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印度總理莫迪剛剛結束對中國的訪問,在上合組織天津峰會上承諾“中印是伙伴,不是競爭對手”。
話音未落,印度國防部就宣布派出400人的部隊前往美國阿拉斯加,參加9月1日至14日的“備戰(zhàn)行動-2025”美印聯(lián)合軍演。
結束訪華后與美軍演,美國與印度的關系
莫迪的對華訪問確實取得了不少成果。8月31日至9月1日,他赴天津出席了上合組織峰會,并與中國領導人舉行了雙邊會晤。這是莫迪時隔七年再度踏上中國土地,標志著中印關系進入新一輪調整期。
在峰會期間,莫迪做出了積極表態(tài),稱“中印保持緊密關系,對亞洲乃至全球繁榮都能產生積極影響”,還特別強調“中印是伙伴,不是競爭對手”。
這些話話從他嘴里說出來,確實有點意思,因為印度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把中國視為“地緣挑戰(zhàn)者”。
然而,就在莫迪返回印度不久,印度國防部就宣布,一支由馬德拉斯團組成的400人特遣隊已啟程前往美國阿拉斯加的韋恩賴特堡,參加9月1日至14日的美印“備戰(zhàn)行動-2025”聯(lián)合軍演。
這次美印聯(lián)合軍演并不只是做做樣子。根據(jù)印度國防部的聲明,演習將涵蓋廣泛的戰(zhàn)術科目。
訓練內容包括直升機機降行動、偵察監(jiān)視設備和無人機的使用、山地作業(yè)、山地戰(zhàn)斗、傷員撤離、戰(zhàn)場醫(yī)療救護,以及火炮、航空兵與電子戰(zhàn)系統(tǒng)的綜合運用。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演習地點選在阿拉斯加,針對高海拔寒冷地區(qū)作戰(zhàn)的意圖十分明顯。
演習將由雙方共同策劃并實施的一系列戰(zhàn)術演練推向高潮,內容從實彈射擊演習到高海拔地區(qū)的作戰(zhàn)行動。
軍演發(fā)生的背景很有意思,在特朗普政府對印度商品加征50%關稅的壓力下,印度似乎開始做出讓步。
特朗普單方面公開表示,在華盛頓決定對印度出口產品征收高額新關稅后,印度已提出取消對美國商品的關稅。
這一聲明凸顯了兩國之間因貿易不平衡以及新德里與俄羅斯長期存在的能源和國防聯(lián)系而日益加劇的緊張關系。
美印關系近年來起伏不定,背后原因復雜。特朗普再度執(zhí)政后,美印經貿摩擦不斷升級。
隨著美國對印加征50%關稅及特朗普多次公開貶低印度,印美關系急轉直下。特朗普對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的批評日益增加,將其描述為普京在烏克蘭戰(zhàn)爭努力的關鍵資金來源。
印度雖然多次試圖討好美國:今年2月,莫迪訪美并單方面做出重大讓步:降低對美關稅、承諾2030年實現(xiàn)雙邊貿易額5000億美元目標,并大規(guī)模采購美國油氣和武器。
但是這些讓步未能換取美國關稅豁免,印度反而被列入關稅報復清單。這種情況導致印度國內對美期待急劇降溫。
印度的左右逢源,其面臨的壓力
莫迪政府正在中美之間玩一場精妙的平衡游戲。一方面,印度需要應對美國的壓力;另一方面,它也不愿過度依賴中國。
在特朗普對印度商品加征50%關稅后,莫迪展現(xiàn)出罕見的強硬回應。他在8月25日的公開演講中強調:“不論外部壓力多么巨大,我的政府都不會退縮,而是要不斷增強自我實力,堅決抵御挑戰(zhàn)?!?/p>
但與此同時,印度也在尋求與中國的緩和。2024年10月喀山金磚峰會期間,莫迪主動尋求與中國領導人會晤,提出放松簽證限制、恢復直航等建議,首次明確釋放緩和對華關系的信號。
盡管美印政治關系經歷波折,但軍事合作仍在繼續(xù)。這次在阿拉斯加舉行的“備戰(zhàn)行動-2025”軍演就是明證。
這不是美印首次舉行此類演習。兩國長期進行“準備戰(zhàn)爭”聯(lián)合軍演,訓練場地經常在美印之間交替選擇。
為了展示一些所謂的信號,印度甚至會把美軍帶到其邊境地區(qū)一起訓練,用意可以說也是十分明顯。
此次軍演地點選在阿拉斯加也很有針對性。阿拉斯加是美國在北美洲西北部的“飛地”,也是美國用于防范俄羅斯的“橋頭堡”。而就在前不久,特朗普和普京剛剛在阿拉斯加的美軍基地舉行了會晤。
從這一系列動作來看,印度正在堅持其戰(zhàn)略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愿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
莫迪在訪問日本時曾當著首相石破茂的面提到“處理好對華關系至關重要”。這顯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印度外交戰(zhàn)略的一次主動調整。
但印度也并非完全倒向中國。莫迪政府當前主要的外交任務是應對特朗普沖擊。特朗普對于印度外交的沖擊并不僅限于經貿領域,其影響涉及深層次的印度外交邏輯。
印度外交戰(zhàn)略邏輯是以美國為中心,基本假定一是美國將持續(xù)與中國開展激烈戰(zhàn)略競爭,二是印度這樣的地區(qū)強國將是中美爭取拉攏的主要對象。但是特朗普“美國優(yōu)先”的交易型外交徹底打破了印度“聯(lián)美制華”的戰(zhàn)略預設。
美國加征關稅對印度經濟造成了不小壓力。根據(jù)印度HDFC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古普塔的分析,50%的關稅可能導致印度2026財年的GDP增速較當前6.3%的水平下降40至60個基點。
為應對這一挑戰(zhàn),印度采取了“硬對抗”和“軟妥協(xié)”相結合的策略。一方面,它宣布暫停價值36億美元的波音P-8I反潛巡邏機采購計劃,并臨時取消防長訪美行程,直接擊中美國軍工利益的核心。
同時,印度還對美國杏仁、核桃等農產品加征70%的報復性關稅,精準打擊美國農業(yè)州的票倉經濟。另一方面,印度在內部經濟上加速調整,通過下調國內商品與服務稅(GST)來刺激消費,并積極開拓中東和非洲的新興市場,以降低對美國的依賴。
印度一方面與美國舉行聯(lián)合軍演,另一方面又對中國示好,這種看似矛盾的行為背后,是印度對國家利益的理性計算。
印度不想放棄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因為這對它的國防現(xiàn)代化和地區(qū)影響力很重要。
但同時,它也不愿過度刺激中國,因為兩國不僅是鄰國,還有巨大的經濟合作潛力。再加上美國特朗普政府的貿易壓力,印度不得不走一條平衡路線。
國際政治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題,而是如何平衡利益的藝術。莫迪政府現(xiàn)在是既不過度依賴某一方,也不完全開罪另一方。
這種平衡術能玩多久,能否真正為印度爭取到最大利益,還需要時間檢驗。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國際政治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印度今天的做法,不過是這一古老法則的又一次演繹。
由于平臺規(guī)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如何評價莫迪和普京此次來華訪問?
2025-09-01 21:57·直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