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下午,“大道虛壹:卞雪松書畫藝術紀念展”在揚州市美術館啟幕。
今年恰逢卞雪松先生辭世二十周年,此次在其故鄉(xiāng)辦展,意義非凡。展覽由揚州市國畫院主辦,揚州市美術館、虞山當代美術館承辦。
卞雪松被譽為“畫家中的畫家”“能與哲學家對話的藝術家”,是被遮蔽的民間大師。學術主持、著名畫家張友憲指出,卞雪松藝術“曲高和寡”,其作品直通中國畫筆墨“詩性與道性”的原鄉(xiāng),屬“陽春白雪”的貴族藝術,與朱新建、李津等“下里巴人”的大眾藝術各有價值,只是前者相對小眾。
策展人虞山張維認為,中國畫線條因書法傳統(tǒng)及“書法入畫”歷史,比西方繪畫線條更靈動多變,尤其“渴筆線”一筆含“虛實相生、陰陽相化”,暗合《易經(jīng)》“一陰一陽之謂道”,是“藝道合一”的線條。而卞雪松將渴筆線筆性發(fā)揮到極致,上升至天道高度。
卞雪松在《卞雪松談藝錄》中強調:“畫就是一筆,有一才有萬,萬則歸一,道一以貫之”,他筆下的“一筆”正是渴筆??使P變化萬千,能藏“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其飛白注滿生氣,成就作品“氣息”——這是天地人共諧的“呼吸”,是藝術品“長生”的關鍵。為保氣息通暢、“道”的通達,他以“極簡”去除多余形與式,其極簡是毛筆渴筆特性下的自然抵達,與西方極簡主義截然不同,和羅斯科并稱為東西方極簡主義兩座高峰,更是梁楷、徐渭、八大山人等中國極簡傳統(tǒng)的當代高峰。
觀其《喜雪圖》《西望陽關》《清風問月影》等作品,可見他承續(xù)中國式極簡譜系,實現(xiàn)從“形似”“神似”到“魂似”的躍升,抵達“虛壹而靜”的大道,畫風蒼茫樸拙、簡靈荒古,蘊含佛禪道旨。
書法上,卞雪松亦獨具特色。其大草取李北海結體之寬闊、摩崖石刻之沉雄,融楷、行、草于一體,以真氣統(tǒng)領,兼具廟堂氣、金石氣與佛道虛極氣;他還從楷書返溯,取隸書之拙靜、楷書之靈變,寫出古靜樸拙的“真書”。
批評家朱其評價,卞雪松水墨的當代性源于中國傳統(tǒng)自我裂變,非西方觀念的模仿,其精神承禪道、構成續(xù)傳統(tǒng)、筆法返渴筆本源,是“應道理而顯呈的畫家”,更是被塵世浮華遮蔽的大師。
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27日。(編輯/愛諾)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