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身兼北京市第二中學法治副校長的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軍第8次走進北京二中,為師生和家長們講授開學法治第一課,題為“以案為鑒知行止”。
課堂上講到了哪些案例故事?案例背后反映出怎樣的深層次問題?對青少年、家長、學校、社會等帶來哪些啟示?讓我們通過漫畫來共同了解~
案例回顧
查看漫畫完整版
法治副校長有話說
涵養(yǎng)正確價值觀念
勿以惡小而為之
青少年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要正確區(qū)分善惡美丑。從涉未成年人案件看,有的未成年人渴望自己成熟、成人意識有所萌動,但身心尚在成長階段,不能完全辨別真正善惡美丑、是非對錯,最終走上歧途。如案例中的未成年人,違背“不占他人之物”的原則,自以為聰明,坑騙他人錢財,不勞而獲,因此觸犯法律。
在未成年人盜竊案件中,盜竊物不乏手機、珠寶飾品、高檔煙酒等消費用品。這些案件的行為人,許多系臨時起意,順手牽羊,第一次、第二次還緊張、害怕;有的從此走上不歸路,或成為慣竊,或因盜竊數(shù)額巨大被判處重刑!
還有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因為相信“天上掉餡餅”而掉進陷阱,蒙受損失。這些案件都證明,青少年要涵養(yǎng)正確是非善惡觀念。要涵養(yǎng)正氣,培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積極向上、向善、誠實守信為美,以為國家建設貢獻聰明才智為追求,爭當愛黨愛國、勤奮好學、全面發(fā)展的好少年。那種“以大欺小、強拿硬要”式的“耍酷”“威風”要不得;不勞而獲、順手牽羊,貪圖小便宜,更不可取。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牢固樹立不占他人之物的思想道德防線;還要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久而久之養(yǎng)成習慣,成為生活行為準則,這一點能讓我們今后的路走得更順暢。
“以案為鑒”大家談
指導: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陜西省漢中市中級人民法院、陜西省洋縣人民法院
漫畫:余波、李嘉、魯沖(漫畫由豆包 Ai 輔助生成)
攝像:尚軼 王洋 曹珂
視頻制作:曹珂
編輯:孟祥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