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源Byte
作者:柯基的柯
9月8日,一張照片,一則關于大疆全景無人機諜照的消息在各大科技媒體迅速傳開。
網傳諜照
無人機咨詢網站SBDJI透露,大疆已經對該產品進行了新機測試,現場畫面同步曝光。據傳,已進入排產階段,至于這張諜照的意義已經不言而喻,就是針對影石的反制措施。
隨著兩大品牌先后布局,消費級影像與無人機市場的競爭態(tài)勢進一步升級,全景無人機競賽即將打響。
01
槍手與錢雨
在大疆看來,這一切都是影石先動的手。
8月14日,深圳,影石創(chuàng)始人劉靖康,他抓起大把紅色的百元大鈔,進行一場盛大的儀式:錢,像紅色的暴雨一樣落下,灑向一片人海。
員工們手機閃光燈的瘋狂頻閃,將整個場景切割成一幀幀癲狂、失焦的畫面。
截圖來源于微博
視頻被曝光后,自然引發(fā)輿情,不少人看來,這是一場科技新貴上演的惡俗戲劇,一種對金錢赤裸裸的、毫不掩飾的崇拜。
但在資本市場,解讀更要簡單直接,只剩下遺憾沒有買進的股民在敲鍵盤。8月18日,影石創(chuàng)新的股價連續(xù)兩個交易日20cm漲停,市值沖破1080億元。
喧囂,狂熱,不可理喻的背后,是源自一場漫長得足以把人逼瘋的壓抑。
1年前,劉靖康和他的影石,在IPO的煉獄里被反復拉扯、煎熬了近四年。這個問題,幾乎無解。這位一向以技術說話,習慣了代碼比語言更有力的創(chuàng)始人,實在是有些繃不住了。
他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拖住公司更進一步的,居然是一個“證監(jiān)會系統(tǒng)離職人員”通過層層嵌套的基金,間接持有公司股份。
一個深夜,一篇又長又猛的帖子出現在他的社交動態(tài)上,那段文字既有懇切哀求,又帶著壓抑不住的桀驁不馴,他堅稱自己的公司不是“問題公司”,不是靠關系和背景走到今天的“金融玩物”。他要的不是施舍,是公正的判決。
“請給我們一條活路…別讓2000個90后傷了心”。
這四年是他的熔爐。是那場最終的、痛苦的加冕禮,將他從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技術極客,一個只想做出酷產品的工程師,鍛造成了一個商業(yè)世界的“槍手”。冷酷,精準,且渴望戰(zhàn)斗。
2022年到2024年間,公司營收從20億元飆到超過55億元。凈利潤翻了一倍不止。其中超過七成的收入來自海外170個國家。
倘若IPO進展順利,上述這些數據可能會更為犀利,與大疆的業(yè)務沖突或許會提前到來。
當公司的業(yè)務需要新的增長點之時,哪怕是挑戰(zhàn)大疆,也必須拿出果斷與魄力。
劉靖康曾向媒體表示,雖然大疆在消費級無人機賽道常年占據70%以上的份額,但并不覺得現在進軍無人機市場毫無機會?!叭盁o人機作為一個新品類,能夠做到傳統(tǒng)相機和無人機無法做到的功能,創(chuàng)造新的增量市場。”影石在今年上半年財報中如此表示。
現在,焦點拉回到那場錢雨。喧囂之下,這場活動真正的主角,是當晚剛剛開啟公測的新品——“影翎Antigravity”全景無人機。
02
大疆的回響
全景無人機競賽卷到如今這個狀態(tài),并非無跡可尋。
劉靖康曾說:“五年前做決策的時候,我們就預想過這個move會刺激DJI做全景相機‘抄家’,即使以此為代價,我們五年前也選擇了啟航。原因很簡單:領跑馬拉松的是頂級選手,你也會跑得更快;你是選擇在新手村躺,還是選擇一個魔鬼教練?”。
如今,教練已經親自下場。
早在2016年,大疆創(chuàng)始人汪滔就曾判斷:“無人機市場即將接近飽和,大疆的收入達到200億元可能就到頂了”。盡管到2024年,大疆營收已突破500億元,但營收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
有報告預測,2025年中國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的增速將降至8%。無人機最核心的飛控、圖傳、避障等技術經過多年迭代已高度成熟,近年來產品大多屬于優(yōu)化升級,而非顛覆性突破,難以再引發(fā)如初代Mavic問世時的爆發(fā)性增長。
大疆的增長,迫切需要新的發(fā)動機。
一個意外的案例,最能說明問題。2023年10月,大疆發(fā)布了Osmo Pocket 3手持云臺相機。發(fā)布前,大疆內部的預期銷量僅為30到40萬臺,但因市場反饋熱烈,銷量目標不斷上調。多家媒體報道,Osmo Pocket 3在2024年銷量已達500萬臺,為大疆帶來了近200億元營收。
Osmo Pocket 3 | 截圖來源于大疆官網商城
一款非無人機產品,幾乎憑一己之力幫助公司站上巔峰。
大疆需要走出舒適區(qū),這是肉眼可見的問題。于是,DJI Power系列戶外電源、DJI Avinox電助力自行車系統(tǒng)、從大疆拆分獨立運營的大疆車載,以及如今的全景相機和掃地機器人,一張圍繞消費級無人機業(yè)務編織的業(yè)務網絡,正越鋪越大。
對于此時的影石而言,同樣在謀求新的增長曲線。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全景相機行業(yè)整體規(guī)模比較小,2023年全球全景相機市場規(guī)模為50.3億元,預計2027年增長至78.5億元。2023年,影石創(chuàng)新便在全球消費級全景相機市場占有率便已達到67.2%,增長空間已較為有限,亟需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而消費級無人機市場,則有著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據全球商業(yè)信息咨詢公司IMARC的估測,消費級無人機年復合增長率或高達10.32%以上,2033年市場規(guī)模預計超130億美元。
就這樣,一個奇妙的奇點就誕生了,雙方都為了新的增長曲線,將目光聚焦到對方的腹地。
03
刺刀、棋盤與15公里
白刃戰(zhàn),比任何人想象的都來得更快。
7月31日,就在影石進軍無人機的消息傳出后,大疆推出首款全景相機Osmo 360,直接挑戰(zhàn)影石的主導地位。
大疆的來意很明確,就是入侵友商的腹地,其定價策略極具侵略性,2999元,較影石同級別產品低近300元。面對大疆的跨界進擊,影石在第二天就迅速做出回應,將4月發(fā)布的X5旗艦8K全景相機首次降價500元。
這是第一回合,地面絞殺,一場關于價格和渠道的貼身肉搏。
8月14日,影石無人機“影翎”公測,“錢雨”事件引爆輿論,被視為向大疆正式“宣戰(zhàn)”。
這是第二回合。挑戰(zhàn)者將戰(zhàn)火從地面,燒向了天空。
但汪滔與劉靖康萬沒想到,居然中間殺出了一個程咬金。8月20日,追覓科技向媒體確認,正式拓展無人機業(yè)務。追覓的這次跨界頗具宿命感,其創(chuàng)始人俞浩在清華求學期間就開發(fā)了四旋翼無人機,更是全球三旋翼無人機的發(fā)明者。
追覓還不止想飛,8月28日,追覓正式官宣造車,首款超豪華純電產品對標布加迪威龍,計劃在2027年亮相。
整個局勢,徹底亂套了。一個做掃地機的,現在既要做無人機,又要做頂級超跑。行業(yè)的邊界,正在被這些狂人徹底打碎。
這一次,算是大疆最先動的手。大疆內部人士曾向透露:“掃地機器人項目在2021年就已立項,當時是從關聯的技術模塊部門各自抽調一個人組建項目團隊,目前掃地機團隊超100人。”
時間回到2021年,掃地機器人剛在市場上被初步驗證,各大品牌開始嘗試多功能基站,推出了自動洗拖布、自動集塵、熱風烘干、自動上下水等創(chuàng)新技術。
某種程度上,這既是業(yè)務突圍,也源于一場“同門恩怨”。云鯨創(chuàng)始人張峻彬與汪滔師出同門,但云鯨大力“挖角”大疆的行為引起了汪滔的強烈反感,他曾放出狠話,表示要進軍掃地機器人領域。
汪滔,說到做到。
大疆內部曾兩次推遲發(fā)布掃地機,現在發(fā)布的ROMO其實為第三代,前兩代均被汪滔否了。
8月6日,大疆ROMO掃地機上線,截至9月3日,僅京東和淘寶官方店銷量就已過萬,部分版本已經賣空。
截圖來源于大疆官網商城
最終的回應,落在了9月8日。
那張全景無人機的諜照。
至此,所有的牌都已亮出。一場從地面延伸至天空的“全景影像爭奪戰(zhàn)”,已然悄然打響。
在深圳,影石創(chuàng)新的總部距離大疆全球總部“天空之城”不足15公里。從天空之城最高的樓層向外望去,你幾乎能看到對手的辦公室。
敵人,近在咫尺。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