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善良的念頭萌生時,為何總遭遇世界的阻力與惡意?封建時代,我們是牛馬,被束縛于土地,依附于領主;資本主義制度下,我們成了商品,被物化、被定價、被交易。資本將人物化的論斷眾人皆知,卻鮮有人真正洞悉其殘酷本質。
資本與封建的區(qū)別何在?研究資本應從何處切入?馬克思給出了答案:從分析商品開始,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生產(chǎn)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
你或許會問:老板比你多什么?大企業(yè)比小公司多什么?是更多人才,還是更多財富?答案指向一個核心,社會財富以商品形式呈現(xiàn)。商品,這個看似抽象的概念,實則是資本主義運行的基石。
有人質疑:現(xiàn)在的資本形式與過去有何不同?本質從未改變。資本主義的進步僅體現(xiàn)在商品數(shù)量因生產(chǎn)力提升而激增,商品范圍因剝削邏輯擴張而蔓延,勞動力成為商品早已司空見慣,甚至人本身也能作為特殊商品進入市場買賣。
聽說過這樣的“定價”嗎?眼睛1萬元,心臟75萬元,肝臟99萬元,腎臟165萬元……這些冰冷數(shù)字的背后,是一個個月薪3000的普通人,他們被拆解成器官,明碼標價,成為可交易的“商品”。
商品交換是資本主義最普遍的關系,一切矛盾的萌芽都誕生于此。資本的本質與人性無關,它不過是利用人性概念掩蓋商品交換的矛盾:將物與物的沖突扭曲成人與人的紛爭,又將人與人的關系異化為物與物的算計。資本從不針對個體,而是通過一次次博弈,讓少數(shù)人領悟并掌控這套規(guī)則。他們不斷完善商品交換的外衣,使其看似合理,實則掩蓋剝削本質。
生活在這個制度下,沒有人會直接控制你,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悄然異化。我們習慣將情感親疏與物質價值綁定:你送朋友價值500元的生日禮物,對方卻只回贈200元。無論你感到失落還是理解,思考的出發(fā)點始終圍繞金錢,這種本能反應,正是商品交換思維根植于思維的體現(xiàn)。
再比如我制作視頻,你們是觀眾。視頻本是我的興趣與愛好,但當內容創(chuàng)作淪為謀利工具,我便不得不迎合大眾喜好,做許多不喜歡的事。這種被迫感,源于“人與人的關系與物相結合”,我的勞動、情感乃至人格,最終都表現(xiàn)為可量化的“物”,即點贊、轉發(fā)、收益,呈現(xiàn)在他人眼中。
封建時代的商品與資本主義的商品有何本質區(qū)別?若說封建社會商品占統(tǒng)治地位,你定會認為荒謬;但若說資本主義社會商品主導一切,連最頑固的反對者也無法否認。資本主義生產(chǎn)的特征并非生產(chǎn)商品,而在于讓商品成為衡量財富的唯一標準。馬克思強調:“資本主義社會的財富是由龐大的商品堆積而成,而非金錢堆積?!?/p>
資本出現(xiàn)前,勞動者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分為三部分:自用、留存生產(chǎn)資料、被剝削階級無償占有。彼時商品交換未占統(tǒng)治地位,自然無法主導社會財富。區(qū)分封建與資本主義的關鍵,正是何者占據(jù)財富衡量標準的統(tǒng)治地位,封建以土地與權力為核心,資本主義則以商品交換為基石。
資本主義社會的表象是滿足市場需求,但深入觀察會發(fā)現(xiàn):后期階段,生產(chǎn)的目的逐漸異化為“創(chuàng)造市場需求”,買材料、加工產(chǎn)品、作為商品出售,啟動資本循環(huán)。而這一循環(huán)中,有一個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勞動力。
勞動力是資本循環(huán)的鏈條,也是封建制度與資本主義不可調和的矛盾根源:若百姓沒有自由,就無法作為商品進入勞動市場;若百姓沒有購買力,就無法消化資本囤積的商品。初期兩者尚可共存,但發(fā)展中期的沖突必然爆發(f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美國為何高舉“自由民主”的旗幟?因為這是資本的根基。資本制度必須依賴自由與民主,沒有自由民主,就沒有消費;沒有消費,就無法實現(xiàn)商品交換;沒有商品交換,資本便無法增殖。因此,資本引發(fā)的危機被稱為經(jīng)濟危機,這正是《資本論》開篇的核心:商品。
商品的復雜性貫穿《資本論》全書,卻常因生活中的司空見慣而被忽視,進而產(chǎn)生認知偏差。有人立足表面斷言:“古今無異,過去白打工,現(xiàn)在拿工資,我們仍是奴隸,甚至不如從前。”但他們忽略了:勞動力成為商品具有跨時代意義,這正是人類解放應奮斗的目標。
面對異化,有人主張:“放棄做人特質,把自己當商品推銷就能活得好。”有人妥協(xié):“改變不了時代,就順應它,努力賺錢,用風光點綴人生?!边€有人逃避:“麻醉是最佳出路,今朝有酒今朝醉,在虛幻世界中作為人真正活著?!?/p>
痛苦源于堅持底線,逃避亦源于對底線的執(zhí)著。若堅持做人的尊嚴,便需對抗諸多壓力,疲憊不堪;或許唯有獨處時,才能回憶起曾經(jīng)純粹的喜怒哀樂,這才是人性最珍貴的財富。
人不能,也不應該成為商品。資本主義的物化邏輯或許強大,但認清真相,便是打破枷鎖的第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