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李宇春還在開演唱會,但她的身體,已經(jīng)不是當年那個能唱能跳的“中性風女王”了。
坐輪椅、不能躺、靠藥物維持生活狀態(tài),她患上的,是被稱為“不死癌癥”的強直性脊柱炎。
醫(yī)生的話清清楚楚:這輩子都只能緩解,不能根治。
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疾病和爭議中,走出了別人一輩子都走不完的路。
一
2005年的夏天,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但有一件事肯定發(fā)生了:國內電視史上最“吵”的選秀節(jié)目開播了。
《超級女聲》刮過城市街頭小巷,收割著手機里的短信和爸媽的白眼。
而就在那堆花枝招展的甜妹中間,突然冒出一個穿著西裝褲、眼神淡定得像去上課的女生。
不扭胯、不甩發(fā)、不唱“海豚音”,而是一本正經(jīng)地唱起《山歌好比春江水》,語氣平穩(wěn)、氣場卻莫名強大。
那年,21歲的她拿下了全國總冠軍,票數(shù)高得不像話,支持她的人仿佛下了命令式地發(fā)動親友圈,一人一機輪番轟炸短信通道。
她的名字成了現(xiàn)象級的存在,節(jié)目組都猝不及防。
可那一刻開始,她也順帶簽下了一份“全網(wǎng)惡搞終身合約”。
她被人貼上“春哥”的標簽,被調侃為“娛樂圈第三性”,照片成了論壇的表情包素材庫。
甚至連游戲里能復活的裝備都被起名為“春哥甲”,學生考試前還得念兩句“信春哥,得永生”。
換成別人,估計早躺平辭演回老家種地了。
但李宇春沒有,她既不反駁,也不反擊,更沒換回齊劉海和小裙子來“洗白”。
她只是低調發(fā)專輯,開演唱會,繼續(xù)用音樂說話。
交出一張銷量超137萬的專輯《皇后與夢想》,這份成績在唱片行業(yè)已風雨飄搖的年代,硬是殺出一條血路。
沒人知道的是,她不是沒有情緒,在南京開演唱會唱《流言》的時候,整首歌唱到一半就哽咽失聲。
傳說有一回年會,她一個人坐在角落不停敲鼓,三四個小時不說話,沒人打擾。
在某場音樂盛典上,錄播中甚至把她錯喊為“最具影響力男歌手”。
全場嘩然,她依然面帶微笑上臺領獎,然后在后臺用一句“應該向藝術道歉”把話說得體面又有分寸。
這是個在最尷尬的時候,也不讓別人難堪的藝人。
這些年,媒體愛說她“理性”“冷靜”“不情緒化”,可懂的人才知道,那不是天生的,而是從12歲開始就練出來的克制。
小時候媽媽給她扎辮子,她回頭去打“野鴨子”。
初中住校,父親來接她,她伸手想擁抱,結果父親沒反應,她只好把手默默放下。
從那之后,她習慣了不主動、不表達、不求回應。
二
她是第一個靠中性風紅遍全國的女藝人,也是唯一一個從選秀舞臺走出來,能靠原創(chuàng)音樂、獨立態(tài)度和作品厚度持續(xù)站穩(wěn)二十年的人。
2019年,那時候的她正在籌備演唱會,排練強度不低,日夜連軸轉,對別人來說可能只是有點累。
但李宇春卻越練越痛,尤其是后背,不僅酸、脹,還隱隱作響地“報警”。
起初,她以為不過是練太狠、落枕加閃腰的組合拳,休息幾天、熱敷幾次、貼幾個膏藥就能緩解。
結果,疼痛并沒有因為她的“強大心理暗示”而撤退,反而愈演愈烈,不僅不散,還從腰背一路蔓延到頸椎和整個脊柱。
強直性脊柱炎,這名字乍一聽像是考研教材里才會出現(xiàn)的醫(yī)學詞匯,但娛樂圈對它并不陌生。
尤其是張嘉譯,他走路一直被觀眾誤會是有“特色的姿態(tài)”,結果才知道是病灶作祟。
這個病還有個更有存在感的別稱:“不死癌癥”,不是說它會要命,而是它壓根不放過你。
無法根治、只能控制,它不奪命,卻能慢慢把人的生活質量拉到地板以下。
李宇春沒在病倒后馬上停下腳步,她仍然堅持舞臺、排練、演唱。
在節(jié)目《我的青銅時代》里,她談到那段經(jīng)歷,才讓外界知道原來她最嚴重的時候,已經(jīng)只能靠坐著睡覺。
“像被石化了”的描述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在她身上就是實打實的現(xiàn)實。
不動時僵硬,動時撕裂,每一個動作像刀刮。
即便是這樣,她還是穿著收腰西裝、妝容得體,微笑從容地站在舞臺上,依舊是那個在舞臺中央發(fā)光的李宇春。
觀眾們看到的是“狀態(tài)在線”,很少有人知道,那件西裝下藏著醫(yī)療用的護具。
腳上的高跟鞋里墊著定制輔助墊,臺下還備著輪椅,一旦實在撐不住,就得馬上換下場。
不過,這個病業(yè)并不是沒有好處,這個曾經(jīng)滿場飛奔的“假小子”,終于慢下來。
三
李宇春不是不在乎外界的聲音,只是把反擊變成了藝術——登上脫口秀節(jié)目,正面回應了多年網(wǎng)暴。
從“嫁給法國老頭”、“資產(chǎn)無人繼承”,到“坐輪椅唱歌靠假腿”,一個個傳得有鼻子有眼的八卦,她說得像在念天氣預報。
場子一度被她的冷幽默點燃,觀眾笑了,網(wǎng)友熱搜上了,她卻依舊不動聲色。
有一次熱搜上,“誰給她穿的裙子”被頂上榜單,她一句話帶過:“是我自己?!?/p>
就像那些年所有人試圖用穿著、發(fā)型、聲音來定義她是不是“女人”,她用一個更簡單直接的方式回應了——管你怎么說,我還是我。
她是“春春一號”,不是誰的分號,更不是某種“性別標簽”的代表。
從外貌爭議到性別偏見,從個人審美到“公共形象”這一堆大詞堆起來的風浪,她一個沒躲。
二十年了,跨年晚會零點壓軸位置一換再換,她從未下過C位。
十年福布斯名人榜,她沒有真人秀,沒有戀綜,沒有“話題性”,卻從未掉出榜單。
從《下個路口見》到《和你一樣》,再到《蜀繡》《少年中國》,她的音樂總能踩中時代節(jié)奏,又保留個人味道。
而且她不是單純的“演唱者”,她是創(chuàng)作者,那些被街頭巷尾傳唱的旋律,背后都是她一個個熬夜寫出來的音符。
《無價之姐》大火時,不少人還不知道作曲作詞一欄上就是李宇春的名字。
那首歌成了廣場舞主打曲,阿姨跳、出租車放、短視頻做BGM,火到連小學課間操都有人改編。
而她本人仍舊淡定如常,不出來蹭熱度,也不搶話語權,只是繼續(xù)寫下一首。
她的Why Me演唱會年年開,每一次都像是跟歌迷的“年終總結”。
而那個問題——Why Me?
如今再回頭看,當人們談起“初代民選偶像”、“中性風鼻祖”,嘴里冒出來的名字,還是李宇春。
不是每個人都能在病痛、爭議和壓力中堅持下來,但李宇春做到了。
她的故事,不止是一個明星的堅持,更是千千萬萬普通人在人生路上的投影。
結語
一個不能躺下的人,憑什么能站得那么穩(wěn)?
也許答案,從來都不在舞臺上,而在那一場場熬夜寫歌、一場場隱忍演出的背后。
你說她現(xiàn)在好嗎,她沒有說話,但她還在唱。
參考資料
李宇春拒評周筆暢轉型 堅持中性風格:適合自己.沈陽晚報 [引用日期2025-07-25]
李宇春2025皇后與夢想巡回演唱會-成都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 [引用日期2025-08-27]
郭富城、李宇春、梁詠琪、張藝興……官宣定檔?。畵P子晚報.2025-05-22 [引用日期2025-05-22]
演唱會撞上出道紀念日,李宇春成都演唱會官宣.紅星新聞(百家號) [引用日期2025-02-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