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Pad 上運行 macOS,終于燃起希望了?
前段時間,有網(wǎng)友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成功在一臺老款 iPhone 上運行了 macOS 系統(tǒng)。平心而論,就運行效果來說,這一操作并沒有任何使用意義。但在很多人看來,相比于在 iPhone 上運行 macOS 這件事情,此次嘗試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既然 iPhone 都能跑 macOS,而 iPadOS 又是由 iOS「定制」而來,那么 iPad 未來有沒有可能原生運行完整的 macOS,成為真正的「電腦」呢?
圖片來源:蘋果
盡管看起來有些異想天開,但就 Apple Silicon 時代蘋果的動作來看,這種 Mac 和 iPad 的融合討論并非空穴來風:2021 年 iPad Pro 使用 M1 芯片,就已經(jīng)將 iPad Pro 和 MacBook 兩條產(chǎn)品線拉得非常近了。
甚至在今年上半年,網(wǎng)上還出現(xiàn)了蘋果正籌備搭載 A 系芯片的入門級 MacBook Air 的消息。不同于現(xiàn)有采用 M 系芯片的 Mac 產(chǎn)品,這一新品或將直接繼承 iPad 上的 A 系處理器路線,并通過更低的定價打開新市場。而從硬件平臺來看,iPad Pro 使用 M 系列芯片,MacBook Air 使用 A 系列芯片,iPad 和 Mac 之間的硬件結構差距正在被彌合,而這將深刻地改變PC以及平板市場。
用更低價 MacBook Air 補位入門市場
當然了,MacBook Air 采用 A 系列芯片的消息目前還只是「傳言」,我們暫時還沒能看到確切的供應鏈消息。但如果蘋果真的這么操作,原因其實也非常好理解:蘋果需要用更低的成本,打開 MacBook 從未觸及的市場。
我們知道,M 系芯片的定位本身就是(移動平臺中的)中檔性能 +優(yōu)秀能效,目標是讓 Mac 產(chǎn)品在輕薄形態(tài)下也能媲美 PC 廠商的高端本。換句話說,M 系產(chǎn)品本質上還是為中高端 MacBook 服務的。
即便是定價最低的 MacBook Air,目前也很難真正下探到 4000 元(499 美元)左右這個教育市場、入門消費市場的「大眾價位」。
而 A 系芯片的邏輯就不同了。
A 系列是為 iPhone、iPad 打造的移動芯片,長期以來在功耗、成本和量產(chǎn)規(guī)模上都更具優(yōu)勢。如果把它放在 MacBook Air 上,雖然性能上會比 M 系列有所縮水,但能換來更低的售價、更輕的機身,以及更長的續(xù)航。這對于預算有限,只需要寫文檔、看視頻的輕度用戶群體來說,無疑是更適合的選擇。
當然了,能降低硬件成本對蘋果也有另一層含義:近期不斷變動的中美關稅對蘋果的影響難以估量。盡管特朗普表示「在美建廠、創(chuàng)造崗位」可以為蘋果換來關稅豁免資格,但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始終充滿變數(shù)。對蘋果這種價格偏高的電腦品牌來說,成本上升將進一步削弱產(chǎn)品的競爭力。
蘋果在美國推出采用成本更低的 A 系列芯片的 MacBook Air,其實就像特斯拉在新加坡等特殊市場推出「低性能」版 Model Y 一樣,屬于「特定市場的特殊產(chǎn)品」。
更重要的是,A 系 MacBook Air 的出現(xiàn),意味著蘋果可以把原本只能由 iPad 覆蓋的低價市場重新交給 MacBook。這樣一來,蘋果在產(chǎn)品矩陣上就能形成「三段式」布局:
iPad 專注觸控和平板體驗;
A 系 MacBook Air 主攻低價輕度筆記本市場;
M 系 MacBook Air/Pro 繼續(xù)面向高性能和專業(yè)市場。
至此,iPad 和 Mac 也將迎來真正的「生態(tài)大融合」,兩者之間的差距也不再是應用生態(tài),而是產(chǎn)品形態(tài)。從市場推廣的層面看,這種做法也能幫助蘋果進一步擴大 Mac 的用戶基盤。對于還在用 Chromebook、低價 Windows 本的學生群體,A 系 MacBook Air 幾乎就是一個完美的新選擇。
不過話又說回來,蘋果為什么要費盡心思做一臺「低端筆記本」呢?既然所謂的「入門 MacBook Air」采用的也是 A 系列芯片,那為什么不直接讓同樣采用 A 系列芯片的 iPad Air 運行 macOS 呢?
讓iPad運行macOS或是癡人說夢?
事實上,在 iPadOS 26 上,蘋果已經(jīng)為 iPad 加入了不少類似 macOS 的交互特性了,比如全新的多任務懸浮窗模式,頂部菜單欄,以及至關重要的「紅綠燈」窗口控制鍵盤。
圖片來源:蘋果
但在簡單體驗后,我認為這些「macOS 風味」設計,更像是蘋果在有意模糊邊界,避免真正讓 iPad 運行 macOS。
首先,iPadOS 和 macOS 有著截然不同的交互精度:macOS 從誕生起就是圍繞鍵盤、鼠標和觸控板打造的操作系統(tǒng),文件管理、窗口切換、快捷操作都依賴精細的光標控制。而 iPad 的設計核心仍然是極為模糊的滑動手勢搭配相對精準的點按,強調(diào)「拿起就用」。
兩者對系統(tǒng)的操作精度需求差距實在太大,以至于第三方開發(fā)者不會為了支持 iPad 這種小屏觸控設備,而犧牲老用戶的體驗。畢竟大屏、電腦形態(tài),桌面端,這些才是 Mac 的「基本盤」。
圖片來源 :戴爾
如果實在不能理解的話,大家可以回顧一下當年強制「三屏合一」的第一代 Windows 8 的下場。正因如此,在雷科技看來,iPad 的交互方式?jīng)Q定了它只能向桌面靠近,比如讓界面看起來像 macOS,但不可能直接搭載。
另外,即使用戶可以「自適應」交互上的不便,iPad 運行 macOS 還有另一層顧慮——蘋果的 App Store 付費墻。
眾所周知,「通常情況下」,iPad 只能從 App Store 中下載應用,虛擬產(chǎn)品付費也必須走蘋果的 IAP(應用內(nèi)購),要給蘋果交(過路費)。但 Mac 不一樣:Mac 除了可以從 Mac App Store(MAS)里下載軟件,交「蘋果稅」外,也和 Window 電腦一樣,可以直接從網(wǎng)上下載安裝包安裝第三方軟件,繞過 macOS 的「蘋果稅」限制。
圖片來源:雷科技
因其特殊的文件結構,在 macOS 上使用「盜版軟件」可以說比 Windows 還簡單——你甚至可以用「隔空投遞」直接把你從 Mac App Store 中下載的付費軟件用 AirDrop「投」給別人,接收方把 App 圖標拖到「應用程序」文件夾里,就能直接使用。不少人專程帶著 Mac 去 Apple Store,只為了「偷」店內(nèi)展示機自帶的,售價 4 位數(shù)的專業(yè)軟件套裝。
如果 iPad 可以原生運行 macOS,將直接打破這道「生態(tài)墻」,損害蘋果的長期商業(yè)利益。對蘋果來說,保持兩者在應用模式上的差異,遠比讓 iPad 變成一臺「能裝 Mac 軟件的平板」更有價值。
畢竟不運行 macOS 的 iPad 照樣是一臺不錯的、能給蘋果帶來持續(xù)收入的平板電腦;但如果一臺賣一萬元的高端筆記本電腦只能用 App Store 里的「手機軟件」,那和當年暴死的 Surface RT 有什么區(qū)別?
Mac 與 iPad 不會合二為一,而是求同存異
在雷科技看來,iPad 和 Mac 的關系,就像兩條不斷靠近卻無法「并軌」的鐵軌:蘋果既希望兩者在硬件層面無限接近,以此壓縮成本、擴大市場;又必須在人為劃定的系統(tǒng)邊界上維持差異,以守住生態(tài)與利潤。
圖片來源:蘋果
可以肯定的是,蘋果未來還會繼續(xù)在 iPadOS 上加入鍵鼠優(yōu)化等 macOS 的桌面化特性,但不會放棄觸控為核心的平板邏輯,更不會主動打破應用生態(tài)的護城河。
畢竟在蘋果的算盤里,模糊邊界比真正融合更劃算,而這種「曖昧」,也許才是 iPad 和 Mac 共存的最優(yōu)解。
9月5日-9日,世界最大家電與消費電子展IFA2025在柏林盛大開幕。
聯(lián)想、海信、TCL、美的、長虹、海爾、時空壺、未來智能、安克、綠聯(lián)、云鯨、追覓、MOVA、添可、影石Insta360、大疆、萬得廚、涂鴉、徠芬、影目、Rokid等中國科技巨頭云集柏林,向世界呈現(xiàn)中國AI硬科技的統(tǒng)治力。
雷科技IFA2025報道團即將飛赴現(xiàn)場探展,展開全程追蹤報道,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