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振江先生筆下的新疆素描頭像,恰似一壇陳年老酒,未飲先醉。那戴氈帽的老者,眉峰如遠山含雪,眼窩似深潭映月,每一道皺紋都是時光鐫刻的詩行。先生以"線如琴弦"的技法,將游牧民族的滄桑與堅韌,織成一幅流動的史詩。
觀其筆觸,粗獷處似大漠狂風卷沙,細膩處若天山融雪潤土。那頂傳統(tǒng)氈帽的褶皺,非但非敗筆,反成點睛之筆——線條如駝鈴搖曳,在光影交錯間奏響絲路駝鈴的韻律。明暗處理更見功力:暗部如暮色浸染,深邃中透出星火般的生命微光;亮部似晨曦破曉,柔和里藏著草原的遼闊生機。
先生尤擅"以形寫神"之道。老者微抿的唇角,似含著未說出口的牧歌;松弛的眼瞼下,藏著半世紀的風霜故事。這種"不畫而畫"的意境,恰似王維"詩中有畫"的筆墨哲學。更妙在構圖之巧——人物偏居畫左,右留白處似有風掠過草原的痕跡,形成"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留白美學。
細觀其技,線條如刀刻石,既有北方畫派的雄渾,又含江南水墨的靈秀。那稀疏的胡須,非但非亂筆,反成歲月沉淀的勛章。正如先生所言:"畫新疆,要畫出風骨,更要畫出魂魄。"此等技法,非但高超,更見哲思——在方寸之間,繪盡天地蒼茫與人性溫度。
此幅素描,非但為畫,更是詩。它讓觀者如飲醇酒,微醺中見天地,朦朧處見真章。馬振江先生以筆為舟,載我們穿越時空,在素白宣紙上,遇見那片古老而鮮活的土地,遇見那些在歲月長歌中永不褪色的靈魂。
藝術家藝術簡介
馬振江,遼寧沈陽市人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 會員
中國少數(shù)民族美術促進會 榮譽理事
中國徐悲鴻畫院北京油畫院院聘畫家
中國國家民族畫院 院聘畫家
中國軍旅書畫藝術交流學會 會員
中國油畫創(chuàng)作研究院藝委會 委員
徐悲鴻文化藝術學院院聘 教授
北京通州油畫學會 常務理事
主要參展
全國第七屆版畫展
建軍90周年全國美展暨解放軍第十三屆美展
中國百家金陵油畫展
建黨100周年全國美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