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房室阻滯的心電圖表現(xiàn)為房室傳導比例為3:1或更高,導致極慢的心室率,與三度房室阻滯不同的是P波和QRS波群之間仍有一定的關(guān)系,本文系統(tǒng)梳理高度房室阻滯的心電圖診斷。”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概述
高度房室傳導阻滯(High-Grade AV Block, HG-AVB)定義:
· 是二度房室傳導阻滯的一種嚴重形式。
· 指連續(xù) 3個或更多 的竇性P波未能下傳至心室(即被阻滯)。
· 房室傳導比例通常 ≥ 3:1(例如 3:1, 4:1, 5:1 等)。
· 當絕大多數(shù)P波被阻滯,僅偶爾有P波能下傳時,稱為幾乎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接近三度AVB,但尚存極少數(shù)傳導)。
臨床意義:
1. 休息時: 患者可能無癥狀,也可能因心室率過慢(通常<45 bpm)出現(xiàn)乏力、頭暈等癥狀。
2. 運動時:癥狀常加重或顯現(xiàn)。因心率無法隨需求增加,導致:
· 心力衰竭 (HF): 主要機制是房室不同步:
左室充盈時間縮短 → 左室順應性降低。
舒張期二尖瓣反流增加。
心搏出量 (Stroke Volume) 減少。
· 暈厥 (Syncope): 由嚴重心動過緩導致腦灌注不足引起。
· 心源性猝死 (SCD): 極慢的心室率或長間歇可能誘發(fā)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轉(zhuǎn)型室速)或心臟停搏。
3. 及時發(fā)現(xiàn)至關(guān)重要: 因其潛在嚴重后果,早期識別和干預(通常是起搏器植入)是治療關(guān)鍵。
高度房室阻滯的心電圖診斷標準與特征
1. 心房率 (P波頻率):
通常 ≤ 135 bpm,為區(qū)別于生理性干擾(常在快速房率時發(fā)生)的重要點。
2.連續(xù)P波未下傳:
連續(xù)3個或更多的竇性P波未能下傳心室(無后繼QRS波群)。這是診斷HG-AVB的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據(jù)。
房室傳導比例: 通常 ≥ 3:1 (例如 3:1, 4:1, 5:1 等)。
3. PR間期:
下傳的P波(即其后有QRS波)中,其PR間期通常是固定的(PR間期可延長)。這是HG-AVB與三度(完全性)AVB的關(guān)鍵鑒別點之一:三度AVB中沒有任何P波能下傳,故不存在可測量的、與QRS相關(guān)的PR間期。
4. 心室率 (QRS頻率):
由于高比例的房室傳導阻滯(≥3:1),心室率顯著減慢。
通常 < 45 bpm。
5. 逸搏心律:
常伴發(fā)交界性逸搏 (Junctional Escape) 或室性逸搏 (Ventricular Escape)。當竇性沖動連續(xù)阻滯時,次級起搏點(房室結(jié)下部或心室)激動心室,防止心臟停搏。
逸搏QRS波形態(tài):交界性逸搏通常窄(類似正常QRS),室性逸搏寬大畸形。
6. 房室分離:
心房(由竇房結(jié)控制)和心室(由竇房結(jié)下傳或逸搏心律控制)的激動是分離的,各自獨立。
不完全性房室分離:仍有竇性P波能下傳奪獲心室(形成與逸搏不同的QRS波),為不完全性房室分離。這與三度AVB的完全性房室分離不同(無任何奪獲)。
與干擾性房室分離的鑒別:
關(guān)鍵指標:逸搏周期 (逸搏點自身固有周長)。
如果逸搏周期 ≥ 2倍的P波周期 ,強烈提示存在阻滯性房室分離(即HG-AVB或三度AVB),而非生理性干擾。
7. RR間期:
通常不規(guī)則,原因包括:
逸搏心律的存在: 逸搏心律的RR間期與竇性下傳的RR間期不同。
隱匿性傳導: 部分未完全穿透房室結(jié)的沖動影響后續(xù)沖動的傳導,導致傳導比例意外變化。
意外傳導現(xiàn)象: 如裂隙現(xiàn)象、魏登斯基現(xiàn)象、超常傳導等,可導致偶爾的P波意外下傳,打亂規(guī)律。
規(guī)則RR間期的特殊情況: 僅當房室傳導比例絕對恒定(如固定4:1)且無逸搏心律出現(xiàn)時,RR間期才是規(guī)則的(但這種情況相對少見)。
高度房室阻滯與三度房室阻滯鑒別診斷一覽表
本文涵蓋高度房室阻滯的定義、臨床意義、病理生理機制以及心電圖診斷標準和特征。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