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這是一個矛盾尖銳,戾氣爆棚的年代。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不和諧。相反,還多了無數(shù)的沖突和爭執(zhí)。
也許,說錯一句話,做錯一件事,或者投錯一個眼神,就會招致別人的瘋狂報復。
問題就來了,為什么戾氣會變得如此嚴重呢?
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于,賺錢愈發(fā)困難,經(jīng)濟壓力愈發(fā)巨大。
未來,賺錢只會越來越難,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戾氣自然就會越來越嚴重。對此,不要輕易得罪這幾類人,才是保身之道。
一、不要得罪“孑然一身”的人。
有一種人,是千萬千萬不能得罪的,孑然一身的人。
一個人,沒有家庭,沒有妻兒老小,沒有親緣牽掛,那他就是實際上的“無敵之人”。
有家庭的你,敢得罪無牽無掛的他嗎?肯定是不敢的,因為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而穿鞋的一定害怕光腳的。
說得難聽一點,要是光腳的人,跟你一換一,那肯定是他賺了,而你虧了。
你會發(fā)現(xiàn),類似這種“一換一”的無敵之人,現(xiàn)在貌似越來越多了。為什么?因為日子不好過了。
這就需要我們堅持“幸福者退讓原則”。
你是幸福的人,而他是不幸福的人,那就適度讓讓他。如此,既能緩解矛盾沖突,也能保護自己,各得其所。
二、不要得罪“負債累累”的人。
有一個說法,全民負債。
你覺得,這所謂的全民負債,是不是好事?
其實,并不是好事,而是充滿風險的壞事。一個人的承受能力,其實是有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當事人就只能崩潰。
而走向崩潰的人,最容易做出極端的事兒。比如說,看誰不順眼,就去報復誰,讓誰承受一定的不幸。
這里的不幸,有可能是損失一點錢財,也有可能危及小命。別忘了,真到了走投無路的情況,人性之惡就會被無限度放大。
說得直白一點,一旦當事人無法承受債務的壓力,那他就有可能破罐子摔碎。
面對負債累累的人,最好敬而遠之,不要得罪他們。否則,禍患將至。
三、不要得罪“窮兇極惡”的人。
窮人越多,社會不會越和諧,只會越混亂。
為什么?管仲說過,倉稟足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意思是,一個人,只有吃得飽,穿得暖,他才會遵循社會的規(guī)矩??梢浅圆伙枺泊┎慌?,那他就不可能遵循社會的規(guī)矩。
就拿“相互尊重”來說,道德規(guī)矩,只能約束那些有錢、有素質(zhì)、有牽掛的人,而無法約束那些沒錢、沒素質(zhì)、沒牽掛的人。
窮,并不是錯,可問題是,一堆人都窮,就容易陷入到“底層互害”的死循環(huán)當中。
什么是底層互害?就是一堆窮人在窩里斗,互相傷害。如此下去,哪有什么和諧相處、幸福美滿可言呢?
遠離窮兇極惡的人,少跟窮到揭不開鍋的人往來,這是保命之道。
四、不要得罪“戾氣爆棚”的人。
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在現(xiàn)實生活,還是在線上互聯(lián)網(wǎng),戾氣爆棚的人,貌似越來越多了。
尤其是那些過得不如意的人,滿嘴巴都是“喊打喊殺”,不是今天拳打這個,就是明天干掉那個,簡直就是“極端分子”。
偏偏是這些極端分子,特別容易做出“非理性”的事兒。
比如說,聽到你說了一些不中聽的話,那他們就會開盒你,人身攻擊你。這個時候,你的處境就危險了。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戾氣爆棚?
很簡單,聽他說話,看他行動,只要他日?!俺疬@仇那”或者“喊打喊殺”,那他就是潛在的“危險分子”。
遇到這些人,我勸你盡量離遠點,連話都不要說一句,避免被纏上。
文/舒山有鹿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