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日本的亞熱帶海域,奄美大島和德之島兩座島嶼靜靜地躺在湛藍的海水之中。
這兩座島嶼被茂密的森林覆蓋,其中生活著一種極為神秘的動物,它的習性隱秘,數(shù)量稀少,全球已經(jīng)不足5000只。
為了弄清楚這種動物瀕危的原因,日本的生物學家們組成了一支研究小組,登上了這兩座亞熱帶島嶼。
他們的研究工作充滿了挑戰(zhàn),因為這種動物晝伏夜出,喜歡棲息在茂密的森林深處,很難被直接觀察到。
為了獲取研究線索,專家們絞盡腦汁,最終決定從最不起眼的地方入手,收集這種動物的糞便。
專家們穿梭在山林間,每次發(fā)現(xiàn)糞便,他們都小心收集起來,裝入特制的樣本袋中。
在他們看來,這些糞便可能隱藏著重要的信息,是揭開這種動物生存秘密的關(guān)鍵。
經(jīng)過長時間的收集和整理,專家們在實驗室里對這些糞便樣本展開了細致的分析。
在顯微鏡下,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奇特的東西,那是一些細小的種子。
而且這些種子竟然沒有被消化,這意味著它們還有可能發(fā)芽生長!
這一發(fā)現(xiàn)讓專家們興奮不已,同時也充滿了疑惑:這些種子是從哪里來的?又是怎么進入這種動物糞便中的呢?
要知道,種子往往存在于果實中,而這種動物一般只喜歡吃葉子和草梗的。
?【·攝像捕捉排便畫面·】?
為了找到答案,專家們在森林中安裝了紅外觸發(fā)相機,經(jīng)過漫長的等待,相機捕捉到了令人驚喜的畫面。
畫面中,一種體型較小、身體粗壯的動物出現(xiàn)了,它全身是黑黑的,耳朵非常短小。
只見它在森林的地面上穿梭著,最后一頭拱進地下的洞穴中,開始排便。
專家們又向當?shù)氐膷u民請教,原來,他們早就發(fā)現(xiàn)這種動物會啃食一種叫蛇菰的植物果實。
而蛇菰也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瀕危物種,種子的傳播對它們的種群延續(xù)來說非常重要。
專家們通過對比分析,確定了之前在糞便中發(fā)現(xiàn)的種子,正是來自蛇菰。
也就是說,這種動物在吃下植物果實后,將種子吞入腹中,并不會把種子消化掉,而是返回地下洞穴中,把種子拉出來,無形之中扮演了種子散播者的角色。
你是不是也很好奇,這種神秘的動物究竟是什么呢?
?——【·奄美兔和蛇菰·】——?
這就是奄美兔,它們僅生活在日本的這兩座島嶼上,日常以島上的植物為食,是純粹的植食性動物。
奄美兔屬于原始兔類,是古代兔子的“遺留種群”,它們的演化歷史悠久,身上保留著很多古老特征,對研究兔類的演化歷史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但如今,奄美兔的生存正面臨巨大威脅,受人類活動導(dǎo)致的棲息地碎片化、外來捕食者侵擾等因素影響,它們的種群數(shù)量持續(xù)減少。
早在2004年它就被列為瀕危級別,如今野外存活的數(shù)量更是不足5000只,每一只都顯得格外珍貴。
奄美兔體型很粗壯,雄性比雌性小一點,但尾巴更長。
它們的耳朵短,眼睛小,鼻子短而尖,腿也短,與我們平常印象里的兔子形象大不一樣。
奄美兔皮毛厚重粗糙,一般是深褐色的,又長又強壯的爪子非常適合挖掘。
奄美兔是夜行性動物,白天它們會躲在自己挖掘的洞穴中睡覺,到了夜晚才出來活動,也因此被稱為“午夜兔子”。
它們能在地下挖掘1米的隧道,用來撫養(yǎng)幼兔,給小兔子提供隱蔽的保護。
兔媽媽會在半夜回來把小兔子挖出來喂奶,之后再用植物和泥土蓋住小兔子,保障它們的安全。
而奄美兔幫助散播種子的植物,屬于蛇菰屬,這是一類瀕危的寄生植物。
它們沒有葉綠素,沒辦法像普通植物那樣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只能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從寄主植物那里吸取能量維持生存。
對于蛇菰屬植物來說,種子的傳播決定了它們能否找到合適的寄主植物,延續(xù)自己的種群。
但是由于它們的種子很小,果實也不是常見的肉質(zhì)果實,過去科學家們一直對其種子傳播方式感到困惑。
奄美兔傳播蛇菰屬種子的原因非常奇怪,一般來說,很多動物覺得植物的果實好吃,才會吃下果實后順便帶走種子。
但蛇菰的果實是干的,并不好吃,奄美兔卻對它“情有獨鐘”,這是為什么呢?
?——【·互幫互助·】——?
研究發(fā)現(xiàn),奄美兔不僅吃蛇菰屬植物的果實,還會吃果實之下類似莖葉的部分。
或許正是因為這部分組織對奄美兔有吸引力,讓奄美兔在進食過程中,無意之間將種子吃進肚子里,完成了種子的傳播。
而奄美兔在地下洞穴中排便的習性,對蛇菰屬植物意義重大。
因為蛇菰是專性寄生植物,它們的種子要傳播到合適寄主植物的根部附近,才更有可能存活并寄生。
奄美兔在地下洞穴排便,很可能讓種子更接近寄主植物的根部,增加了種子找到寄主、成功發(fā)芽生長的機會。
如果沒有奄美兔幫忙傳播種子,蛇菰可能會因為種子無法有效擴散,難以找到寄主,導(dǎo)致種群數(shù)量進一步減少。
然而,奄美兔如今面臨著諸多生存威脅,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此外,外來入侵的捕食者,像為了控制當?shù)囟旧邤?shù)量而放生的小型紅頰獴,以及野貓、野狗等,都對奄美兔構(gòu)成了嚴重威脅。
面對奄美兔的瀕危困境,日本早早就啟動了保護行動,且不斷細化升級。
從1921年,率先通過立法將奄美兔列為“天然紀念物”,從法律上杜絕了獵殺、誘捕等直接傷害行為,后來又將保護等級提升為“特別天然紀念物”。
2004年奄美兔被列為日本瀕危物種,還在第二年重啟了紅頰獴根除計劃。
這些保護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奄美兔的生存現(xiàn)狀依然嚴峻。
奄美兔幫助蛇菰屬植物繁衍的發(fā)現(xiàn),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生態(tài)系統(tǒng)奧秘的新窗口。
從奄美兔的故事里,我們能清晰感受到自然界的緊密聯(lián)系。
它不是孤立生活在島嶼上的個體,而是與周圍的植物、昆蟲、天敵,甚至是土壤、氣候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微型生態(tài)系統(tǒng)。
正因如此,對瀕危物種的研究與保護,從來都是一項需要用心深耕的事業(yè)。
只有當我們真正重視每一個物種的價值,主動去維護生態(tài)平衡,才能讓奄美兔擺脫瀕危的命運,讓更多珍貴的生物得以在地球上延續(xù)生命。
參考:
科技日報《相愛相殺,動植物是復(fù)雜的“命運共同體”》2023-02-07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