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初,金價一路飆升,朋友圈里隨處可見有人曬黃金手鐲、金條,甚至連小額“金豆子”都成了爆款。
很多家庭把黃金當成了最穩(wěn)妥的理財方式,認為買金子,總比存銀行劃算。
可誰能想到,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浙江永坤黃金卻玩出了一出“穩(wěn)賺不賠”的好戲,把無數(shù)投資者一步步拖進深淵。
從表面看,它有線下門店、有保險合同、有黃金托管,甚至員工自己都敢掏錢買單,怎么看都不像騙局。
可最終的結果是,老板人間蒸發(fā),公司關門大吉,投資人傾家蕩產。
有人投了幾萬,有人投了幾百萬,還有家庭分批砸進去上千萬,如今全都血本無歸。
這不是單純的一個公司暴雷,而是再次揭開了金融騙局最核心的一個真相,天上掉下的餡餅,十有八九是陷阱。
永坤黃金打出的口號特別誘人,金價漲了,投資者拿差價,金價跌了,可以原價退款,就算公司出事,還有保險公司兜底。
這幾個關鍵字眼,幾乎擊穿了普通人的防線。
畢竟,大家心里最怕的就是賠錢,如果風險被對方一一消除,剩下的就只剩穩(wěn)賺了。
問題在于,世界上沒有一筆生意可以保證絕對不虧。
永坤黃金偏偏敢承諾,就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不是做生意,而是挖坑等人跳。
很多投資人并非完全不懂,他們也知道高收益必然伴隨高風險,但人在面對利益時,總會抱有僥幸心理。
尤其當永坤黃金擺出實體店、保險合同和正規(guī)合同的姿態(tài),騙局的外衣就更像真的。
這正是龐氏騙局最經典的手法:先用可信的外殼包裝,再用夸張的回報吸引資金,最后用后金填補前金,直到資金鏈斷裂。
和傳統(tǒng)非法集資不同,永坤黃金在包裝上下了大功夫。
首先,它在浙江和其他城市開了不少門店,裝修豪華,陳列滿柜黃金飾品,表面看上去就是一個正常的珠寶零售商。
很多投資人正是因為親眼看到這些門店,才覺得放心。
其次,永坤黃金和多家保險公司簽了保單。
可問題在于,那些保單只保自然災害,比如火災、雷擊,壓根不涵蓋老板卷錢跑路的情況。
可多數(shù)人根本不會細看合同條款,只要聽到“有保險兜底”就心安理得。
最狠的一點,是連公司員工都被忽悠進去。很多人覺得,既然員工自己都敢投,那肯定沒問題。
可誰想到,這群員工最后和投資人一起被坑,錢沒了,工作也沒了。
這就是騙局的高明之處:讓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掌握了真相,其實連最貼近公司的人都在被蒙蔽。
騙局能撐多久,取決于能不能不斷有新人加入。永坤黃金在短短幾年內,就吸收了超過40億元資金池。
可問題是,金價漲跌不是它能控制的,投資人隨時可能選擇提貨或退款,只要提的人多于進的錢,資金鏈就必然斷裂。
從2024年5月開始,越來越多人發(fā)現(xiàn)提現(xiàn)不到賬。
李女士投了40萬,申請退款一直顯示待審核狀態(tài),另一位投資人一家子砸了一千多萬,結果門店大門緊鎖,連客服賬號都消失了。
有人親自跑去公司總部,才發(fā)現(xiàn)辦公區(qū)空無一人,電話打不通,老板人間蒸發(fā)。
到了這一步,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一場龐氏騙局。
更扎心的是,那些曾經被奉為“定心丸”的保單,全都是障眼法。
保險公司不會為老板的跑路買單,所謂的穩(wěn)賺不賠,徹底變成了血本無歸。
對投資人來說,這種騙局最絕望的地方,不只是錢沒了,而是想要維權極其困難。
根據(jù)律師解讀,永坤黃金涉嫌的是刑事犯罪,屬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集資詐騙。
案件進入刑事程序后,投資人只能作為受害者登記,至于能不能拿回本金,得看法院后續(xù)追贓的結果。
可大家心里清楚,老板早就套現(xiàn)走人,這些錢大概率已經被轉移或揮霍。
能追回多少,全憑運氣。即便能追回,也要經歷冗長的司法程序。
一些上了年紀的投資人,把退休金全部投進去,本以為能安享晚年,如今卻陷入困境。
還有人貸款、抵押房子投資,結果連本帶息一起打水漂。
維權群里,哭訴的聲音此起彼伏。
有人說自己欠了債,有人說全家人都陷入絕望。一個騙局,不僅毀掉了財富,還毀掉了信任。
細數(shù)近十年的金融騙局,從e租寶到P2P爆雷,再到這次的永坤黃金,模式雖不同,但套路如出一轍,無非就是高回報、低風險、看似正規(guī)、實則虛假。
為什么人們一次次上當?
第一:人性的貪念。多數(shù)人都知道高收益伴隨高風險,但當利益擺在眼前時,總會幻想自己是那個“能全身而退的人”。
第二:社會的信任缺口。普通人對復雜的金融產品理解有限,容易依賴門店、合同、保險這些“表象”,一旦這些外衣被利用,就會放下戒備。
第三:監(jiān)管的滯后。金融創(chuàng)新往往跑得很快,而監(jiān)管總是落后半步。等到問題爆發(fā),資金鏈斷裂,才意識到這是騙局。
第四:財富焦慮。物價上漲、房價高企,很多家庭急切想尋找新的理財渠道,黃金這種傳統(tǒng)資產,就成了他們眼里的避風港。
可一旦有人在這里埋下陷阱,他們就最容易成為獵物。
這場騙局至少帶來了三點警示:
投資永遠要認清風險,沒有任何生意能保證穩(wěn)賺不賠,凡是敢說“穩(wěn)賺”的,十有八九就是騙局。
不要只看表象,門店、合同、保險、員工投資,這些都可能是精心設計的障眼法。
真正靠譜的投資,要么透明,要么受嚴格監(jiān)管。
投資要與自身承受能力匹配。不要把全部身家甚至借貸的錢都投進去,一旦出事,整個人生都可能被拖垮。
浙江永坤黃金的故事,其實不是孤例,而是一個個金融騙局的縮影。
它讓無數(shù)人明白,所謂的穩(wěn)賺,其實只是商人拿來誘人的餌。
錢沒了,還可以再賺;可一旦信任被摧毀,社會關系的裂痕卻很難彌補。
黃金本是財富的象征,卻被用來編織謊言,那些以為自己在投資的人,最后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在填別人的口袋。
騙局最可怕的,不是資金損失,而是它讓人們對商業(yè)和社會的信任逐漸崩塌。
這才是真正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