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軍事裝備這玩意,每個國家肯定都是想自主生產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國防安全!
可有些國家礙于國家小、綜合能力差等因素,根本無法具備完善的軍武制造體系,因而只能靠進口。
還有一些國家則是因為歷史發(fā)展等原因,需要短期從他國進口武器裝備。
當年我國沒能趕上工業(yè)發(fā)展的浪潮,工業(yè)發(fā)展還處處受到限制,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很多東西都是靠進口,尤其是武器方面。
我國雖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武器都需要進口,但是我國從沒有放棄自主研發(fā)這個核心理念。
比如我國在研發(fā)航母初期,想到要向俄羅斯購買幾架蘇-33艦載機,但因為俄方顧慮很多拒絕了我們,不過這根本無法阻攔我國研發(fā)艦載機的腳步。
中國發(fā)展航空母艦這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一位名叫劉華清的將軍,向我國海軍提出建造航母的初步意見。
我國海軍也采納了該提議,并在之后提出“707”工程,該工程計劃建造一艘用于護航的航空母艦。
護航航母雖遠不及常規(guī)的戰(zhàn)斗航母,但對我國當時的整體國力來說,能先建造一艘護航航母已經很不容易了。
如果能成功建造,也可以積累相關建造經驗,對未來建造真正的航空母艦有很大幫助。
但事與愿違,我國在那個年代不僅國力弱,社會大環(huán)境也不太理想,制造護航航母的計劃最終也未能實現(xiàn)。
1985年我國開始對退役的航母做研究,也從中獲得一些重大啟示。所以到了1987年3月,時任我國海軍司令員的劉華清再次匯報相關工作,提出中國國防的長遠未來需要航母。
終于事情在1999年迎來了轉機,我國成功購買了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但是這個航母并沒有完全建造完成,且還被拆除了許多關鍵設施和零件。
甚至在運回途中還遭到他國阻撓,99年買的航母到2002年3月4日才抵達我國大連港。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一個國家必須要強大,武器制造和研發(fā)必須自主,要不然的話指定會被別人欺負。
到了2005年我國海軍正式接手瓦良格號航母,并在之后繼續(xù)建造并改進。
之后的事情不必多說,我國自然成功完成該航母的建造及改進工作,并成功服役。
但在我國完全服役航母之前,還遇到了一個難題。
航母是用來起飛戰(zhàn)斗機的,但是陸基戰(zhàn)機和航母平臺的戰(zhàn)機肯定有區(qū)別。所以當我國計劃建造航母的時候,也在著手計劃航母艦載機的相關工作了。
在20世紀初期,我國肯定是無法自主研發(fā)艦載機的,也只能購買其他國家的艦載機。
當時的國際政治格局和軍武市場,能供我們選擇的艦載機并不多,我國又要考慮到最優(yōu)性價比,不會買太落后的艦載機。
所以符合當時標準的也只有蘇-33艦載機,因而我國向俄羅斯方面提出購買該機型的意圖。
但是俄羅斯出于對我國的防范,拒絕了我國購買蘇-33的請求。
理由是蘇-33生產線已經完全關閉,還說除非我國加大采購訂單,要最少購買40架以上才會重啟生產線。
俄羅斯精著呢,40多架可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足夠他們狠狠的賺上一筆錢。
而且重啟生產線需要大量時間,生產戰(zhàn)斗機又需要大量時間,逐步交付還需要時間。
這前前后后所有時間加在一起,估計都夠推出下一代戰(zhàn)斗機了,俄羅斯自然也就不擔心被仿制的問題了。
我國自然也明白其中道理,所以對我國來說也只有一條路可選,那就是自主研發(fā)。
我國通過不懈努力,最終成功研發(fā)出殲-15艦載戰(zhàn)斗機,這也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
近日印度媒體《歐亞時報》就刊登了一篇評論文章,以俄羅斯蘇- 33艦載機為切入點,對比中印兩國艦載機發(fā)展的不同路徑。
對此不少人疑惑為什么中印都沒買到蘇-33,可中國卻能造出殲-15呢?
因為我國果斷了選擇自主研發(fā),我國知道即使瓦良格號買來了,核心技術不完全算自己的,所以也就沒必要在蘇-33上大下文章看。
而且我國雖然沒買到蘇-33,但轉頭從烏克蘭買到了其最初版本的原型機T-10K-3。
雖然該飛機沒有發(fā)動機、缺少電子設備等,但好在還有折疊機翼、加固起落架、鴨翼布局等艦載機特征。
我國把買來的T-10K-3完全拆解,再通過“逆向工程”進行全面研究,最終在結合我國殲-11的基礎,成功自主研制出了殲-15重型艦載戰(zhàn)斗機。
反觀印度方面不僅沒買到蘇-33,還沒考慮自主研發(fā),而是轉頭繼續(xù)購買俄羅斯的米格-29,甚至最近印度還在考慮購買“陣風”戰(zhàn)斗機。
印度的布局真的讓人難以理解,其貌似對購買他國武器情有獨鐘,當然了這或許是印度的無奈之舉。
印度國情與中國大不相同,工業(yè)實力也沒中國扎實,社會面也沒中國穩(wěn)定。所以印度方面自然不可能與中國相當,更不可能說中國研發(fā)什么他們就能研發(fā)什么。
印度武器大多為進口武器,許多技術根本不在自己手里,武器間的協(xié)同問題又難以平衡,因而只能在購買他國武器上越走越遠。
我國之所以能自主研發(fā)許多武器,是因為我國有完善的工業(yè)體系,并且最初就布局在自主研發(fā)上,所以能通過技術迭代等逐步發(fā)展出自己的武器。
反觀印度,其工業(yè)體系相對落后,又高度依賴他國武器,武器間存在“兼容難”等問題,自然無法研發(fā)尖端武器裝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