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上觀新聞報道,特朗普將于10月底至11月初出席在韓國舉辦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這一消息在全球媒體上引發(fā)了極大關注。美國總統(tǒng)的外交行程一向是全球輿論的風向標,更別說如今的中美關系、半島局勢、亞太格局都糾纏在這場會議里。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上月正式邀請?zhí)乩势粘鱿讓m官員也低調放話,稱這次韓國之行被美方視為年度關鍵,正全力以赴做準備。但計劃再周密,依然有美方無法把控的變數(shù)——特朗普最想見的其實不是“主場”韓國,也不是一向難纏的朝鮮領導人,而是中方高層。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的APEC之旅表面看是一次多邊場合的露面,實則背后算盤打得啪啪響。外界都知道,特朗普歷來不愛復雜的多邊機制,他更偏好一對一談判、直接解決問題。這次卻反常地認真?zhèn)鋺?zhàn),原因其實很直接:只要能在會議期間和中國領導人碰個頭,其他一切都可以讓路。中美關系對特朗普來說已經成了繞不過去的“硬骨頭”。貿易摩擦、投資審查、芯片管制、軍事對峙,每一項都是懸在美方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美國國內通脹高企、資本市場波動,特朗普即便嘴硬,也明白美國已經玩不起“脫鉤”了。最近延長對中關稅暫停期的操作,擺明了就是給自己留個后路。
這次APEC會議前恰好是美中“關稅休戰(zhàn)期”到期的節(jié)點。美方如果真有意愿緩和關系,最直接的信號就是在貿易、投資、科技領域拿出點實在動作。但現(xiàn)實卻很骨感。白宮內部消息透露,特朗普手下的高層團隊絞盡腦汁,想在APEC期間促成一次中美高層會晤,甚至希望能“順帶”拉上朝鮮領導人搞個“三方互動”。問題是,朝鮮一貫高冷,先前多次公開表示對韓方政策毫無興趣,對美方更是愛答不理。更關鍵的是,中國這頭“巨象”始終沒有發(fā)聲,美方想打電話溝通,卻始終“無人接聽”。
過去幾個月月,兩國防長、外交高層多次傳出“美方提議溝通,中方未予明確回應”的消息。為什么會這樣?答案并不復雜。美方嘴上喊著要對話,行動上卻還是冷戰(zhàn)思維不改。美國防長赫格塞思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高調渲染“中國威脅”,甚至放話“要隨時準備戰(zhàn)斗”,這種表態(tài)讓誰放心?中國看得很清楚,美方既要想從中美合作里撈好處,又想拉幫結派在亞太搞“小圈子”,誰會傻到配合你演雙簧?中國外交部早就把話挑明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美方如果在關稅、科技打壓、軍事挑釁上不做出緩和動作,光靠嘴上說說“我們愿溝通”,意義真不大。
最近中美經貿關系出現(xiàn)了微妙變化。貿易摩擦從4月的高壓對峙到8月底的新一輪談判,雙方都釋放出了緩和信號。中國商務部代表李成鋼赴美,與美國財政部、商務部、貿易代表辦公室高官密集會談,表面上看是為“關稅休戰(zhàn)期”續(xù)命,實際上更像是在為APEC期間的高層互動探路。6月時,中美元首還通過一次電話,鐘鼓樓領導人歡迎特朗普再訪中方,雙方一度展現(xiàn)出善意。但問題在于,這種善意能否落地,還得看美方的實際動作。
說到特朗普此行的另一大目標——吸引對美投資,這其實是他最近外交操作的主線。4月出訪羅馬、梵蒂岡,5月跑沙特、卡塔爾、阿聯(lián)酋,6月G7峰會、北約峰會,7月去蘇格蘭,甚至還要去英國。每一站的核心都是“招商引資”,簽下大大小小的商業(yè)和投資協(xié)議。特朗普深知,美國要恢復制造業(yè)、拉動經濟,光靠加關稅遠遠不夠。APEC本身就是經濟合作為主的平臺,各國企業(yè)家云集,特朗普當然要抓住機會推銷“美國制造”。但尷尬的是,美方想拿到投資,關鍵還得看中國、日韓、東南亞這些真正掌握產業(yè)鏈和資本流向的大玩家。美國媒體一邊炒作“去中國化”,一邊不得不承認沒有中國,美國根本玩不轉。
美印關系最近同樣是一團亂麻。關稅爭端讓兩國關系降到冰點,莫迪甚至婉拒了特朗普的午餐邀請,特朗普則以“莫迪沒時間”為由,可能直接取消訪印行程。美方試圖以“四方安全對話會”為平臺拉攏日本、澳大利亞、印度,但真要說誰能左右亞太格局,還得看中美。印度雖然有自己的算盤,對美溝通有訴求,但在關鍵戰(zhàn)略利益面前,誰也不能一味配合美國唱戲。更何況,APEC本身比“四方對話”平臺大得多,特朗普也明白,拉上中國、朝鮮談幾句,遠比和日本、印度握個手有分量多了。
說到這里,不得不點出美方的最大尷尬——國內外壓力疊加,特朗普的外交空間其實有限。美國國內經濟壓力山大、社會矛盾激化,黨內斗爭愈演愈烈。特朗普急需一場外交“勝仗”來提振支持率,不然連任路上都難保穩(wěn)妥。但國際社會不是美國的“后花園”,各國領導人都不傻。多邊場合里,特朗普曾數(shù)次以“美國優(yōu)先”為由攪局合作,這回突然想回來,想靠一通電話、一場會面就解決所有難題,誰會輕易買賬?各國的態(tài)度都很曖昧,沒人愿意在美國和中國之間輕易選邊站隊。俄方也只是“受邀”,還沒決定派什么級別代表團。韓國雖然熱情張羅,但在中美博弈面前更像個“夾心餅干”。
從技術和機制角度說,APEC會議的溝通機制其實很成熟。多年下來,各國在經貿、技術、能源領域都有密切合作。美方如果真有誠意,完全可以在關稅、投資、科技限制上做出松動,展現(xiàn)善意。但到目前為止,除了延長“關稅休戰(zhàn)期”,美方并沒有給出太多實質性讓步。中國防長、外交部的態(tài)度很明確,合作可以,前提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美國如果還是一套“拉幫結派、科技打壓、軍事挑釁”的老路子,不管電話打多少遍,該靜音的還會靜音。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紐約時報、環(huán)球時報、央視、韓聯(lián)社、路透社等各路媒體紛紛下場,角度各異。美媒習慣性炒作“中美對抗”,渲染中國威脅、朝鮮不可預測,中國和朝鮮則用沉默和冷處理回應美方的“表演”。社交網絡上各種謠言、爆料、陰謀論滿天飛,什么“美軍特種部隊滲透朝鮮”“特朗普要帶豪華商業(yè)代表團赴中談判”等等,真假難辨。
說到底,這場APEC會議已經成了中美關系、半島格局、亞太安全的風向標。特朗普的算盤很清楚——借機推動中美高層對話,順帶炒作美朝緩和,拉動對美投資,重塑自己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但現(xiàn)實是,中國的沉默比任何表態(tài)都更有分量。美方再著急,電話打不通也是沒辦法的事。中方的原則一直擺在那里,誰想要合作,誰就得先拿出誠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