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菏澤地委書記周振興于一次匯報會,面對臺下諸多干部,猛地朝自己臉扇了一記耳光,激動而言:“我們這些書記,不論職位高低,這臉還能稱之為臉嗎?”
當時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周振興會做出這個舉動呢?
看望烈士遺孀
恰是這一年的春日,全面主政菏澤工作的周振興,決意前往韓集鄉(xiāng)紅三村開展調(diào)研。
當時的周振興不僅僅負責菏澤的工作,同時,還是山東省的副省長,需要負責的工作多種多樣。
他十分重視這次紅三村的基層調(diào)研,紅三村由曹樓、伊莊、劉崗三個村組成。
之所以得名紅三村,就是因為此地為著名的抗日根據(jù)地,在戰(zhàn)爭年代出過許多烈士。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劉齊濱,他出生于一個清貧的書香門第,畢業(yè)于北京大學。
三十歲時加入我黨,為了黨和國家,他曾變賣自家的田產(chǎn)與財務,因為積極抗日,所居住的房子曾被敵人燒光,與他一道參加革命的人大多分布在這塊區(qū)域。
周振興這次基層調(diào)研,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慰問烈士家屬,其中一戶就是劉齊濱的遺孀伊巧云,伊巧云當時已經(jīng)年邁,由于疾病纏身,只能長時間臥在床榻。
他繞過了鄉(xiāng)政府與村委,直接來到了紅三村伊巧云的家中。
伊巧云真名叫倪巧云,常訛寫作伊巧云
韓集鄉(xiāng)的消息傳播倒也快,本鄉(xiāng)的書記與鄉(xiāng)長等人早早地在村落等候,見到周振興之后,他們急忙著引導著他進入了伊巧云的家中。
伊巧云曾經(jīng)也為國家做過貢獻,其曾經(jīng)當過楊得志將軍的房東,經(jīng)常性為來往的同志做飯吃,有時候一天要來好幾撥,最高的一次是一天之內(nèi)做了九次飯。
米面以及飯菜都是由其自己提供,為了滿足來往同志的要求,其不惜變賣個人的嫁妝,只為讓來往的同志吃飽吃好。
除卻其丈夫劉齊濱犧牲之外,她還有三個兒子同樣為革命做出了犧牲。
為革命做過此等貢獻的家庭,按理說黨和國家不應該忘記他們,但是當時的國家經(jīng)歷過一段貧窮的時期,不僅僅老百姓窮,大家過得都很清貧。
劉齊濱烈士證明書(菏澤日報,2021-05-25 )
周振興曾到農(nóng)村調(diào)研,進入了一個農(nóng)戶的家中,想看看這家農(nóng)戶吃得到底是什么?
這對夫婦一直攔著不讓他嘗,但是擋不住他的軟磨硬泡,當他吃了一口菜團子后,一股苦澀卷入了口中,他忍不住潸然淚下。
那家農(nóng)戶卻說,他非常感恩黨和國家,如果沒有黨和國家,他們怕是連這個都活不下去。
后來他曾多次在會議上提到過這個事件,我們的百姓太好了,都過得那樣苦了,還要感謝我們,我們有什么資格不讓他們過上美好的生活,有什么資格不讓他們吃飽穿暖。
因此,即使是烈士家庭,也沒有享受任何特殊的待遇,當周振興進入庭院之后,破敗的房屋映入眼簾,進入屋內(nèi)之后,伊巧云正躺在床上。
據(jù)跟隨前來的鄉(xiāng)書記介紹,伊巧云從來沒有向當?shù)卣徇^任何非分的要求,問她有什么困難,她的回答都是沒什么困難。
見到周振興到來之后,伊巧云試圖站起來,與領(lǐng)導握手,周振興做了一個手勢,示意她不用動,而后帶著一副和顏悅色的表情走近她。
“你有什么要求沒有?”
害怕老人聽不清,他加大了音量。
老人囁嚅了半晌,似乎想說什么,欲言又止,周振興看出了端倪,鼓勵老人說出心目當中的想法,老人終于開了口:“我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帶瘦的豬肉?!?/p>
這句話如同一個杯子掉落地面,屋子里瞬間安靜了下來。
周振興也沒有想到老人會提出這么一個要求,這個要求在當時來說算不上奢求,不過就是普通民眾的一個樸素的愿望。
從這個愿望可以看出當時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沒有完全提升上去。
然而,這么一個愿望,對待任何一家具有正常勞動能力的家庭而言,不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事情,可老人偏偏就提出了這么一個愿望。
周振興忍住了洶涌而來的情緒,而后直接跑到室外,淚水一下子奪眶而出,而后他掏出口袋里的所有的錢,要求給老人買一份肥中帶瘦的豬肉。
見到他的舉止后,隨行的干部紛紛往外掏錢,他制止了那些人的行為,而后又進入了屋內(nèi),詳細了解了老人飲食起居以及當前的生活狀態(tài)。
自然而然,老人吃上了瘦中帶肥的豬肉,不過,事情還遠遠沒有結(jié)束,接下來又發(fā)生了什么令人震驚的事情呢?
自責扇耳光
這件事情在他心頭了壓了許久,令其久久不能平靜,他是1971年到菏澤地區(qū)任革命委員會副主任,到這里工作的時間不可謂不長,卻沒有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
一個在革命年代為國家做過那么大貢獻的家庭,竟然連幾塊豬肉都吃不上,自己這些年的工作都做了什么?
一個個數(shù)據(jù)每年都在攀升,預示著這個地方的經(jīng)濟正在蓬勃發(fā)展;
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證明這個地方人居環(huán)境越來越好,可是在那些偏遠的農(nóng)村,仍舊有人在受苦受難。
在一次匯報會上,他將這件再次提了出來,之所以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一是因為這件事情可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二是因為近年來,某些官員已經(jīng)染上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經(jīng)常性用一些數(shù)據(jù)和成就來彪炳個人的證據(jù),到底這些數(shù)據(jù)和成就,有多少惠及到了老百姓,一問三不知。
匯報會上,他動情地講述了伊巧云老人一家的事跡,他先是提到了老人的年歲,老人已經(jīng)八十三歲了,人到七十古來稀。
緊接著提到老人一輩子沒過什么好日子,丈夫為了革命犧牲了,三個兒子為了革命犧牲了,為了召開來往的同志,其一天甚至自費做過九頓飯。
這樣的烈士遺孀,怎么會連一份瘦中帶肥的豬肉都吃不起?
說到這里,他加重了聲音:“我們這些年到底干了些什么?”
這句話不僅僅在質(zhì)問自己,也在質(zhì)問在座的每一位干部。
此時的他情緒異常激動,直接掄起手掌,狠狠地扇向了自己的臉頰,那一聲巴掌清脆響亮,在場所有的人員無不為之而動容。
所有的人都低下頭,這是一次匯報本年度工作的會議,一些領(lǐng)導干部早就準備好講話稿。
這些稿件里清清楚楚地記錄著他們的成就,里面有具體的案例,有數(shù)據(jù)的支撐,從字面來看,沒有任何指摘的地方。
在聽完周振興的講話之后,他們紛紛低下了頭,收起了早已準備好的講話稿。
很多年后,周振興已經(jīng)退休了,這個事件被《菏澤日報》》再次報道,此時的他早已退休。
因為這個事情記者再次采訪他,老人仍舊為當年的事情耿耿于懷,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反觀今天的某些干部,一有點權(quán)力就作威作福,更有甚者,遇到下屬忤逆自己,或者伺候自己不夠周到,直接把巴掌就遞到了對方的臉頰。
同樣是扇耳光,一個為了老百姓,一個卻是為了自己,兩者之間有著天壤之別。
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在這個過程當中個,就是因為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周振興式的好干部,我們的國家才能取得如今的成就。
也正是因為周振興這一記耳光,旁邊的縣委書記開始低聲哭泣,與會的許多人員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菏澤也在他的任期真正實現(xiàn)了騰飛,至今仍舊許多菏澤人民念著這位老書記的好。
這就是老一輩干部的擔當與責任,這也是為什么當今社會為什么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一口號。
如果我們在前行的路上了,忘記了初心使命,被各種欲望和誘惑所吸引,這個民族注定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復興,我們所取得的成就也隨時會坍塌。
幸而,我們沒有走上這一條路,從上到下,各級領(lǐng)導干部都堅定按照黨中央的部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進新時代,邁向新征程。
參考資料:
1.緬懷!山東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周振興同志逝世——2024-04-25 23:33·新黃河
2.自扇耳光的老書記,走了——2024-04-26 14:46·上觀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