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九三閱兵”前夕,菲律賓傳出一個敏感消息:位于最北端巴坦群島上的一座新軍事基地被正式啟用。
軍方甚至毫不掩飾地表示,這座基地不僅能監(jiān)視呂宋海峽,還將在臺海沖突中成為“戰(zhàn)略發(fā)射點”和“后勤樞紐”。
此舉迅速引發(fā)外界高度關注,因為這里距離臺灣不足200公里,從地理位置上看,它已經處在臺海博弈的最前線。
過去,菲律賓往往以“人道救援”“災害應對”來包裝新基地的意義,而這一次,卻直接攤開了軍事意圖,如此赤裸裸的表態(tài),是想干什么?
菲律賓長期以來在對外表態(tài)上頗具技巧,一方面,它對美國的依賴不容否認,《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是馬尼拉的安全后盾,另一方面,面對中國這一最大鄰國和主要經濟伙伴,菲律賓又不敢走到全面對立的地步。
因此,過去幾年,菲方在基地建設問題上往往強調“人道主義用途”,以緩解外界對其軍事化的擔憂。
然而,巴坦島基地的啟用卻打破了這種模糊策略,菲律賓軍方直接宣稱該基地將作為“戰(zhàn)略發(fā)射點”,這一表態(tài)等于把目標直指臺海,換言之,菲方不再掩飾,它要在臺海局勢中扮演一個明確的軍事角色。
這種公開化,既是對內安撫支持美國路線的政治力量,也是對外釋放信號:菲律賓準備承擔更大的地區(qū)安全風險。
要知道,巴坦群島位于菲律賓最北端,直線距離臺灣只有140公里,甚至比馬尼拉到臺北的距離還要近。從軍事角度看,這意味著從巴坦島出發(fā),幾乎可以實時掌握臺島南側及東側的軍事動向,尤其是解放軍艦機的活動。
一旦有必要,基地上的力量有可能嘗試對呂宋海峽實施管控,呂宋海峽是西太平洋與南海之間的重要通道,對解放軍而言,如果這里被封鎖,全面圍繞臺島的作戰(zhàn)部署將受到限制。對于美軍及其盟友而言,巴坦島也可以成為補給和后勤的中轉站,甚至在沖突爆發(fā)時,直接提供導彈發(fā)射或兵力部署的平臺。
而菲律賓公開強調《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更是在為美國提供合法化的介入理由,事實上,就在巴坦島基地啟用前不久,菲軍方還放話稱,如果中方拖走仁愛礁的“坐灘軍艦”,他們將立刻要求美方介入,這種表態(tài)無疑強化了外界對美菲軍事綁定的認知。
當然,也有分析認為,巴坦島基地的啟用未必完全意味著實質部署
盡管菲律賓軍方公開宣稱巴坦島基地具有“戰(zhàn)略發(fā)射點”和“后勤樞紐”的功能,但從現實情況來看,這座基地的建設依然處于初期階段。
巴坦島作為菲律賓最北端的島嶼,其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艱難,島上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尚在完善之中,整個軍事基地的工程量巨大,短時間內無法投入使用,現階段,巴坦島尚未具備可以立即部署重型武器和持續(xù)軍事作戰(zhàn)的能力。
而且由于菲律賓軍力相對有限,若沒有美國的協(xié)作,單憑菲律賓自身力量很難在巴坦島保持有效的軍事存在。
因此,當前更多的意義在于表態(tài),更多是政治層面的動作,而非完全成熟的軍事部署,菲律賓用這種方式向中國以及美國表達其在臺海局勢中的“站位”,并借此向國內外示威其強硬的戰(zhàn)略決心。
但是我們一定不能掉以輕心,巴坦島距離臺灣僅140公里,幾乎處于臺海博弈的最前線。在臺海沖突爆發(fā)時,巴坦島將成為解放軍最為敏感的區(qū)域之一。
通過巴坦島,菲律賓可以輕松監(jiān)視解放軍的動態(tài),尤其是在臺島的南側和東側,更重要的是,巴坦島的軍事設施一旦得到有效部署,它將成為中國在戰(zhàn)略部署中的一個“死角”,解放軍在臺海的任何軍事行動,都會被基地上的雷達、監(jiān)視設備和情報人員實時掌握。
而且美國如果能在巴坦島部署必要的軍事設施,比如導彈發(fā)射陣地、無人機監(jiān)視設備等,這個基地便能夠在臺海沖突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美軍的參與,不僅能提升基地的作戰(zhàn)能力,還能在戰(zhàn)略上有效分散中國的關注點,從而增加解放軍在臺灣周邊的軍事壓力。
但還是那句話,不管菲律賓想使怎樣的花招,只要是侵犯了我國主權,我們一定不會坐以待斃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