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各位看官老爺,麻煩右上角點擊一下“關注”,精彩內容不錯過,方便隨時查看。
?——【·前言·】——?
2025年8月的一天,一位來自廣西,長期活躍于戶外找蜂領域的網紅博主,在江西的一座山上遭遇了意外。
之前他經常會進入廣西的深山之中尋找蜂窩,然后將這些蜂窩摘下來。
但是直到8月份的一天,他上山之后就沒有再回來,家里人趕緊去找,發(fā)現(xiàn)他的時候他已經被蜂蜇傷了。
平時他去尋找蜂窩的時候會帶上各種各樣的防咬設備,但不知為何,那天他被找到的時候腦袋和腳又很多個地方都被蜇傷了。
于是家人趕緊將他送進了醫(yī)院,但醫(yī)院經過全力的搶救也沒能挽救他的生命。
因為最后他出現(xiàn)了呼吸驟停的情況,還出現(xiàn)了因為缺氧而導致的腦部疾病。
事情發(fā)生之后有專家出來科普,蜇傷他的蜂是當今世界上人類發(fā)現(xiàn)的個頭最大,毒性最強的蜂之一。
一只成年蜂的個頭甚至能有6厘米那么長,它的毒液成分也不是單一的,非常容易引發(fā)過敏性休克,進而讓患者出現(xiàn)呼吸驟停的情況。
別說是人了,就算是一頭大象都能因為被這種蜂蜇到而一命嗚呼。
比如在2014年的時候,生活在泰國清邁的一頭成年大象就因為被這種蜂攻擊,最后毒發(fā)身亡了。
人們在大象的身上找到了很多處傷口,推測它被這種蜂蜇了100多口。
那么究竟是什么樣的蜂這么恐怖呢?
?——【·恐怖的金環(huán)虎頭蜂·】——?
這種危險的動物叫做金環(huán)虎頭蜂,它體型碩大,堪稱蜂類中的 “巨無霸”。
成年的金環(huán)虎頭蜂通常能超過40毫米,甚至接近50毫米,幾乎和成年人的大拇指一般大小,翼展更是可以達到75毫米。
它的身體上有著鮮明的黃黑相間條紋,宛如老虎身上的斑紋,這也是它被稱為“虎頭蜂”的原因。
它的頭部呈橙黃色,在復眼之后強烈延伸膨大,仿佛長著一個又大又肥的腦袋。
腮幫子鼓鼓的,顯得格外兇悍,頭胸部為黑色,上面覆蓋著黑色的絨毛。
在生活習性方面,金環(huán)虎頭蜂是典型的社會性昆蟲。
它們的蜂群有著明確的分工,蜂王專職產卵,肩負著繁衍后代、壯大蜂群的重任;雄蜂則主要負責與蜂王交配,完成自己在蜂群中的使命;而數(shù)量眾多的職蜂,又進一步細分為采集食物的采集蜂和維持蜂巢安全的巡邏蜂。
金環(huán)虎頭蜂為雜食性動物,既鐘情于捕食鱗翅目幼蟲以及直翅目、雙翅目、膜翅目、蜻蜓目等各類昆蟲,又對花蜜、樹汁、水果以及含糖的昆蟲排泄物等甜食情有獨鐘。
在捕食昆蟲時,它們展現(xiàn)出獨特的捕獵技巧,一般不會使用蟄針,而是用強有力的足緊緊抱住獵物,然后直接用鋒利的口器咬食。
而且,它們之間還會通過信息素共享獵物的位置,尤其是在捕捉蜜蜂時,這種團隊協(xié)作的行為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
每年的一二月份,蜂王會進入休眠期,它們通常會選擇干燥的樹洞或者巖石裂縫等隱蔽且安全的地方進行越冬。
待3月份氣溫回升,蜂王從蟄伏中蘇醒過來,便開始忙碌地筑巢產卵。
起初,蜂王獨自喂養(yǎng)第一批幼蟲,同時繼續(xù)搭建新的巢室并不斷產卵。
當?shù)谝慌紫x成功羽化成為職蜂后,它們便接過了覓食、筑巢、喂養(yǎng)幼蟲等工作的接力棒,蜂王則從此專職產卵,蜂群也在這樣的分工協(xié)作下逐漸發(fā)展壯大。
它們建造的蜂巢堪稱“建筑杰作”,將銜來的樹皮等纖維性組織經過仔細咀嚼后,再用口器分泌的分泌物巧妙地粘合在一起,筑成一個個整齊的六角形小巢室,眾多巢室共同組成了蜂巢。
一般情況下,蜂巢的直徑能超過三四十厘米,而一些大型的蜂巢直徑更是接近1米,內部結構復雜,最多會有9個巢脾,巢室數(shù)量可達6000個左右。
金環(huán)虎頭蜂偏好將巢址選在洞穴及樹洞之中,并且十分注重蜂巢的安全性。
當所在洞穴較大時,它們會巧妙地將蜂巢的出入口縮小,以防止外敵入侵。
在擴大巢穴規(guī)模時,它們會把挖出來的新土堆積在洞口附近,這也成為了人們找尋它們巢穴的一個重要線索。
從分布范圍來看,金環(huán)虎頭蜂廣泛分布于亞洲地區(qū),屬于東洋、古北區(qū)系共有種。
在國內,其分布范圍極為廣泛,北起吉林的長白山,南至臺灣以及廣東、廣西、云南的南緣,東到國境線,西向沿著遼寧、河北都有,是胡蜂科中較為常見的種類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金環(huán)虎頭蜂在昆蟲世界中處于食物鏈的頂端,對控制森林里害蟲的數(shù)量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其毒性之強令人膽寒。
它們的毒素屬于混合毒素,成分復雜,包含組胺類、溶血類及神經類毒素。
其中,組胺類毒素可導致人體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fā)肝腎衰竭,尤其是對過敏性體質的人而言,危害極大。
而且,金環(huán)虎頭蜂的毒針十分特殊,能夠連續(xù)多方向蟄刺,一旦被其攻擊,往往會遭受多次蜇傷,毒素大量注入體內,后果不堪設想。
在一些地區(qū),由于金環(huán)虎頭蜂的幼蟲及蛹被視為美食,傳說其味道與蝦肉相仿,而成蜂又被認為可用于泡酒,有祛風除濕的作用,因此常有人冒險去挖取它們的巢穴。
然而,這項工作極其危險,即便挖蜂人做好了足夠的防護措施,每年仍有不少人因被蜇而失去生命。
希望通過廣西的這起悲劇事件,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野外環(huán)境的危險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識。
生命無價,每一次野外出行,都要將安全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時,確保自身的生命安全。
參考:
新派新聞《醫(yī)生談“博主遭虎頭蜂蜇傷身亡”:毒性強且含有多種過敏原,呼吸驟停是最致命癥狀之一》2025-9-5
紅星新聞《戶外博主“瑤族建哥”被虎頭蜂蜇傷 搶救5天后器官衰竭不幸身亡 專家:虎頭蜂可蜇死一頭成年大象》2025-9-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