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作家,可卻因為多種原因,最終在1966年蒙難太平湖,正所謂太平湖不太平,老舍投湖既是對時局的絕望,也是對家庭再無眷戀。
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一屆文聯(lián)會議上民國時期的群賢畢至,唯獨缺了老舍先生,作為總理的故交,他親自批示,“一定要把老舍先生請回來”,那些老舍的親朋故舊紛紛給遠在美國的舒慶春寫信,總理更是親自發(fā)電邀請老舍回國,
據(jù)在美國和老舍相熟之人描述,老舍在接到一封信后激動的哭了,喃喃自語道:周先生還沒忘記我,要我回國共商建國大計,我不能不識抬舉,在這之后不久,老舍就回到了大陸。
回國后的老舍看到了和以前不一樣的社會結(jié)構(gòu)還有熱情高漲的人民群眾,他的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茶館》《龍須溝》等多部作品都創(chuàng)作在這個時期,再被賦予“人民的藝術家”稱號后,老舍更是覺得共產(chǎn)黨就是為窮人當家作主的,自己也是窮苦人出身,要為黨國做出更多的貢獻,此后老舍成為文壇的一塊招牌,雖然經(jīng)歷各種運動,但都是屹立不倒,
可到了1966年,形勢發(fā)生驟變,老舍也被從神壇揪下,變成了地富反壞右,鋪天蓋地的大字報貼滿了文聯(lián)內(nèi)外,這讓老舍在情感上無法接受,難道回來建設新中國也成為錯誤了嗎?這些委屈和不甘讓老舍想回到家里找到慰藉,可他的家里也不寧靜。
早在三十年代初期,老舍就和胡絜青女士成婚,可隨著日寇全面侵華,他們所居住的濟南城也淪陷,老舍獨自離開了妻子和三個年幼的子女,去到了武漢后又輾轉(zhuǎn)到達重慶,在這里他負責主持全國抗敵文藝協(xié)會的日常工作,
也正是此時他和當時也在重慶工作的總理結(jié)識,看到形單影只的老舍,組織上出面給他派了一位秘書趙清閣,趙清閣在上海時就已經(jīng)是小有名氣的女作家,所以兩人志同道合,共同創(chuàng)作了很多抗日題材的文章,一來二去就產(chǎn)生了情愫,成為一對戀人,
1942年,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帶著三個孩子從濟南尋夫到了重慶,老舍在知道妻子找上門后十分驚訝,他并沒有第一時間把妻子孩子接到住處,而是用了十幾天的時間勸走秘書趙清閣后才接回妻子。趙清閣不久后就離開了重慶,又回到上海??蓛扇说母星閰s是剪不斷理還亂。
1946年,老舍應美國政府邀請去講學,送他上船的就是秘書趙清閣,此后還有傳聞老舍曾寫信邀請趙清閣一起赴海外定居,但不知何原因最終未能成行,
而對于老舍的出軌,妻子胡絜青當然是心知肚明,但為了三個孩子,她選擇了隱忍,可老舍是社會名流,就算妻子胡絜青不愿提及此事,身邊卻總是有好事之人用言語刺激她,這也讓胡絜青感覺受到了侮辱,她和老舍的夫妻感情也越發(fā)冷淡,
在五十年代,老舍的名望如日中天,胡絜青也借助這棵大樹乘涼,所以夫妻關系還算和睦,可文革開始后,老舍反而成為家里的拖累,在那個親不親階級分的年代,夫妻父子反目都是正?,F(xiàn)象,
有傳聞說讓老舍徹底產(chǎn)生輕生念頭的原因是妻子胡絜青寫大字報舉報他和秘書趙清閣亂搞男女關系,還有在外面受了一天的批斗后回到家里,不但沒有得到安慰,還被妻子帶著孩子繼續(xù)批,但這只是傳言,沒有人知道其中緣由,
老舍先生在萬念俱灰之下,把一件血衣和一封信交給了妻子,獨自去了太平湖,在湖邊他整整坐了一天,政治理想的幻滅,家庭成員與他劃清界限,讓這位文壇泰斗再無眷戀,最終走向了不歸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