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醬說:
把勁兒用在“專注力”和“內(nèi)驅(qū)力”這兩塊基石上,才是普通孩子逆襲的真正密碼。
全文3023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 者 | C媽 來 源 : CC爸媽(公眾號ID:cc-bama)
前兩天碰到了一位朋友,他家孩子跟CC一樣大,開學就上6年級了。
我倆寒暄沒幾句,她就開始跟我吐槽:
孩子成績一直倒數(shù),3門課加一塊都不超100分。
英語、數(shù)學咱就不說了,語文他才考三四十分,那不是認字就能寫嗎?
所以,這個暑假哪都沒去,就給孩子在家補課,每天英語、數(shù)學、閱讀理解……
朋友定時定點、車接車送,一個月了,不能說孩子一點沒進步,但幾乎微乎其微。
因為補課學習這點事,母子倆基本每天都要干一仗。
別說孩子了,每天一睜眼想到要送孩子去補習班,朋友說她就開始胸口發(fā)緊,喘不過氣來。
我好歹985本科,他爸研究生,從沒覺得學習是一件難事,但孩子怎么就學起來就這么費勁?
后來,朋友又像是自暴自棄一般說道:娃難道真不是學習的料?我是不是應該盡早把補課的錢省下來,將來還能給他留著謀個別的出路?
其實,很多朋友都會有這個疑問?
我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學習的料???
有的孩子,學習就像呼吸一樣簡單。
有的孩子,學習就跟要他的命一樣。
還有的,大腦如黑洞,知識學進去就休想再找到痕跡。
之前咱們也提到過,
▼智商跟身高一樣,都屬于是正態(tài)分布。
有2.5%天選之子:沒咋費力,也能躺贏。
有2.5%天選冤種:怎么努力,都不大行。
而大部分孩子,則處在中間這個部分。
絕大多數(shù)普通孩子成績好壞,主要取決于兩大核心能力——專注力與內(nèi)驅(qū)力。
一、專注力
哈佛大學曾用40年追蹤記錄了10000名孩子,發(fā)現(xiàn)學霸們都擁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專注力。
專注力好的孩子,大腦會更好地集中精力,同時屏蔽干擾。
我們辦公室有一個學霸娃,暑假偶爾跟著媽媽來辦公室。
說實話,她在辦公室的存在感極低,基本上都是大家干著干著,就忘了她的程度。
不是孩子不被人重視,而是人家從坐下后就一言不發(fā)地做卷子,做完英語做物理,寫完數(shù)學寫地理。
不需要催不需要安排,一上午人家除了喝水基本不抬頭。
有這種專注力,她干什么都會成功的。
再反觀其他娃,一張卷子一共15道題,恨不得分散到一天才能寫完。
稍微有點風吹草動,都會抬起頭看看怎么回事,誰說個話,都要接上幾句。
專注力不能說沒有,但基本不多。
那怎么提高娃的專注力?
1、不打擾
提高娃的專注力,從不打擾開始。
娃正搭積木,眼看要倒了,你忍不住:“哎小心那邊!放這邊!”
娃寫作業(yè),你一會問渴不渴,餓不餓,要不要吃個水果,人家稍微多算一會,你就問了“這題會做嗎?”
正確做法:除非娃主動求助,或者有緊急事,否則不要打擾。
因為每一次打擾,都是在打斷他的專注。
只要是孩子在安靜、專注地做某件事,甭管是在玩、在看書,還是寫作業(yè),都盡量當他是“隱形人”! 讓他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研究早就證明:頻繁打斷是破壞專注力的頭號殺手!
孩子需要完整的時間段去“沉浸”。
2、從感興趣的事情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發(fā)動機”, 只有先玩high了,才能學進去!
娃愛拼樂高?就鼓勵他挑戰(zhàn)更復雜的圖紙,一次拼久一點。
喜歡畫畫?準備大畫紙,讓他一口氣畫個過癮。
迷恐龍?找本厚厚的恐龍百科,看他能專注地看多久。
孩子在熱愛的事情上,更容易體驗到“沉浸其中”的快樂和成就感。
而這種“心流體驗”的感覺,也會慢慢遷移其他事情,比如學習上。
3、玩中學:用游戲練出專注力!
借助一些專注力訓練工具:舒爾特方格訓練機&舒爾特專注力訓練。
玩一些專注力訓練項目:拼圖、搭積木。
玩桌游:孩子需要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
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長時間專注的能力。
二、內(nèi)驅(qū)力
很多人都覺得,“成績不好需要靠補課提高”、“不補課孩子就會落后于人”。
哪怕是雙減了這么多年,教培行業(yè)依然很火。
錢沒少花,但娃的成績卻紋絲不動。
辦公室有2位做過老師的師范生小伙伴,再加上CC姥姥本身就是20多年的老教師,跟這么多人聊過,大家都覺得,補課真的不等于提分。
一個孩子能不能靠補課補上來,只看一點:他主動性強不強。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主動學習的意愿,那他根本不會開放自己的大腦,去迎接知識。
花再多錢、再多時間,也不會有很大用處。
這樣的孩子去補課,更像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消除你的焦慮。
甚至還給自己找到了借口——
我聽父母話去補課了哦,我也花時間了沒有玩哦,成績不好就不能再怪我了哦。
這絕對一種自我安慰的假努力。
只有一個孩子自己想學了,意識到自己哪里薄弱、自己想要補,這時候他的學習欲才是最強烈的,補課也才是真的有效的。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內(nèi)驅(qū)力?
內(nèi)驅(qū)力強的娃,其實都是一樣的心理模式:
我有一個想要嘗試的心→我去嘗試了→我在這種體驗中得到正向反饋。
想要讓娃獲得內(nèi)驅(qū)力,就要從這3方面下手。
一個前提:讓這件事有安全感。
學壞了、考砸了,父母也都能接得住,可以包容,不用時刻擔心“萬一做不好,我就會被父母XXX”。
有了充足的安全感,他就不用動用太多的能量去對抗不安、恐懼…
剩下的能量才能用在主動向外學習和探索上。
2個關(guān)鍵:
一個是[我想做]:
萬事開頭難。
讓孩子獲得[我想做]的動力,首先就需要把開始變得簡單。
從0到1,才是最難的。
像是CC寫暑假作業(yè)也經(jīng)常墨跡著不開始。
說實話,玩的正帶勁,誰也不想放下眼前的快樂,去做一件不那么喜歡的事。
這也是大家都不喜歡周一的原因。
所以我們要教給孩子讓0-1變簡單的技巧。
比如,我會在周日晚上準備份第二天的合胃口午飯,這樣從坐上工位的那一刻我就開始期待自己的午飯了。
上班路上都能哼著小曲來。
孩子寫作業(yè)、學技能或者任何一件事也是如此,
不要上來就催,一直被催的孩子,永遠學不會主動,只會越來越抵觸和反抗。
1、可以給孩子一點小期待:
上完英語課,去樓下買點好吃吧;
提前準備點小零食,寫作業(yè)間歇吃……
2、先從自己擅長、喜歡的地方開始。
像CC寫作業(yè)都是從英語開始,然后數(shù)學,最后是語文。
3、 學會欺騙自己的大腦。
我就先寫3道題、我就背一個單詞。
只要從0做到了1,那接下來的2、3…10就會變得順理成章、更加容易。
一個是[我能行]:
開啟一件不那么喜歡的事,最需要的就是信心!
信心來源于哪里呢?——正向反饋。
一件小事又一件小事的成就感,潛移默化自然而然會累積成勝任感。
如果父母能及時的認可、恰當?shù)姆答?,更是錦上添花!
C爸:“嘿,今天的口算就錯了一道啊,看來今兒認真了”。
“這次聽寫,就錯了兩個單詞,再接再厲!”
所以啊,別再用“補課”來緩解自己的焦慮了。
把勁兒用在“專注力”和“內(nèi)驅(qū)力”這兩塊基石上,才是普通孩子逆襲的真正密碼!
方向?qū)α?,你和孩子的努力,才能真正開花結(jié)果。
這個結(jié)果或許不能體現(xiàn)在成績上,但一定可以讓孩子走得更遠。
*來源:CC爸媽:“中國父母學習計劃”推行者,C爸-中國醫(yī)科大學碩士,三甲醫(yī)院醫(yī)生;C媽-報社育兒主編,《家長好脾氣 才有好教育》作者。養(yǎng)育CC&DD兩姐弟,帶領(lǐng)更多父母加入科學養(yǎng)育大隊伍,一起少走彎路,做“中國好父母”!原創(chuàng)公眾號“CC爸媽”(ID:cc-bama)
*注:本文圖片來自于圖蟲創(chuàng)意(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添加教育助理個人微信號( yanzhijiasuo )為好友,備注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guān)注人民家庭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