李老師,要不我來替你上一節(jié)課,你好熟悉一下教書流程。”李秋香回頭一看,是個高瘦的年輕人,穿一件七八成新的天藍色的確良襯衫,濃濃的眉毛干凈的臉龐,給人一種很友善的感覺,這個人不是別人,他正是教三年級學生的民辦教師張明祥。
張明祥走上講臺,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了一道應用題:3畝地收了840斤玉米,一畝地平均收多少斤玉米?張明祥雖然是初中畢業(yè),可他寫的粉筆字工工整整,橫平豎直,很好看,李秋香自愧不如。
底下的學生舉著黑乎乎的手搶著答,他指著一名男生說:“王小亮,你來回答。”等王小亮回答完,張明祥笑著說:“王小亮回答正確。”然后他又拿起粉筆列出算式,還走下講臺檢查其他學生算得對不對。
李秋香坐在最后一排,看著張明祥耐心指導學生的樣子,她心里暗暗思忖:原來,教書不是站在講臺上念課本那么簡單,首先要和學生達成一片,更要有耐心。
就這樣,張明祥成了李秋香的“師傅”。他把自己備了兩年的教案借給她看,紅筆在上面勾著“這里要多提問”“娃們容易算錯”;秋香不知道怎么教作文,他就帶著五年級的學生去田野上看谷子高粱,觀察秋天的景色,回來教孩子們寫:秋天的高粱漲紅了臉,成熟的谷子笑彎了腰……
在張明祥的幫助指導下,李秋香漸漸掌握了教書流程,漸漸也喜歡上了民辦教師這個職業(yè)。
記得是深秋的一天中午,李秋香感冒發(fā)燒還咳嗽,趴在辦公桌上昏昏欲睡,張明祥就讓她回家(知青點)休息,他說下午他替她代課。下午放學后,張明祥從家里端著一碗熱粥來到知青點,笑著對李秋香說:“李老師,我娘給你熬了一碗稀粥,放了紅糖,你喝下發(fā)發(fā)汗?!崩钋锵愫芨屑ひ埠芨袆?,她心里暖暖的。
李秋香教音樂課最是熱鬧的,學生都喜歡上音樂課。她把從天津帶來的口琴掏出來,教孩子們學唱《東方紅》,她用口琴伴奏。也教學生學會了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北京的金山上》和《祖國的花朵》等多首歌曲,張明祥也跟著學會了好幾首歌。
圖片來源網絡
有一回教三年級的學生學唱《讓我們蕩起雙槳》,李秋香唱到“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時,一名叫張春英學生舉手問:“老師,白塔是啥?比咱村頭的老槐樹還高嗎?”李秋香愣了愣,抬起頭看見坐在最后的張明祥正望著她,眼里閃著光,她忽然就有了主意:“你們都好好念書,等將來去天津,就能看見美麗的白塔啦。”其實,當時李秋香也不知道白塔在哪。
那天下午放學后,張明祥在教室后墻上畫了幅歪歪扭扭的畫——藍天下立著座白塔,旁邊寫著“好好學習,將來去天津看白塔”。
以后的教學生活中,張明祥總是默默幫助李秋香,她感冒了不能給學生上課,他就替她代課。他家有點什么好吃的,也會帶到學校來送給李秋香,更重要的是兩個人有共同語言,兩個人都對彼此產生了好感。
日子在粉筆灰和山風中溜得飛快,李秋香漸漸摸索出了教書的門道,她教孩子們念“天對地,雨對風”,也教他們寫“我是中國人”;有的學生家庭生活困難,沒錢買本子鉛筆,李秋香就拿出自己的民辦教師補助金給學生買本子買鉛筆,還鼓勵小學畢業(yè)的學生都去讀初中。張明祥老師總是默默地幫助李秋香,有時到知青點幫她挑水,有時幫她修理破損的課桌,李秋香每次回天津探親,他都會送她到汽車站。
1976年初秋時節(jié),連續(xù)下了三天雨,李秋香她們知青點的房子漏雨了,張明祥就找來一架梯子,把他家唯一的一塊油布蓋在了房頂漏雨的地方。從房頂上下來,雨水順著他的額發(fā)往下淌,李秋香遞毛巾時,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兩人臉都紅了臉,李秋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經過了三年的朝夕相處,李秋香漸漸愛上了淳樸善良的張明祥,兩個人發(fā)下了愛的誓言:一輩子在一起,永遠不離不棄。
1977年秋后,有線廣播里忽然傳來了恢復高考的消息。知青點炸開了鍋,李秋香也動了心——回天津的機會就在眼前。可夜里翻來覆去睡不著,她想起張明祥替她代課的背影,想起他畫在墻上的白塔,心里像墜了塊石頭。第二天課間去教室找張明祥,他正在給一名學生講一道應用題。聽完李秋香的話,張明祥抬起頭笑著說:“這么好的機會咋能不報考?你一準能考上大學?!薄澳悄隳??”李秋香追問?!拔乙部?,爭取考中專?!睆埫飨椴惶孕诺卣f道。
兩人相互鼓勵著一起復習,晚上學校的燈熄了,他們就湊在知青點的燈光下看書,李秋香還教張明祥學英語記單詞。有一回復習到半夜,李秋香趴在桌上睡著了,醒來時身上蓋著張明禮的棉襖,燈光下,他正借替她抄筆記。李秋香鼻子一酸,輕輕說:“明祥,等我考上大學,就接你去天津。”張明祥手一抖,心里既溫暖又難受,半晌才低聲應道:“好。”
張明祥和李秋香一起參加了1977年冬季的高考,結果他倆都沒考上,雙雙落榜。
1978年夏天,兩人再考。李秋香考上了天津師范學院,張明禮卻離中專線差了一分。那天在場院旁邊的那棵老槐樹下,張明禮喉結滾了半天,很沮喪地說:“李老師,我沒考上……咱倆這樣,怕是不行了。但我不怨你,更不會記恨你,你是大學生了,可我……”“誰說不行?”李秋香打斷他,從口袋里掏出那個紅繩系著的彈殼——那是她剛到學校教書時,張明祥送她的,已經磨得光溜溜的。她把拴著紅繩的彈殼塞給張明祥說:我是紅繩,你是彈殼,咱倆早就拴在了一起,一輩子不離不棄。等我畢業(yè),就回來跟你結婚?!崩钋锵阍俅伟l(fā)下了愛的誓言。
李秋香回天津上大學那天,張明祥送她到公社汽車站。他背著她的行李,一路沒說幾句話,臨上車時才從布包里掏出個布包,里面是二十塊錢還有十幾個煮雞蛋:“路上吃?!崩钋锵憬舆^布包,眼睛濕潤了。張明祥趕緊轉過頭:“快上車吧,到點了?!笨蛙囻偝隽撕苓h,李秋香扒著車窗看,見張明祥還站在原地,他的身影漸漸模糊成一團。
送走了李秋香,張明祥心里失落了好久,他原本打算再參加下一年的高考,結果卻受到了年齡的限制。
大學畢業(yè)后,李秋香頂著父母堅決反對的巨大壓力,毅然決然和張明祥領取了結婚證,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婚后不久,張明祥通過考試取得了到縣教師進修學校進修學習的資格,進修期滿后轉成了公辦教師。到了這個時候,李秋香的父母才允許李秋香帶著她的農村丈夫進家門見父母。
李秋香第一次帶著張明祥回天津時,她父母雖還拉著臉,但做了滿滿一大桌子菜,李秋香的母親還給張明禮碗里夾了兩塊紅燒肉。李秋香看在眼里,偷偷掐了掐張明祥的手,他回握住她,掌心暖乎乎的。
經歷了近十年的分居生活,張明祥調到了天津,和李秋香生活在一起。后來他們的兒子考上了天津大學,總算替張明祥圓了大學夢。
退休后,張明祥和李秋香經常回到第二故鄉(xiāng)看望鄉(xiāng)親們,后子峪是李秋香揮灑青春汗水生活了四年多的地方,也是她和張明祥愛情的搖籃,那里將是她今生永遠的眷戀和牽掛。
圖片來源網絡
前兩天,李秋香收拾舊物,無意中看到那個銹跡斑斑的舊口琴,她輕輕吹起了《讓我們蕩起雙槳》,張明祥站在她身邊,忽然說:“秋香,當年我在教室墻上畫的那座白塔,后來被學生們涂了又畫,畫了又涂,我到縣教師進修學校學習時還有呢??上Ш髞韺W校合并到了鄰村,那里成了村里的娛樂健身廣場?!?/p>
李秋香停下口琴,看著他眼角的皺紋和頭上的白發(fā),想起張明祥第一次提她講課的情景——原來有些相遇,從一開始就定了調,像飄蕩在田野里的琴聲,風吹不散,雨打不啞,伴著日升月落,成了一輩子的歌。
作者:草根作家(感謝李老師提供素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