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中國才是一個真正全民皆兵的國家。
注意,我說的是新中國。
大家上幼兒園、小學、中學的時候,其實都接受過隊列訓練,都會短時間內聽口令、排隊、報數、齊步走,每天出操的時候,就看看出一個學校的精氣神……別小看這個,很多國家的正規(guī)軍都做不利索。
每一個班級,都有班委會,有班長、學習委員、生活委員、體育委員、勞動委員,還有各課課代表和小組長……別小看這個,這是“委員制”,各司其職,層層負責,既有執(zhí)行力,又有基層民主。
很多年前,有人扯犢子說什么“踢正步”、“疊被子”不能體現戰(zhàn)斗力,這說明他對軍事一竅不通,不要小看著裝、軍姿、隊列、齊步走、正步走這些東西,沒有強大的組織度、紀律性、令行禁止的能力,是做不到這樣的。
有人可能沒有試過雙腳立正、挺胸拔背、目光前視一個小時以上是什么感覺!那就是人化作鋼鐵的感覺。有人可能沒有近距離觀察過上百人、上千人、上萬人排得整整齊齊、個個挺拔如松是什么感覺,那就是成百上千上萬鋼鐵叢林的感覺。聽指揮、能執(zhí)行、有組織、令行禁止、上下一心,就是最大的戰(zhàn)斗力。
很多人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武德有多么充沛,我說的武德不是指好勇斗狠,不是指個人單打獨斗,而是指一群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組織度和紀律性。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今天幾個人一起出去自駕游,一天之內就能自然而然理出“領隊、指揮、后勤、管賬”的組織架構?根本不需要長時間商量,聊幾句話做幾件事就成了,效率極高。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發(fā)生災難和緊急事故的時候,總有群眾能夠自發(fā)組織起來,各司其職,救人的就人,運送物資的運送物資,短時間之內,一群不認識的陌生人就能做到有條不紊、如臂使指。
甚至在很多網絡游戲中,世界各國玩家都很討厭遇到中國玩家,因為人家打游戲只是打游戲,中國玩家是真把游戲當做戰(zhàn)爭在玩,有組織、有紀律、聽指揮、講策略、有伏擊、有迂回包抄,分工明確,令行禁止……人數越多,中國玩家的優(yōu)勢越大。
因為這是從小訓練出來的。
中國人的“武德充沛”,在于有組織、有紀律。
一個人好勇斗狠不過是流氓無賴的“武勇”,一群人同仇敵愾、令行禁止、同生死共進退……才是真的的“戰(zhàn)爭潛力”。
別的不說,就說村里小孩子玩打仗游戲,也能挖壕溝、守陣地、有埋伏、有“掩護”、有“沖鋒”,有“火力壓制”、有“迂回包抄”……不像玩游戲,而像“微型軍事演習”。
實際上,只需問問你的父輩、以及農村出身的孩子,你就會知道他們都熟悉這套打法,孩子們玩“打仗”游戲,往往不是斗毆,而就是一群人對一群人的“戰(zhàn)爭”,打得很有組織,很有條理。
這些東西和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看過的電影有關,他們小時候看的電影是《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不得不說,《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不只是精彩的戰(zhàn)爭電影,還是詳實的軍事教學片,它不只是講故事,而是真的要教會你打仗。
他們的父母很多都當過民兵,熟悉槍械的操作和戰(zhàn)斗姿勢、隊形;那個時代有一本流傳甚廣的小冊子,叫做《民兵訓練手冊》,那真是包羅萬象的一本書,從槍械使用保養(yǎng)、彈藥制作、計算炮彈落點、測算飛機距離、構筑工事、掃除地雷、防空防化乃至于防原子彈,無所不包……不像是民兵訓練手冊,而像是末日求生手冊。
老一輩備戰(zhàn)備荒的時候,都懂點軍事常識,翻到長輩他們小時候的教材,很多都是在教你怎么應對戰(zhàn)爭……新中國的人民太有“組織度”,大家都在上小學中學的時候跑過操、走過隊列,只要有一兩個懂行的,喊兩句,就能立馬組織起來,有序攻防。
秦人的“耕戰(zhàn)立國”、漢唐人的尚武、和近現代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所形成的“組織度”結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當代中國人某種奇妙的特質……
三個人,就是一個戰(zhàn)斗小組,有黨員就有黨支部,要打仗,就要先開會,制定策略,分派任務,誰主攻,誰助攻,誰阻擊,誰迂回,會上可以討論,決議必須執(zhí)行……人越打越多,隊伍越如臂使指,越強大……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一個一個的勝利檢驗了“組織起來”的中國人的強大。
某些東西潛移默化刻在了DNA里,以至于打戰(zhàn)爭游戲的時候,中國的玩家也是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的,不是嗷嗷叫著沖鋒,而是抱團、組織起來、互相幫助、分工明確,用有組織的隊伍,去收拾“散兵游勇”。
哪怕是現在的中學生,也遠比全世界很多國家的正規(guī)軍要“武德充沛”,因為他們每天都要排成整齊的隊列跑操、聽口令、完成立正、稍息、報數、齊步走……這就是最基本的“組織化”,只需要稍加軍事訓練,就遠比無組織無紀律的美國黑命貴、紅脖子容易形成真正的戰(zhàn)斗力,因為他們聽指揮、有紀律、執(zhí)行快、進退有序、行動迅速,世界上很多爛國家的部隊是走不出這樣的隊列的。
“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那才叫武德充沛。
如美國人那般,黑的白的天天揣著槍不干正事,專門射殺底層無辜弱小,扛著槍裝模作樣游行作秀表演,每年子彈亂飛射殺幾萬人,該死的一個不死,不該死的死了無數……那叫什么“武德充沛”?那叫“烏合之眾”。
在真正生死存亡的斗爭面前,個人的匹夫之勇不能說沒用吧,只能說是杯水車薪……有用的是“組織起來的武力”、“有組織的暴力”。
咱們這個民族,其實是有非常多的“優(yōu)點”的——咱們體味輕、過敏源少、耐力強、抗饑餓、適應性強、愛學習、組織紀律性極強……這意味著我們擅長隱藏自己、融入集體、結成組織、生存能力超群、適應力超群、學習能力超強、競爭力超群、沒有奇怪的PTSD,打完仗就能建設,放下刀劍就能拿起鋤頭,做什么都想爭第一,很少對自己滿意,成功的事情頂多一筆帶過,屈辱和仇恨能記幾千年。
我們挺在乎戰(zhàn)爭的,地球上大概沒有人比我們更在乎戰(zhàn)爭,我們把幾千年來打的所有大大小小的仗,都用文字記錄了下來,幾乎每一個小孩子,都會從課本、史書、故事、詩詞、成語中去學習它們。
其實我們是被“選擇”出來的,選擇我們的不是什么上帝,是嚴酷的環(huán)境和自我的驅動。
不要覺得我們“卷”,從生物發(fā)展史上來說,“卷”是一種別人觸摸不到的境界,有的人以為的可以逃離這里,去所謂可以“躺平”的“天堂”,實際上那些“服務器”從一開始就是蠻荒的地獄……歐洲歷史上似乎沒有東亞這樣的治亂循環(huán),實際的情況是他們還沒有達到“卷”所需要的人口數量和文明質量,他們幾千年來土地貧瘠、自然災害多、組織能力差、技術水平低、冶鐵建筑農田水利道路交通教育衛(wèi)生長期處于低水平,以至于他們的人口都長期達不到合格的文明規(guī)模,所以他們就沒有那么多的“治亂循環(huán)”,也就“卷”不出最優(yōu)秀的群體基因。
我們這塊土地上幾千年的治亂循環(huán),其實不是什么“周期律”,而是因為我們的發(fā)展總是能摸到這片土地的生產力上限,把一條路走到極點和盡頭,哪怕日后“服務器”換了,“版本”換了,我們也能迅速調整,繼續(xù)“卷”到巔峰去。
我們很早很早,就點燃了“文明之火”。
集體主義,是我們這個文明的底色。
我們的先祖要生存,靠的就是組織起來,靠的就是社會分工,挖陷阱對付野獸,采集果子儲存糧食,篳路藍縷開荒種地,建造洞穴和房屋,疏浚河流、修筑大壩、開山鑿路、建造城市、對抗傳染病、抵御侵略、開展教育、舉國工業(yè)化……哪一次靠的不是“集體主義”?
有集體主義,才有最強的組織度和紀律性。
有組織,有紀律,才有戰(zhàn)斗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