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直到2023年我才在Switch上玩到《空洞騎士》,雖說那時這款游戲已經上線五年多了,但對我而言,它卻是《惡魔城:月下夜想曲》后,讓我重新愛上類銀河戰(zhàn)士游戲的開始,自此徹底圈粉。
在這里還要吐槽一下科樂美的Android手機移植版《月下夜想曲》,真正的PS1級“原汁原味”移植,這是什么破玩意兒!但凡花點精力高清復刻一下,還有《空洞騎士》什么事(果然沉迷賭博機害死人):
如今《空洞騎士:絲之歌》正式發(fā)售,我想延續(xù)掌機游玩的感覺,不過這次不想用掌機,而是試試手機。近兩年移動設備早已今非昔比,現(xiàn)在的Android手機和掌機性能都強得離譜,那能不能用手機玩呢?
答案是完全可以,甚至比我想象中還要簡單。
Android玩《絲之歌》:Windows模擬,只為全屏無黑邊
《絲之歌》本身不算高配置需求的游戲,但我想試試Android手機的極限,于是掏出了紅魔10 Pro——它搭載了滿血的驍龍8至尊版,還配上了Backbone Pro拉伸式手柄。我本身玩這類動作游戲就手殘,可不想再用觸屏操作給自己額外添堵。
雖然《絲之歌》支持的平臺很多,但我最終選擇了Windows模擬的方式,核心原因就一個:能完全自主控制分辨率。其他方式比如模擬Switch版,或是串流,都強制鎖定16:9比例,但手機屏幕比例更寬,我想把屏幕空間完全利用起來,不想看到上下黑邊。而要實現(xiàn)Windows模擬,無DRM保護的GOG版游戲是最佳選擇。
下一步自然是購買游戲,需要避開最常用的Steam平臺。雖說Steam版也能在手機上模擬,但步驟更繁瑣,還得登錄Steam賬號。所以直接買了GOG的無DRM版本,不用驗證,下載后就能直接用。
用GameHub模擬:連新手都能搞定的傻瓜式操作
先在電腦上裝好游戲,接著把手機連電腦,把游戲文件復制到手機的下載文件夾里。之后打開常用的Android端Windows模擬器GameHub。
GameHub是款比較新的模擬器,由蓋世小雞開發(fā)。市面上其實還有Winlator這類開源模擬器可選,但GameHub用起來最方便:雖然需要輸入郵箱并授權一些權限,但省去了Android模擬Windows時常見的繁瑣設置和反復調試步驟,幾乎是開機即用。
接下來的操作就更簡單了:在GameHub里選擇游戲文件夾中的.exe啟動文件,導入游戲,剩下的全交給模擬器自動處理。它會在應用里生成一個專屬游戲圖標,還會創(chuàng)建獨立的運行容器,能針對性優(yōu)化性能。
幀率100-140幀很流暢,但手機會燙手
我想把紅魔10 Pro的性能榨干,于是直接把游戲分辨率拉滿到手機原生的2688×1216,其他兼容性設置沒動,保持默認的8Elite-800.26驅動(沒選更新的驅動版本)。而且模擬器還自動識別了我的Backbone手柄,連按鍵映射都不用手動調。
結果游戲啟動后表現(xiàn)堪稱完美:幀率穩(wěn)定在100-140幀,沒有出現(xiàn)任何畫面BUG,也沒遇到明顯的掉幀。整個測試過程中,設備功耗大概在8~10瓦。
不過必須提一句,手機玩久了會變得燙手。其實之前用紅魔10 Pro玩大型游戲時,我就知道它發(fā)熱比較明顯,但連續(xù)玩一個小時后,機身溫度已經高到沒法長時間握在手里了。我沒有外接散熱背夾(而且就算有,也沒法和手柄同時裝在手機上),所以只能調整設置來降溫。
驍龍8至尊版跑《絲之歌》完全夠用,但發(fā)熱是硬傷
設置調整方案很簡單:首先把游戲內的粒子效果和模糊質量降到最低——這也是Windows模擬的另一個優(yōu)勢:能調出PC版的性能設置,其他平臺可沒這么靈活。
然后在GameHub里把幀率鎖到120幀。就這兩個改動,沒降分辨率,設備功耗直接降到了7瓦,游戲體驗卻沒明顯變化,手感依然流暢。
如果不像我這么執(zhí)著于滿分辨率,其實降點分辨率效果更明顯:比如降到1080P(FHD),幀率能輕松突破300幀,功耗也會大幅降低,發(fā)熱問題基本能解決。
至于配置沒那么強的老手機,也能通過調整設置來玩:比如降低分辨率,試試不同的驅動版本或兼容性圖層。只要是近幾年發(fā)布的Android手機,跑《絲之歌》基本都能有不錯的幀率,畢竟這游戲本身對硬件要求不算高,不一定非要用旗艦游戲手機。
值得一提的是,GameHub還宣稱支持部分搭載Mali GPU的天璣芯片。我暫時還沒機會測試,但對沒法用高通驅動的用戶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
Android玩《絲之歌》的其他方式:各有優(yōu)劣
雖然我覺得GameHub模擬最沉浸、最即插即玩,但Android設備玩《絲之歌》其實還有其他選擇,適合不同需求的玩家。
其他Windows模擬器:自由度高,但要手動調試
就算選Windows模擬,也不只有GameHub一個選項,比如Winlator或GameNative(其實大家都是基于Winlator開發(fā)的)。這些模擬器需要手動調試參數(shù)才能發(fā)揮最佳性能。
另外,GameNative還有個優(yōu)勢:支持Steam云存檔。對我來說這沒用,畢竟我玩的是GOG版,不用同步存檔,但如果你的《絲之歌》是Steam買的,這個功能可能會很實用。
本地串流:用PC算力帶手機飛
如果你的手機性能不夠,但有游戲電腦,那本地串流是更好的選擇。用SteamLink、Moonlight,把PC上的游戲畫面串流到手機上,幀數(shù)低了些,但體驗依然可以接受。
Switch模擬:Eden模擬器已支持,但帶黑邊
要是沒有PC,也能試試模擬《絲之歌》的Switch版。目前最好用的Switch模擬器Eden,在游戲發(fā)售后第二天就更新了支持。
但問題在于獲取游戲文件的過程太麻煩:你得先給Switch破解,尋找游戲ROM,而且就算成功模擬,畫面上下也會有黑邊(因為Switch版強制16:9比例),從實測來看,幀率表現(xiàn)也比Windows模擬略差。
移動游戲的無界時代,真的來了
不管用哪種方式,有一點毋庸置疑:我們已經進入了移動游戲的新階段。隨著設備性能越來越強,模擬軟件不斷優(yōu)化,不同平臺之間的界限正在逐漸消失。Windows模擬曾是最后的難關,如今也被Android設備攻克。
雖然現(xiàn)在Android設備的性能依然相對孱弱,還玩不了大多數(shù)主流3A新作,但以目前的發(fā)展速度來看,這只是時間問題。對玩家來說,隨時隨地玩喜歡的游戲,正在從愿望變成現(xiàn)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